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的精神决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泯灭。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必将给后人以某种教益。那么,艾思奇同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我们从这些精神遗产中究竟应当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往事是亲娘留下的不可复制的胎记。它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是只有亲娘才能辨剔的符号。等我们长大了,只有亲娘才能跟我们讲清楚这块胎记所包含的全部故事,而我们对这些故事百听不厌,且从此在心底油然而生的那种感动,那种神圣,会让我们懂得什么东西最值得珍惜。胎记般的往事,有时就成了我们和亲娘之间共同的甜蜜的秘密。当我们回味起儿时的那一桩桩往事时,  相似文献   

3.
面对着朝夕相对的十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怎样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些立志跟随主的人来说,十字架究竟意味着什么?主要分四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哀怨的爱情故事。少女暗恋着少男,少男浑然不觉。待到他蓦然惊醒,那朵花儿却已被人摘走。 很久很久以后,我仍然常常忆起那段遥远的往事。这大概就是我的初恋,我生命中最初的罗曼史。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年轻的时候往往出差错。然而失败的初恋,却给我留下了一段回味不尽的情思。 我忘不了,那是我们到农村插队后的第二个冬天。洛河滩上水都结了冰。这些冰都是汛期河水漫过大坝留下的。最初它茫茫一片,后来它碧波荡漾如湖泊。夏天,我们都脱光了,就在这里游泳,而此时却都结了冰。 在这里插队的知识青年们都去修大坝。我们看见了洛河滩上的冰,这是一个足可以容纳几百人的白色广场。男的勇敢,蜂拥而上。女的胆小,一个个站在岸边不敢涉足白色的诱惑。  相似文献   

5.
毕素华 《学海》2004,(3):197-199
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8 486页  中国为何有存在着历史久远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给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户籍制度究竟何去何从?陆益龙在《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一书中(商务印书馆2 0 0 3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亲切,遥远;一转身就能看见,却在忙碌中,几乎遗忘他的表情?有一个山里男人,37岁时妻子因病去世,给他留下7个孩子。大儿子18岁,最小的9个月,总  相似文献   

7.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而且"颜体"也是很多初习书法者的入手书体.他的字体不仅带有大唐气象的美丽,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于其中.颜真卿留下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碑帖,<太平广记>中还记述了有关他成仙的故事.所以有人据此提出:"颜真卿也是一个道教徒."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颜真卿这位书法家与道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感悟生命     
生命从来就只是线段,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但总归是有限的一段。生命有时候很顽强,有时候很脆弱,疾病、灾难、战争随时都有可能毁掉一个个前一刻还是鲜活无比的生命,而给我们留下痛苦和心灵上的阴影,让你不得不记住眼泪,记住遗憾,残酷的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感受死亡,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9.
心灵,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闪光?生命兑现给人的,正是这心灵闪光的可贵……然而,我心灵的一次闪光所留下的却是终生的怅惘。——好在,我敢于把它说出来。  相似文献   

10.
沈承恩 《天风》2008,(5):2-4
永生最重要的含义不是这个生命时间的长短,而是品质的优劣.上帝要给我们一个新生命,就是基督的生命.基督的生命是怎样的生命呢?是不能被死拘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中的隐含判断技巧最能体现“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这个特点。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份,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喧嚣的都市,我们该何去何从?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使我们学会了什么?生命的旅程究竟怎么走才是正确的道路?有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画家似乎替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的画面色彩纯挚而充斥着神秘气息,每一个画面都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何在,暗喻着生活的哲理。他是一个圣人,他厌倦了文明社会的生活,两度来到了塔希提岛追求他心目中的最美的象牙塔。他也是一个罪人,为了"一己之私"抛却家庭,不负责任。他为了寻找内心的艺术放弃和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但是他在寻找艺  相似文献   

13.
袁世国 《天风》2004,(7):6-7
经文:太27:45-55十字架代表什么?十字架究竟在基督徒的属灵生命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回应和感动不会是一样的。当我们读马太福音27章45-55节时,相信从古至今的基督徒都不免或多或少地受感动。其实,使徒保罗的  相似文献   

14.
刘颖霞 《天风》2005,(3):2-3
经文:太25:8;路24:31-33;约21:18 主耶稣昔日复活,他多次向门徒显现,今天他也为我们复活了,也曾向我们显现,我们有没有见过?主向门徒显现,其目的何在?他复活了,给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昔日他复活了向门徒显现,门徒的信心就得以坚固,生命得以复兴。今天我们是否冷淡、灰心,麻木不仁呢?我们也照样过复活节,我们有没有因着主的复活,或者就是说过复活节而带来复兴呢?  相似文献   

15.
魏微小说里的人物给人的感受大多是美好而温暖的,少年青春期的成长历程以及生命中的偶然邂逅,都像电影的定格画面一样,成为后来反复回味的瞬间。在瞬间的场景呈现中,细腻的回味召唤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怀旧的大时代潮流中企图守护那些快要"往时间深处滑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任先生走了,我们都很悲痛。任先生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还在。我们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护与继承他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并把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生命言说问题是米歇尔·亨利生命现象学的关键主题。他试图在其文本中揭示生命言说的方式,以便为我们提供一种生命言说的模式。他认为,作为自我感触的生命言说完全不同于关于某物的言。我们也不能以一种对象化的方式去言说生命。那么,它究竟如何得到言说?这构成了亨利生命现象学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尝试言说生命,尝试展现生命的言说。但事实上,亨利的这些尝试都存在问题,甚至在他不同的文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张。因此,有必要探讨他的尝试,阐明他作品间的张力,进而解释造成生命言说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人的生命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认识人生的真相?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怎样看待人生的苦乐?怎样让人生过得有意义?怎样充分发挥生命的价值?这些既是世间法的问题,同样也是佛法的内容。它关系到一生的大事因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苏东坡有一篇《别石塔》的短文,读来让人回味,令人思索:“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见一石塔。’塔起立云:‘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坡首肯之。”文虽短,却极富哲理。没有缝隙的石塔,看似完美,但不能让蝼蚁在中生存,却是缺憾。只有给微小生命以生存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完美。  相似文献   

20.
许磊 《天风》2007,(15):27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着彷徨,我们常常在钢筋水泥的尘嚣中迷失方向。生活的劳碌,心灵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更使我们无暇去环顾和体味生命的真谛。我们常常期盼这样一块地方,劳碌时能让我们歇息、疲倦时能让我们依靠、快乐时能有人与我们分享。我们需要一个小小的心灵驿站,让我们停下疲惫的脚步,去回味生活,回味人生。读完《大爱无言》,我仿佛找到了那个小小的驿站,也看到了那片属于心灵的圣地,在爱中,我放慢了脚步,重新去认识生活,也重新去感悟了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