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间佛教"的引领之下,台湾佛教将宗教的神圣性融入于世俗的生活之中,积极地从事社会关怀与福利事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台湾佛教也因此遇到了许多困境与挑战,首先,佛教的世俗化与神圣性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其次,佛教亟待进行文化的更新以及自身形象和功能的完善;再次,佛教面对着资本操纵和经济资源搏斗的生存困境。这些新的课题,会对大陆的佛教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台湾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出现日益分化趋向,由此导致佛教自身的不断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寺院、教义和经济利益的分化。财富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台湾佛教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不仅佛教在规模上的迅速膨胀与台湾社会的富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且由于佛教拥有巨额的财富而使教内外对于经济利益与传统教义的矛盾提出了种种问题,这些事实上已经成为现代台湾佛教应答现实社会提出的诸多挑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台湾佛教逐步实现适应现代社会所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经营机制,由之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佛教应社会市场之需求变化决策信仰的生产和营销.但现代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并非已然无别,实是传统之寺院经济的改造与衍伸.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为大陆乃至台湾学界所较少涉及.本文的努力,旨在为当代台湾社会及宗教文化形态的把握提供某种分析路径,同时试图资作大陆佛教当代发展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2016,(6):3-3
为弘扬佛法、培育人才,促进南北传佛教交流等重要目标,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11月6日在高雄佛光山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热心耕耘人间佛教的200多位僧信参与盛会,在会中凝聚共识,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落实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5.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佛教在历史上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佛教团体对慈善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佛教慈善研究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把学者相关成果梳理为佛教慈善思想,善书、功过格与慈善观念,寺院经济和古代佛教慈善,台湾佛教与社会福利,当代大陆宗教团体参与慈善事业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基于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对佛教慈善组织以及宗教慈善的法律探讨乃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的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的“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的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的若干特点:社会教育的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的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批判佛教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批判佛教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教界、中国佛教界(包括台湾)乃至欧美佛教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祐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何绵山 《法音》2006,(9):54-63
台湾解严后佛教的兴盛与居士团体的勃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将其居士团体的勃兴具体情况陈述如下。(一)居士团体的兴起。台湾解严前最主要的居士团体是“中华佛教居士会”,创办者李謇居士,河北顺义人,出生于1908年,199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去世,他曾任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校长等职,1963年皈依印顺法师,主理“中华佛教居士会”达18年之久。“中华佛教居士会”成立于1968年1月5日,至1978年9月才于台中市成立台湾省分会。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华佛教居士会”实际上是由国民党掌控的两大佛教团体之一(另一个为“中国佛教会”),一开始就有着浓郁…  相似文献   

10.
智霞 《法音》2004,(11):8-10
(2004年10月23日)尊敬的韩中日三国佛教界领导,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佛教界领导和在座的护法居士、各位嘉宾:以慈悲与和平为主题,韩中日三国佛教界人士欢聚一堂,我对此表示感谢,并予以祝贺。今天我们在中国首都北京,以“韩中日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为主题,为实现亚洲佛教和  相似文献   

11.
何绵山 《法音》2005,(6):27-33
从1948年慈航法师于中坜圆光寺开办台湾第一所佛学教育机构——台湾佛学院至今,台湾已开设了八、九十所佛学院所[1],今天有影响的仍有三十余所。台湾当代佛教的兴盛与台湾佛学院所联系密切,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提升了台湾僧人的素质,培养了台湾大批佛教人才,促进了台湾宗教师资的养成,开拓了台湾佛教徒的视野,对台湾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首先表现在佛学院所分布广泛和数量众多。目前较有影响的佛院所约有30余所,其分布如:台北的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2]、天台教学研究所、法光佛教文…  相似文献   

12.
随军布教是日本佛教踏足台湾的最初目的;发挥宗教殖民统治的作用是其深层目的;企图在新的殖民地吸收更多的信徒,争夺宗教信仰资源,强化宗派势力,是其长远目的.本文在总结日本佛教入台目的的同时,亦分析了其布教因素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明月 《中国宗教》2022,(1):72-73
在我国的外来宗教中,佛教是完成中国化较为彻底、成功的范例之一。佛教中国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佛教经典的翻译与研习读诵、经典和教义的判释与圆教义理的阐发、佛教宗派和山门祖谱的确立等;在实质内容上则表现为佛教义理的心性化、佛教信仰的大众化、普遍化。本文中笔者将以《药师经》的翻译为视角,以探析佛经在翻译过程中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由于对佛教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致使佛教的发展大为衰退,特别是佛教义学,基本没有多大的发展。由此,学者们对明代佛教的研究,涉猎较少。最近,台湾学者陈玉女先生的《明代的佛教与社会》的出版(北  相似文献   

15.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不仅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倡导者,也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创立者。为了说明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发展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当代人间佛教的继续前行总结经验,本文分别从系统建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深广推进人间佛教实践事业,创建高素质规模化的人间佛教僧团,积极发挥佛教信众主体性作用,倡导对全体佛教文化、知识、信仰的整合,成功推进佛教现代化转型发展,大力拓展佛教的国际弘法空间,努力以佛教加深两岸社会民间的友好交流,引领台湾现当代佛教的健康走向,启迪大陆佛教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这十个方面,予以了系统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台湾南部的佛光山、东部的慈济功德会、北部的法鼓山、中部的中台山,是台湾当代佛教崛起的四大道场,它掌握了台湾佛教界的大部份社会资源,已成台湾佛教发展的方向。这四大道场在短期内崛起有着多方面原因,如:有明确的目标、有各自的鲜明特点、创办者都是经营管理大师、有高超的口才、注意对人才吸收培养、注意与祖国大陆保持沟通和联系、积极向海外拓展、努力适应台湾社会的变化、与社会产生互动等。  相似文献   

17.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5月24日到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佛光大学共同主办、鉴真佛教学院协办的"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春意盎然的文化古城扬州举行.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9.
由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办的"两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讨会"于10月7至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香港菩提学会理事长永惺长老、澳门佛教联合会理事长健钊长老、香港宝莲禅寺方丈智慧长老、台湾中国佛教联合会会长净良长老、台湾佛光山方丈心培法师、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月18日至25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为团长的上海佛教参访团一行43人赴台湾进行参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