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的渗透培育模式,以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依托,运用教学实验方法探索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有效性。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自我效能感自陈式问卷》、《数学自我效能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自我效能感高于前测,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及总分上,实验班学生低于对照班,差异显著;数学学业成绩实验班高于对照班,高于实验前,但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2.
连榕  罗丽芳 《心理科学》2003,26(6):1043-1046
采用量表法对学业成就中等生的研究发现:与学业优良生相比,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显著低下;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并无直接关系,但学习目标会通过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在学业成就中等生中,高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性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674名中小学生为被试(其中学优组270人,学中组241人,学困组163人),测量研究了三种不同学业成绩水平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以及注意力的不同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学习中等生的注意力水平、逻辑推理能力与学习优秀生相比明显落后,而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学习优秀生相比则基本相当,未表现出显著偏低的态势;学习困难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能力与学习中等生相比显著偏低,在注意力水平上二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对于教育的启示是:对学困生的干预补救应注重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对中等生的促进和提高则应以注意力水平与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观问卷测查中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习观与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探讨学习观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研究结论如下:中学生的学习观总体上是倾向于建构性的;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优生与学差生在学习观的一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学习观对学业成绩既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也通过影响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选取384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密性、依赖性、冲突性三个维度;(2)师生关系在冲突性上年级差异极其显著,在亲密性、依赖性上不显著;(3)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为显著正相关,在冲突性方面差异显著,在亲密性、依赖性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K10量表》随机选取甘肃省820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总体表现为一般;不同居住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的营养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和营养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个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2.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整体心理健康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总体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健康责任因子、体育锻炼因子和生活方式总分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10.
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隋光远  李晶 《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优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差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也各自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者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初中寄宿制学校山区及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南华民族中学246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山区少数民族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极其严重者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不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是否是少数民族相关较小,而与所在地区有密切关联;男生的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比女生更强,而女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比男生强;在学习压力上和情绪波动上,九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最大,情绪波动也较大。在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上,八年级学生问题最严重。结论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坝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因果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5,28(4):984-988
采用英语自我效能、英语学习焦虑、英语学习策略问卷,测量研究213名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英语学习焦虑、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业成绩之因果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初中女生英语学习焦虑显著低于男生;(2)初中生性别、自我效能、活用策略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回归效应,自我效能是性别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3)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构成因果-反馈关系且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回归效应;(4)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是英语学习焦虑对英语学业成绩产生消极效应的中介变量.并与英语学习焦虑构成因果-反馈关系;(5)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自我效能共同对英语学习焦虑构成多级链式因果-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科学》2007,30(3):592-595,599
考察了170名高一学生的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偶尔感到学习压力和未感到学习压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2.9%、53.6%和23.5%,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的人数差异极其显著。MANOVA分析发现,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的高中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学生人格等家庭生态群上总体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揭示了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学生的家庭生态具瘁维度差异及其特点。文章从生态系统观点对中学生学习压力觉知差异进行了探讨,提出从生态重构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学习减压。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测量表对453名小学生的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儿童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行为、教师接纳、学业成绩、社交策略与同伴接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除不适宜社交策略这一变量外)儿童同伴接纳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绩、教师接纳、攻击性及提出适宜的社交策略数,对于儿童同伴接纳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96名"5.12"汶川大地震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灾区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各因子相关性较强;2)性别和年级方面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差异显著;3)应付方式各因子间呈显著低相关;4)解决问题、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对震后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陕西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表现。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86名陕西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初中生监护类型以隔代抚养为主,监护类型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无显著性影响(F=0.701,P0.05);亲子沟通情况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性影响(F=10.093,P0.01);农村留守初中女生在心理健康的抑郁、焦虑和学习压力因子上明显高于农村初中留守男生(P0.05);农村留守初中生和农村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P0.05);建构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评价模型,发现农中上及以上者占的17%,中等者占65.4%,中下及以下者17.6%。结论:亲子沟通影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增进亲子沟通改善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部分心理健康偏低学生应引起父母亲的关心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以432名初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的总体影响,其中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并且主要是通过认知策略和动机策略来产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学习策略这个中介变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成就目标定向主要是通过元认知策略对学习策略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活取向测量、应对方式量表对51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人格型乐观主义、应对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初中生积极和消极应对策略在其乐观主义影响学业成绩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不同学业成绩群体中,乐观主义、应对策略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会产生变化,乐观主义和积极应对策略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0.
张军翎 《心理科学》2008,31(3):707-710
研究将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能力、注意力水平三种不同认知因素相结合,探讨其与中小学学业成绩的交互作用,以心理学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有针对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业成绩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注意力水平之间存在不平衡差异.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元认知、注意力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逻辑推理、元认知水平与中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存在显著相关.逻辑推理、元认知能力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具有一定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