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 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 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天风》2003,(9):F002-F002
9月23日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纪念日,当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感同身受上帝眷顾和带领,使中国教会5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会更多地体会到,从上帝丰沛的恩典中,所领受的丰盛的生命。 三自爱国运动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神学思想建设,而且神学思想建设必然带动着中国教会其它事工的发展。当我们在本期内容中,阅读丁主教在华东六省一市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和有关  相似文献   

3.
愿主祝福     
季剑虹 《天风》2002,(7):1-1
中国基督教第七次代表会议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欣欣向荣、繁荣富强巨大成就中召开的。中国基督徒与全国人民一道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作为中国人民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为伟大祖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高声赞美,愿主继续祝福伟大祖国。 2001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确定了党在新时期初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也为我们本次会议提供了思想政策指导。五年来中国教会各项事工健康有序的发展,上帝施与中国教会的恩典实为丰富。近几年来,中国教会为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在各地  相似文献   

4.
刘刚 《天风》2005,(8):22-23
加强当前神学思想建设的途径是加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对于任何一个教会来说,它的神学思想越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神学思想建设是使中国教会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教会才能更好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会在信仰和神学上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24—27日“全国基督教秘书长、总干事工作会议(扩大)”在北京怀柔山清水秀、景色旖旎的红螺山召开。来自各省的秘书长、总干事,围绕“如何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主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讨论避免空泛议论,倡导民主、务实的会风,会议开得格外活泼且富有朝气。 与会者认为:今天的中国教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自原则”不仅要融入中国教会具体实践中,更应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教会的支撑与脊梁。因此,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在巩固、发展按三自原则建设教会的成果与理论时,毫不懈怠地维护中国教会的尊严与形象。在不断完善和发掘“三自”的时代新亮光、新内涵时,从我做起,脚踏实地推进中国教会的建设,回应和解决教会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正如中国基协副会长兼代总干事韩文藻同工在会议中所说,我们要注意“只顾与国际接轨,而不管国内脱轨”的现象,将爱国爱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三自原则将中国教会办得更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和一个忠心侍奉的好仆人,无愧于时代与教会赋予我们的重托。 为此,本刊选编几位同工的发言,他们从不同侧面阐述自己对今天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看法或建议,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贯彻“三自原则”探索中国的教会建设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都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们的神学思想要建设、要提高,使得我们中国的基督教变成"很有人性、讲道理、讲道德,为上帝所喜欢、也很喜欢‘爱的上帝’的教会"。  相似文献   

7.
郇玉峰 《天风》2001,(6):45
从圣经中的“三自”原则到中国教会“三自”道路的实践,中国教会走出了一条充满祝福的道路,成为普世教会一盏明亮的金灯台。为第三世界国家教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结了经验。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中国教会面对着新的挑战,为更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积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国教会积极地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这是深化“三自”,全面实现了“三自”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9.
王家荣 《天风》2004,(7):14-1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教会、了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及当代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增加与中国教会弟兄姊妹的亲密情谊,在肢体间彼此相顾、彼此代祷、彼此支持。应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美国三藩市华人基督教联会于今年3月11至3月23日赴中国  相似文献   

10.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光训主教关于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至今仍对推动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不失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1.
肖安平 《天风》2022,(2):30-31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教会也投入到了祖国的这一事业中去,正像各国基督徒为自己的国家独立和发展做贡献一样,我国不少基督徒也用自己的行为将信仰实践于此,他们的价值和贡献是在中国为基督做见证.这使得中国教会进行神学思考富有实际内容,我们从神学上去理解和诠释教会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有神学依据的,并看到教会参与中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教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会信徒人数超过2000万,教堂5万多所,现仍以每年数以千计的速度在增长。教堂作为弟兄姊妹们聚会敬拜神的地方,它的建设是教会发展的重要标记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福音无声的见证。但当前中国教会的教堂建设也存在一些困难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朱致国 《天风》2005,(7):32-33
当中国教会处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空间中时,我们应该而且更愿意以教会有效地宣讲与更多人群分享基督与所有人分享生命一样,成就和睦。一个处在时代中的中国教会,必然也应该是与人民在一起的教会,无论在何处、何时,这都是来自中国教会的声音,而这一声音也必然成为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4.
俞伟忠 《天风》2011,(9):4-5
二、对当前中国教会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1.教会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培养 教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会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教会能否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能否进行教会中国化建设的问题。面对“羊多牧少”的挑战以及信徒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培养新时代的教会工人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增强对教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的认识,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异象。教会既需要有形的教堂,更需要由优秀的工人来服侍。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成祖明 《天风》2008,(15):32-35
中国基督教发展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休戚相关,三自理论建设和发展走势直接关乎到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与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丁光训主教在三自与教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对丁老的三自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显然对中国教会的理论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17.
季剑虹 《天风》2007,(3):19-20
坚持三自原则把中国教会建设成在政治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仰上不失其本真,神学思想上具有中国特殊经历的神学思想,完全合乎神心意的荣耀的教会,充满和谐与美善的教会,作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就必须重视爱国爱教的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党和人民寄予我们的厚望,也是中国教会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岳清华 《天风》2008,(19):32-33
改革开放,中国教会恢复礼拜,神学教育方兴未艾,经历着孕育、草创、成熟等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神学教育为中国各地教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为各地教会提供人才.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教会还没有建立统一、系统和完整的神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靳云鹏 《天风》2023,(7):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发展。基督教中国化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中国教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直以来,河北教会高度重视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工作,积极引导全省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自身建设,依法依规办好河北教会。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天风》2003,(10)
金秋,德国约翰内斯·劳总统访沪的首档节目,就是与中国基督教协会曹圣洁会长及部份牧师会谈,许多媒体称,“这是中国基督教第一次直接与外国元首开展最高层次的对话”。编者认为:此次中国教会负责同工与德国约翰内斯·劳总统会谈,也可视为,近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结果。上帝一直在眷顾和带领着中国教会,在欢度国庆54周年之际,我们充满着感恩。我们也由衷地为祖国和人民繁荣和幸福祈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