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不存在有一个基本的生物性“核心“的重性精神病。探讨病不存在脑而是躯体疾病的重性精神病样症状发生机理。希望精神病学界抛弃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传统观念,避免造成医源性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2.
《精神卫生法》将强制住院类型分为医学保护性住院和保安性住院。针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若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有伤害自身的危险,可以对其实施医学保护性住院治疗,但其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属性。而《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一条却将医学保护性住院治疗的同意权单独授予监护人,患者出院也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此规定缺乏正当性,侵害了患者的正当权利。而这一规定存在的原因有多种,如医疗父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精神障碍当然地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有一杀人案,由于被告人有脑外伤病史.涉及到其有无精神病的问题,法院请几个医院对比作了鉴定。鉴定结论是:第一,无重性精神病态;第二,脑外伤后遗症不能排除。法院认为,这两个鉴定结论是不甚明确的,而本案的辩护律师却认为,这两个鉴定结论是明确的。律师提出的理由是:“第一条,无重性精神病态,就是说肯定无重性精神病态,那么是不是说有轻性精神病态,不一定,因为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有轻性精神病态,一是连轻性精神病态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民族心理与精神医学考察组,新疆心理学会,中华医学会新疆分会神经精神病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民族心理与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6日~11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巴岱(蒙古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  相似文献   

5.
《吕祖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廿九戍刻,降着",由"板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印刷的一本道教医学孤本古籍。随着该古籍的整理和挖掘,促使学界对道教医学的内涵做更深入地解读。道教医学包括三种境界:"身"医学、"心"医学、"性命"医学。"三境"又各蕴含三重层次:"身"医学分为《脉理奥旨》、《症候源流》、《药法阐微》;"心"医学分为《天地心》、《五气心法》、《无碍心》,"性命"医学分为《性命洞源》、《修性复命》、《真体圆成》,共计九重。从《吕祖医道还元》探讨道教医学"三境九重"之内涵,不仅对道教道学研究必不可少,对中医学尤其中医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涉及面较广,主要是指除精神病外的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应激相关疾病。患者就诊主诉多样化,就诊医院或专科繁多。提高对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的识别能力对临床各科医务人员非常重要。本文对综合医院常见器质性和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识别处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涉及面较广,主要是指除精神病外的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应激相关疾病.患者就诊主诉多样化,就诊医院或专科繁多.提高对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的识别能力对临床各科医务人员非常重要.本文对综合医院常见器质性和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识别处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一大亮点是实行精神障碍住院治疗的自愿性原则,这一原则也体现了知情同意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贯彻。然而,由于法规并未对患者监护人的代理同意作明确的限定,因而,它有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被精神病"现象的重演,二是一些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论文指出,知情同意原则在精神障碍治疗领域的贯彻,不仅需要从法律上对患者的自愿同意和监护人的代理同意作出区分,对患者、监护人、精神病专业人员的作用和责任作出界定,同时,还要对代理同意的误区有清晰的认识,从理论上真正把握知情同意原则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与现代性是两个有联系但性质又不相同的概念。现代医学的困境,来自以基于构成性整体形成的还原方法研究人体生命这一特殊的生成性整体。构建医学的现代性,就是要用现代性的精神,修正医学沿着传统科学理念前进中的缺陷与不足,在追求医学的普遍性、确定性、必然性、可通约性的同时,以宽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待医学,承认医学研究中的多样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通约性,正确处理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始终保持批判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以新的科学理念看待医学。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与语言》是邱鸿钟教授集20余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对“医学的历史、主体文本和临床的语言观”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强烈实践精神的原创性论著.《医学与语言》开辟了医学人文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医学人文研究的新视野;提升了理论服务社会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通说将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的类型划分为自愿住院治疗、医学保护性住院以及保安性住院治疗三种,其中以自愿住院治疗为原则。为此,《精神卫生法》对其他类型的住院治疗限定了条件,并对适用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精神卫生法》采取了将"住院类型"与"出院权"相联系的立法模式,而这导致该法住院类型划分标准的逻辑矛盾。为此,可以将住院类型限定为自愿和强制住院治疗两种,而对强制住院的规范和限制是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016年,《医学与哲学》杂志本着"关注热点、挑战现实、放眼世界"和"纵览医学发展全局、倡导医学人文交融"的办刊宗旨,进一步突出医学与人文的结合,发表了众多优秀论文,部分论文成为权威文摘类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的内容。据统计,2014年~2016年,《医学与哲学》杂志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和《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转摘的论文共有34篇("精准医学与不  相似文献   

13.
英国精神卫生法修订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精神卫生立法的国家之一 ,立法经验和相关制度成熟。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英国展开了对精神卫生法的修订讨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修订主张有可能成为国际精神卫生法发展的新趋势。作者期望对正在开展的英国精神卫生法修订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能对我国的立法有所借鉴作用。1 英国精神卫生法修订的背景英国是最早进行精神卫生立法的国家之一。早在 18世纪末 ,英国就开始对精神卫生领域进行综合性立法 ,并于 180 0年颁布了《精神错乱者法》 ,1890年更名为《精神错乱法》 ,强调要保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财产 ,不…  相似文献   

14.
《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4期刊登了李峰、曹俊平的一篇题为《精神、意识到底有无实体》的文章(以下简称精神一文)。精神一文提出了“精神、意识到底有无实体”这一问题,李峰、曹俊平提出的这一问题比他们所解决的问题更有意义。他们这种对精神和意识追根求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管子·内业》篇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子》中的《内业》篇与《心术》(上、下)、《白心》一起被多数学者视为重要的哲学论文,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着力探讨这四篇的医学思想。(李似珍:《<管子>的哲学与医学思想》,《自然辨证法通讯》,1986年,第1期)甚至有人提出《内业》篇的“内业”“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气功’”。(马非百:《<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管子学刊》1988年,第4期)笔者认为,在《内业》等四篇中,《内业》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以养生学为主题的医学专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五省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现状,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本研究的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结果:(1)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8.73%,排在前四位的影响因子是: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2)农民工子女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和精神病性6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女生的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强迫和精神病性5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强迫、人际敏感、忧郁和精神病性4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留守子女”的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和精神病性5因子均分显著高于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结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高,社会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巴黎手稿》对《精神现象学》的独特诠释,标志着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创造性重构。随着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变迁史被阐释为人的劳动生成史,其劳动概念则被把捉为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或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然而,考诸文献,这一重构显然有意无意地"误解"了黑格尔。当涉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时,科耶夫、马尔库塞与泰勒虽然解读路径各异,却都或多或少承继了这一重构及其"误解"。因此有必要重思这一重构,并揭示其间的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18.
知情同意原则在精神医学领域存在严重的泛化现象.医学技术与疾病治疗之间的不同步性表明,单纯依靠技术理性探寻知情同意原则泛化的根源必将陷入困境,解读该原则本身的伦理涵义为其伦理根源的追溯提供了除反思经验判断与医学技术局限性外的破冰之旅.人类意志自由与生命价值在精神医学领域里的尖锐对峙是这种泛化的伦理根源.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的个人素养是《伤寒论》理论产生的关键条件,他的仁学理念为其研究医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他的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构建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东汉末年气候转寒,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流行,迫切需要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学术思想也为《伤寒论》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医学职业潜规则的存在使新医改政策无法顺利推行,究其原因系医学伦理生态遭到污染.要颠覆医学职业潜规则,首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生态,即在建设医学职业公益性生态的同时强化职业伦理的权威性,并切实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伦理性的回归,同时强化医生群体的自律性,从而通过自律与他律的结合重构医学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