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应菲律滨有关团体的邀清,浙江普陀山普济寺都监道生法师,监院智掸法师和法雨寺监院普净法师一行3人于1987年12月17日至28日赴菲律滨访问,受到菲国侨胞和佛教界朋友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2.
就全面认知中国佛教宗派而言,剃派、法派等宗派组织的经济意义值得重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在明末重兴后形成了以普济寺、法雨寺为中心的剃派组织。清初,禅宗法脉再次传入普陀山。以潮音、性统为中心的法派组织掌控前、后两寺,调整常住与两寺原有剃派子孙之间的经济关系,控制香费。从清代中期开始,法派对两寺常住的控制开始松动,两寺皆演变成剃派房头经营常住的模式。普陀山的案例,有助于理解中国佛教的宗法制度与寺院经济。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5,(4)
著名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法雨寺正在修复中。到目前为止,普陀山佛教协会已收到捐献香金一百万元,该寺年底可以修复开放。一九七九年以来,海内外信众共捐资五百万元,对普陀山十八个主要庙宇进行修缮。其中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赠二百万元。普陀山历史上有八十八大寺,一百二十处茅蓬(小寺院),“文化大革命”中遭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第六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联谊会,11月16日至17日在浙江普陀山召开,来自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以及普陀山的20多位领导和法师参加了会议。普陀山管理局局长蒋宝华向与会领导、法师介绍了近年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建设、管理、创建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王德明居士介绍了普陀山重新开放20多年来,在佛协恢复、寺庵修复、僧才培养、道风建设、寺庵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他说,普陀山重新开放20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已化巨资修复了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紫竹林、南天门、杨枝庵…  相似文献   

5.
公元2003年11月21日,早晨7时许,我们普陀山全山各寺各庵的僧尼大众,从四面八方来到锦屏山光熙峰下,聚于古树繁茂的法雨禅寺法堂前。四部大众心情激动,等待礼拜佛顶山共修大法会隆重开始。这两天舟山地区细雨绵绵,真是“冬雨轻敲岛城窗”。全山僧众已  相似文献   

6.
智冠 《法音》2006,(5):10-11
中国自古有句古话叫“苏杭熟,天下足”,不仅如此,还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传。我想这就足以说明杭州和苏州以及舟山等地在中国是人们向往和生活的好地方。当然,在中国佛教界,在杭州有灵隐寺、宁波有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特别在舟山有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普陀山,尤其是因为洛迦普陀山的法雨寺、普济寺、慧济寺这些名刹的存在,也表示浙江所处的重要位置。在这样山清水秀和历史悠久的浙江省杭州和舟山举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我仅代表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表示衷心祝贺,也为筹办本次活动辛劳的各位同仁表示问候,同时更加感谢邀请我们韩国佛教…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为了保护环境,杜绝火灾隐患,展现佛门新风,“海天佛国”普陀山自2000年元旦起,规定除正常法会、佛事所需外,一律禁止在寺院燃烧蜡烛。通知下达以来,各寺庵已拆除烛亭,积极倡导文明进香、鲜花供佛,恢复了寺院的清净庄严,赢得香客的交口赞誉。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根据《普陀山佛教十年发展纲要》的规划,普陀山佛协自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起,实行60周岁以上老人(含港、澳、台同胞)凭《居民身份证》和《回乡证》等有效证件,免收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紫竹林、大乘庵、南海观音、…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享有“南海佛国”盛誉的普陀山香火日盛。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法雨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寺庙管理工作,一方面注意使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一方面注意搞好香客、游人的服务接待工作。该寺利用晚上和佛事较少的季节组织全寺僧众学习中国佛教史、文学、佛学以及沸事仪规等,使僧人的文化素质和佛教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僧人们除了做早晚功课外,还针对佛事多的情况,规定每月只举行两次水陆法会,每星期放三堂焰口,每天拜两堂普佛,使佛事活动有条不紊。为了解决香客游人吃饭、住宿难的问题,该寺先后聘请了30多名服务人员,建立了四座客楼,设置了210个床位,开有4个饭厅,可供272人同时进餐。客人们说:“法雨寺方便香客,收费低,服务热情,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竺园住持清凉法师,于4月20日12时55分在西竺园圆寂,世寿98岁。 清凉法师1902年5月生,浙江平阳县人。中学毕业后于普陀山法雨寺出家,1933年至1934年在广东韶关南华寺随侍虚云和尚。1935年初奉虚云老和尚之命,到梧州西竺园任佛教教导员。1938年至1940年,到香港青山胜份学社当教员,并为华南《觉音》月刊工作。1946年至1947年,任杭州佛教学院学监。1954年任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清凉法师历…  相似文献   

10.
辛巳② 是像即非像, 丈珠特地珠。 毫端宝王刹③, 镜里焰光珠④。 法雨沧桑润⑤, 梵云朝慕图⑥。 高山仰止近⑦, 屏气步霄衍⑧。〔注释〕①殊像寺:亦台怀镇大白塔西南里刹︸傲︸﹄曰孔巴引习︸翻﹄习曰鱿到︸︸断到︸︸歇引︸﹃﹃截刽︸翻曰别﹃︸鱿到﹄哥︸︸︸︹﹄翻︸匀戮到  相似文献   

11.
禅林清韵     
《法音》1981,(3)
赠日本东山魁夷先生 常任侠鉴真东渡耀详光,法雨春风忆奈良。冷日禅林增瑞色,东山画障照金堂。碧海洪波历万难,大唐大和结因缘。画师重继千秋业,东国河山护画坛。 东南古刹巡浮匕 苏仲翔 阿育王寺·镇蟒塔夹道松堂浸碧晖,轻车拂晓叩禅扉。育王建寺人称最,舍利含光世所稀。碑竭尚堪唐宋索,经藏差免劫灰飞。归途一塔盘旋上,陡觉天低入翠微。 天童禅寺禅林震旦数天童,泪泊曹溪此大宗。久拟一针投满钵,敢将寸挺叩洪钟。普陀初入庄严海,太白终攀喷帆峰。明发石梁观瀑去,几回翘首对云朴。登大雁塔咏怀张建木 忆江南重礼五台隆莲清凉地,我是再来人…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4,(2)
正2006年6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济、法雨、慧济和南海观音等寺庵张贴了《文明敬香公告》,敬劝香客游人不要自带香棒纸钱入寺院,自觉做到文明敬香。《公告》指出,花、香、灯、涂、果,历来为崇圣奉佛所常备,"烧香拜佛"也早已成为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相沿成习,功德殊胜。然而,观当今普陀山各寺院烟腾火绕,势不可挡,烧头香、烧高香、滥烧香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燃香焚纸不仅不文明和造成火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道生长老于2018年2月2日,在普陀山普济禅寺安详示寂,世寿96岁,僧腊87年,戒腊84夏。道生长老历任普陀山佛协副会长、普陀山普济禅寺首座、普陀山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等职。1922年6月,道生于浙江舟山出生。10岁便在普陀山白象庵剃度出家,几年后于法雨寺受具足戒。出家后,道老潜心修学,每日凌晨3时准点起床,诚心默诵《法华经》,可以说《法华经》早已融入到道老的生命之中。在修持《法华经》的同  相似文献   

14.
寻石头记     
萧艾 《佛教文化》1993,(4):42-42
1993年7月13日,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在南岳山下祝圣寺召开成立大会。笔者为此会发起人之一,特从广东韶关南华寺赶来开会。会议结束当天上南岳山,栖南台寺。南台寺系六朝古刹,创建于梁天监年中海印和尚,海印常在寺侧石台上坐禅念经,故寺名“南台”。唐天宝初年,曹溪门下石头希迁禅师来南岳,见“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故号为“石头和尚”。(《五灯会元》和《宋高僧传》均如是说。) 当时,居南岳者。  相似文献   

15.
四十怜载隔云天,琴首京门禅寺里,喜见苇舟渡海还;共欣法雨遍人间。辉禅上人过广济寺因赠@周绍良~~  相似文献   

16.
据《光明日报》报道,记者从最近召开的青海省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这个省佛教寺庙的僧众近几年来在自食其力、以寺养寺的道路上,努力向前迈进。现在,青海的德欠寺、隆务寺、支扎寺、夏琼寺、贡巴寺等,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都积极开办了藏医诊所,或者经营土地、园林、畜牧业、运输业等,想方设法增加劳动收入。在信教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塔尔寺,现在每年收入在二十万元以上,其中四分之三是开办藏医诊  相似文献   

17.
挽昌明长老     
净慧 《法音》2007,(2):36-36
大悲大智大师风,领袖佛门四海崇。潇洒人间播法雨,超然出世见禅功。高僧德誉乾坤满,老衲生涯陋室空。半世论文师亦友,归元遥望泪濛濛。挽昌明长老@净慧~~  相似文献   

18.
夜访白毫寺     
10月17日,受友人之邀,一同拜访了白毫寺主持──金田成雄法师。那天下午,我们先参加了日本关西地区中唐读书会,然后驱车前往白毫寺,到达那里,已是掌灯时分。白毫寺坐落在京都的下京区,右近佛教胜地东山区,左临著名的东、西本愿寺,南北恰好处在古京都的中轴线上。白毫寺虽占地利,但是京都寺院众多,比起声名显赫的清水寺、龙安寺、金阁寺、银阁寺、东西本愿寺等,白毫寺的名字甚至上不了观光地图的版面。然而,正因为它曾普通通,实实在在.不加矫饰若处于,接近它,了解它,对我这样客居他乡的外国人来说,才更有意义。去之前,友…  相似文献   

19.
川北苯教名寺——苟哇象仓寺历史考证及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象寺是历史上著名的苯教寺院之一,在川北藏族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了苟象寺的历辈主持象帕大师的传承,历史上的属寺和所属部落领地,以及寺院的法事法会、教育体制、传承和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武汉古德寺介绍武汉古德寺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寺院。此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原名古德茅蓬,民国初年改名为古德寺。在建筑风格上,古德寺内的"圆通宝殿"仿照印度、缅甸等建筑结构,既有按照汉传佛教传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