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黄帝外经·阴阳颠倒篇原文)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  相似文献   

2.
平凉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是甘肃道教第一名山。这在道教还未形成以前,平凉崆峒山就有道家神仙隐居修炼,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上自帝王,下至民间,都知道这座名山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皇、汉武都曾到过这里。在《庄子》一书中记有,据说,黄帝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很有道行,便竭诚去问“至道之精”和“治身之道”。广成子答复说:“至道之精,渺渺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可以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形未尝衰”。广成子的回答,正是道祖老子提倡的清静无为和“形神相守,长久之道”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论养生     
宇宙之间,大干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其事业取向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是生存.人们在一世中不但追求生存,而且还希望在生存中愉快健康地生活. 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是道教.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广成子授黄帝以长生之道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庄子·在宥>)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道教无论是早期的太平道、五斗米道、符派、丹鼎派,或者是稍后的上清派、灵宝派等,都追求长生久视,羽化成仙,在这些道派的经典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黄庭经》、《养性延命录》中,其养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养身、养神两个方面,最后发展为性命双修,经历了一个从贵生到养性的过程。道教养生思想建立在《老子》、《庄子》的养生理论之上,《太平经》在《庄子》关于“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的生命构成说的基础上,综合《淮南子》“形”、“神”、“气”三者之关系,提出了“爱气养神”、“自爱、自好…  相似文献   

5.
神在先秦主要有鬼神、神化、心神三个义项,作为心神之义的神是《庄子》所论之神的重点和特色。本文全面考察《庄子》中出现的约112处神字,并以鬼神、神人、神奇、神明、精神、神者、形神、心神、神气等关键词为线索对《庄子》之"神"展开论述,认为抱神、守神、全神是《庄子》养神修道的核心。而道的虚无性是心神的根本,人只有守神以静、虚无玄漠、纯素精一,才能全神,才能与道相合而全生。  相似文献   

6.
《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相似文献   

7.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上古的动物神,这一次我们来讲一讲人神,即以人为神,而且不是把死后的人当成神,而是把活着的人当成神。 在中国的《山海经》中,和动物神并存的,是人形的神。这一类神被称为“帝”。帝有单称为帝的,也有特称黄帝、炎帝、帝俊、帝尧、帝舜、帝丹朱、帝鸿、帝颛顼等等。对于这些帝,中国人并不  相似文献   

8.
养生是道家黄老之学的一个重要面向。《管子》中的黄老道家篇章,蕴含着丰富而深致的养生理论,其思想要点是:一、"精气"本源论;二、形神交养的养生论;三、养生必且体道;四、养生通于治国。从以上方面出发进行考察,《管子》诸篇所表述的养生思想,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战国及秦汉之际黄老养生之学的理论结构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崆峒山,东距甘肃省平凉市15公里,北倚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是沿丝绸之路出关中后的著名道教胜地。崆峒山与道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在中国古代各类典籍中多有记载。崆峒山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此处“空同”即当今之“崆峒”。据《史记》记载,在商代,崆峒山一带为空同氏所居,故而得名。崆峒山之名,因为与轩辕黄帝问道联系在一起,故自春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轩辕黄帝不但是人文初祖,而且还是道…  相似文献   

10.
《摄生秘剖》是明末儒医洪基所撰的一部融合诸家养生心理思想的专著。“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精、气、神、形紧密联系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养生机理。养生健体的关键是“保养精神”,神形共养便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生的主要方法有:药疗(按症处方),体疗(运动身体),心疗(治心养神),三者结合才有全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