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颖 《中国哲学史》2017,(4):92-100
甲午战争以降,西学东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阶段的特点之一是在各类"西学"传入我国时有一个经日本"中转"的环节。英国哲学家T.H.格林的伦理学说传入我国的过程即属此类。本文梳理格林伦理学在19世纪末期先被引入日本、后在我国传播的过程,尝试厘清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因"日本环节"的存在而产生出的两个思想谱系。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以后传入日本的近代西方伦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最初,他们想依照欧洲伦理学的问题结构在近代国家重构学术的和教育实践的话语.紧接着,配合近代国家要在道德层面整合国民的要求,国民道德论得以确立,它与理论性伦理学(ethics)形成对立之势.随着近代国家要在道德层面整合国民的要求日益迫切,以"个人"为其关键词的近代西方伦理学遭遇坚决抵抗,和过哲郎提出的作为"人类共同体之理法"的伦理学最终占领了战前日本的伦理学界.  相似文献   

3.
和辻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一般被认为是他的"风土"思想和作为"人际之学"的伦理学.该文在这个观点上进一步认为,和辻哲郎一生的学术努力是为了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弘扬日本文化和日本思想,这有助于理解和辻伦理学中一些存在着争议的观点,如"风土"思想中的自然决定论倾向、逆日本脱亚入欧的主流弘扬日本民族文化、逆世界民主和平的潮流强调"国民道德"和"尊皇思想"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先是对西方的论著进行评介,随后展开独立的理论建构.因为"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是一个全新的伦理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及其理论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了对环境伦理学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的争论.这种争论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向善的生活:伦理学体系阐释的新尝试——《伦理学概论》学术思想座谈会"于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部分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根据议题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设定主旨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在持续近六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北京师范大学廖申白于2009年出版的《伦理学概论》一书及相关议题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对外国伦理学的研究呈现为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资料著作的翻译、研究内容、研究心态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主要是西方伦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外国伦理学研究与我国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外国伦理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大幅度提高,外国伦理学的研究也必将取得更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王中田同志所著《当代日本伦理学》一书,近期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大陆关于当代日本伦理学理论发展当研究的第一本著作,较全面地向中国学术界介绍了日本战后45年间先后出现的各种伦理学理论.包括金子武藏的实存主义伦理学、小仓志祥的人格主义伦理学、柳田谦十郎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高桥进的东方人伦思想和式部久的人道主义伦理学.除了对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有较为详明的分析介绍外,该书还扼要地叙述了各家学说创始人的生平、学术渊源及学术发展通路.有助于读者对日本当代伦理学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该书密切联系日本当代历史的发展和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两条线索,揭示了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2018中国伦理学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大会主题为"伦理学与美好生活",设有10个分论坛。一、美好生活的伦理学阐释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认为,美好生活是一个人生哲学和伦理学命题,每个人自身所接受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其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判断生活值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日本《改造》杂志所撰的"改造"文稿,是其伦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他在规范伦理学方向上的思考,也是他在伦理学方面唯一的公开发表。胡塞尔的"改造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将道德、伦理的生活建基于理性之上的要求和主张。理性在这里被当作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伦理生活因此也被当作一种经过理性规范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十五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情岁月,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阔步前进的三十年,是我国国力渐次增强、社会和谐、民生跃升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经济伦理学由萌芽、形成到繁荣发展的三十年.在现实经济领域"致病"的吁求之下,在西方经济伦理学的学术影响之下,在伦理学研究由宏大走向细密的理论逻辑转向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伦理学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尤其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完成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影响深远。和辻哲郎建构起"人间伦理学"思想体系,即是日本近代伦理学接受和转化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典型例证。和辻伦理学完成了日本近代伦理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即由以往对个体道德意识的研究转变为对形成那些意识的人的社会存在状况的研究;其核心基本概念"人间"和"间柄"所表达的人观即是:现实的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交往关系的多样性决定着现实中人的存在与行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建设一直存在的一个重大缺憾--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的贫困化,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理论贫困化的主要"症状"是科学理论匮乏、实用理论混乱、理论取向混沌等.因此,理论脱贫是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这种"脱贫致富"需要从简单的传承和移植转向创造,任何投机取巧和工于炒作都是无济于事的;目前亟需的是构建一个能够胜任科学解读、系统建构整个医学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然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德性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氏德性伦理学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是本体用意与现象用意的内在统一,统一于"人生"之中.在亚氏德性伦理学语境中,人的生命历程与呈明"自然"的德性之美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本体论承诺,致使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统一的解释力度.这需要从亚氏"自然"德性伦理学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应用伦理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伦理学界的一门"显学".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趋势、我国主流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相对滞后及社会现实的呼唤是我国应用伦理学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是我国应用伦理学发展相对较为充分的三个领域.我国的应用伦理学研究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儒、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美学领域儒、道文化更是各有千秋,但是又有着相同之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礼"它是以"仁"为根基,偏重于伦理学."仁"在儒家的思想之中是最高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是可以达到的,如<孟子·告子下>即说"人皆可以为尧舜"[1].  相似文献   

16.
从"礼后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近来西方哲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种讨论为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本文拟通过对<论语·八佾>中的"礼后乎"及其解释的集中解读,来阐释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根据本文的解读,在儒家思想中,诗教先于礼教,因此可以说美学处于伦理学的根源部位上.传统儒家的这种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的审美化"的构想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七夕",是与日本农耕文化同时开始的,最初是为祈祷秋天的丰收而祭祀田神的一种活动.奈良时代,中国的"七夕"传入日本,被日本的"七夕"信仰所吸纳、复合,从而形成日本的七夕节.日本的"七夕"活动是日本固有信仰与外来仪式结合的产物,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七夕"供品更具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8.
信息可视化视野下的工程伦理前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为源数据库,以“engineering ethics”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下载后,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最新方法——可视化技术(citespace软件)对这些数据从期刊共引、作者共引、文献共引三个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绘制了工程技术伦理前沿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了工程伦理学发展演化的过程以及工程伦理学的现状,从而展示出科学与工程技术伦理领域的前沿问题。对于工程伦理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在国外已进入建制化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分析工程伦理学发展演化的过程及其前沿成果对我国工程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广荣 《道德与文明》2008,23(1):109-112
"道德资本"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是我国伦理学理论发展中的一个创新,它顺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对道德进步提出的客观要求,对帮助人们破解道德与经济"二元对立"的时代难题、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道德价值学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在科学界说"道德资本"的内涵,对其进行学科定位的基础上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哲学分支学科,它既需要关注"道德形上学",又需要直面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科学地解决影响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的伦理道德难题.也就是说,伦理学的研究应该是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的统一.同时,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发展阶段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融汇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客观上需要相关学科的学人打破门户之见,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以价值论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正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伦理学研究的这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