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1904—1947)诞生90周年。永田广志是日本战前为数不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短短的20多年里撰著了各类著作53种,论文、译文140多篇,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永田在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提倡哲学的列宁阶段,在日本开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永田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史。水田的一些著作也在中国翻译出版过,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今年又适逢永田广志诞生90周年…  相似文献   

2.
杨思基 《学海》2002,(6):104-106
广松涉是日本原东京大学教授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日本新左翼运动的旗手。他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为己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献史料研究、文本逻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现代哲学的关系研究 ,以及结合现代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作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并由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颇有建树。广松涉生前出版论著四十余部 ,发表论文数百篇 ,1 994年 5月因患癌症去世。但他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其主要著作有《广松涉文选》6卷和岩波书店于 1 996— 1 997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张一兵 《学海》2008,19(1):38-44
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思>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日本的相关研究不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成果上都有新的突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吉田杰俊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吉田杰俊(1940~)是日本政法大学教授,知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30多年来,吉田在执教与研究生涯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日本思想史、战后日本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业绩中最具特色的是其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研究。一、研究的出发点和路径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的20年中,吉田以黑格尔和马克思作为研究重点,其时已经触及到市民社…  相似文献   

5.
重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向。在各种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尝试中,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同行所瞩目。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作者自认为这本书是突破旧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探  相似文献   

6.
蔡婉琪 《哲学动态》2022,(11):16-25+128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此,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潘梓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锁钥——唯物辩证法。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地基,潘梓年所作出的卓越的哲学贡献包括:创新性地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体系,明确提出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明了中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他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的阐释和探索,是中国本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研究和创新唯物辩证法的优秀典范,其哲学贡献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理论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深刻影响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建树。  相似文献   

7.
(一)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日本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会代表团秘书长小野信尔和京都大学教养部教授、京都日中学术交流恳谈团团员滨田启介在成都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室、四川大学哲学系部分哲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日本学者小野信尔主要谈了如下问题: 1、日本哲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哲学界引起兴趣是在二次大战之后,到了六十年代研究的人比较多,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所减  相似文献   

8.
广松涉 (193 3— 1994) ,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在中国学界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域中 ,他基本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广松涉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以及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 ,其思想博大而精深。 1994年广松涉去世之后 ,他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我个人认为 ,了解广松涉哲学对于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因为我注意到 ,国内的一些学者正在试图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的某些哲学思想的研究链接起来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伽达默尔的解…  相似文献   

9.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10.
沈志远是中国早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他编撰出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创办了多份马克思主义期刊,较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作了研究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著书立说,对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我们在深入研究沈志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贡献时,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发掘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贡献,努力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1988年8月22—25日,中日两国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日唯物辩证法研讨会。到会的有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札幌大学、一桥大学、埼玉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近40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岩崎允胤教授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着重介绍了70年以来日本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概况,就  相似文献   

12.
冯平 《哲学动态》2001,(5):8-11
自 1 978年思想解放运动以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在中国哲学的变革中一直扮演着主角。在“九五”期间 ,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新的研究信念基本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基本形成。这些研究成果和 2 0世纪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 ,以及对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的”发展前景的思考 ,都反映出经历了 2 0多年思想解放和与国际哲学界的对话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格式塔转换已经开始。一、“九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研究特点“九五”期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四年多以前,在日本大阪出版的《季报·唯物论研究》上开设了“日中哲学杂志讨论”专栏。热心于日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学术交流的山口勇先生说:以往日中间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民间学术文化的交流是极其零散、少有的,日中哲学思想交流也存在着这种状况。有鉴于此,为促进口中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交流,该刊编辑部邀请中国学者在这份哲学杂志上展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在开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走出了国门,与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是值得注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发展唯物辩证法,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列宁对人类作出的一个最伟大的功绩。在这个最重要的世界观方面,他象在任何地方一样,首先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一方面揭露哲学修正主义毫无根据,另一方面揭露机会主义者忽视辩证唯物主义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敌人的斗争中,列宁始终不渝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名符其实的新时代。就象现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纪念潘梓年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晓玻1993年1月12日──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新闻所联合召开了纪念潘梓年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潘梓年的学术思想、为人道德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这对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潘梓年(1893年1月11日—1972年4月10日),江苏宜兴人。他是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著名学者。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分党组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委员会召集人,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潘梓年1927年入党,从30年代开始就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和研究。1937年他出版了《逻辑与逻辑学》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其中对于矛盾普遍性、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以及主要矛盾方面的论述,是他在狱中独立探索的“心得”。书中对“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的见解在当时也是相当精辟和新颖的。1938年,他担任《新华日报》社社长,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潘样年一贯主张把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他亲自组织指导几位同志查阅大量文献  相似文献   

16.
潘梓年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他作为我国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战斗了三十多个春秋;池的名字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和其他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杨献珍、艾思奇、冯定等一道,为传播、研究和发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不可忘怀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0月 30日至 31日 ,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 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 ,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0世纪的基本经验 ,展望它在 2 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 ,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有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何看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方法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持肯定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贡献。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则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在以“反形而上学”为特征的现代哲学中已被抛弃,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因而失去了意义。还有观点认为,即使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不应再用,因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上旬,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近藤邦康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作了题为《抗日、民主的思想在三十年代中国——从安内攘外到抗战建国》的报告。在前言中,他介绍了日本学者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各种观点,阐述了他的中国研究观,然后论述了蒋介石的哲学思想及其安内攘外路线,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对蒋介石安内攘外路线的批评和抗战建国路线的逻辑。报告对蒋介石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作了比较研究,有其独自的思路和见解。报告后,中国朋友和他进行了友好的对话,交换了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明治维新在日本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戍政变却遭致失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比中国早,中国最早是从日本传入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获得了成功,其思想理论原因是什么?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哲学所现代哲学史研究室的同志外,还有中国现代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艰苦而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仅就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对象、内容和性质,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体系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简介。从已有的资料看,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在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面向历史,继续研究经典作家的思想,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模式,特别是寻找出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现代实践的模式;另一个是面对现实,用新的科学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