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一位来访的客人向爱迪生抱怨说:“你家的大门是否修理一下?免得开门这么费劲?”爱迪生笑着说:“不要紧,这对你来说并不算困难,而你却做了一件好事呢!”“我已经做了件好事?”客人很纳闷.  相似文献   

2.
李栋 《天风》2016,(9):42-43
《中国青年报》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75%的年轻人认同容貌与竞争力存在必然联系。简单地说:求职之前,人家先评价你的就是“颜值”,长相就是你的第一名片。于是,不少人在进入人生的打拼阶段时,希望通过整容来“提升形象”。在社会中,“以貌取人”不可避免,那么作为神国度里的人,我们基督徒该有怎样的标准呢?  相似文献   

3.
清代某地,银袋与钱袋是两个概念.前者是装着银子的袋子,后者是装着铜钱的袋子。同样体积的袋子,银展的价值是钱袋的好多倍。一次,一个住宿的客人拿出一个袋子要店老板寄存。他大声说:“这是钱袋,明天取。”到了深夜,店老板偷偷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全是白花花的根子.原来,这是客人耍的小跑闻:他见店里人多眼杂,生怕既存后有人贪财,便故意把根系仅u以自袋.店老太dhk巴记研上写的是钱袋”,而给客人的收据上也是“钱袋”,便起了黑心,同老板娘一起用打出自以限子忐勇U任出。第二天,客人见银子变成了铜钱,傻了。官司打到县行…  相似文献   

4.
爱的节制     
有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在家里设宴招待客人,忽然闯进一个乞丐。那乞丐很年轻,却一副慵懒的样子。乞丐怪腔怪调地唱到:“当官的,有钱的,可怜可怜我这个要饭的。”慈善家站起身看了乞丐一眼说:“你去后院帮忙做些活儿吧,我会付你工钱。”那年轻的乞丐十分不满地冲慈善家说:“从没见过像你这样吝啬的人,不愿施舍就算了,给你干活儿,没门儿。”说完扭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语说得好:“年轻是个宝,朝气少不了。只有勤闯荡,方能成英豪。”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的有为青年,你既不要艳羡犹太财阔的精明,也不要揭幕日本巨贾的机灵,更不要仰视华侨富豪的聪颖。因为,一味的膜拜和顶礼只会蜕变为沉重的心灵禁钢和精神重负,久而久之则会消蚀和吞噬掉你的理想、斗志和勇气。经商办企业的无数成功事例告诉我们:生意就在你身边,机遇就在你眼前。只要你心有灵犀找生意,细斟精酌干生意,胸怀大志壮生意,你就会在不远的将来脱胎换骨为生意场的大腕、企业界的巨子和营销界的圣手。只要你能始终保…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1月16日,应中国佛协的邀请,国防科工委507研究所张宝胜在北京广济寺作特异功能表演。表演开始之前,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向出席观看表演的佛教学者、僧人、佛学院师生及佛协工作人员共二百多人介绍了研究特异功能的意义和关于张宝胜同志在特异功能方面的珍闻趣事。他说,人体特异功能属于尖端科研项目,世界许多国宗都在进行研究。《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面就有辩证法。特异功能现象说明色与空是同一个事物。他还说,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特异功能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但我希望它有助于中国佛协和中国佛学院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赵朴初会长也讲了话。他说,在过去一次表演中,张宝胜将我的一张名片嚼成纸浆,然后放在手上搓揉,几分钟后,名片又按原样复原了。这张名片我至今还保存着。赵会长说,我们佛教徒要对这  相似文献   

7.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8.
(一) 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知道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相同的属性时,便会很自然地推想: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可能具有此种属性。这种被称为“归纳”的推理方法,看似轻车熟路、简便易行;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未必见得顺理成章、称心如意,有时甚至会因其明显荒唐的推论,而令人啼笑皆非、捧腹不已。且看一例: 酒店里来了一位客人,主人忙迎上去问他要点什么。客人想了想说:“菜嘛,随便一盘炒菜和一碗豆腐就行;酒嘛,可得要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得不说而直接说却又效果不好的情形。这里,就需要我们讲究一下口语表达技巧,正所谓:一样话几样说,看你会说不会说。如果你能运用好下面的几种表达技巧,就会步入“不着一字”,却能“尽得风流”之佳境。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生性不宜做官,所以,自从结束学校读书生活,几年来,做梦也未曾梦得半个“长”字。但却常被人家当作“长”字官介绍给陌生人。 有一次,我因公到本地一宣传单位的办公室去找材料。进门不久,地方驻军的一位宣传干事前来联系工作。办公室那位认识我的秘书把我当作“刘科长”介绍给那位干事。待那位干事走后,我问秘书:“你怎么‘封’我科长啦?”秘书“含而不露”地说:“这是‘外交’所需。”事后,我百思不解。难道“外交”之事定要有“长”字官衔的人才能办么? 不过,在后来的实践中,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妙谛。  相似文献   

11.
好不容易买了套新居,虽是顶层,五楼,也让受够大杂院群居生活的我们夫妻欣慰了。没想到那股高兴劲儿很快便被一件出乎意料的事给冲散了。住进新居不久的一天中午,我下班一进门,妻便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她怒气冲冲地说:“你找的什么房子!”原来头天晚上她  相似文献   

12.
广州浪漫女孩刘颖有一天突发奇想,做个“吻”送给自己热恋的男友。于是她先在唇部涂好口红,然后印在一张白纸上,再把唇印扫描下来保存到电脑中,拿彩色打印机一打,一个漂亮的“吻”便做出来了。她又细心地在纸上做了一圈花边,写下两行字:“把我的吻给你,把我的心给你。永远爱你!”最后把这张纸过塑后送给男朋友。男朋友特别开心,表示会把这吻随身携带,思念的时候拿出来“甜蜜”一下,他还对刘颖开玩笑说,这个创意挺绝,我看你不如干脆辞职开一个个性小店, 就叫“浪漫唇吻”。  相似文献   

13.
客人已经到了,酒还是温的,真糟糕,我又忘记冰镇了。 “别担心,”一个朋友说,“我很快就能帮你冰好。”  相似文献   

14.
不避锋芒,正面出击,若切中肯綮,颇能鞭辟入里;有时避开正面,侧面偷袭,也能歪打正着,出奇制胜,横生妙趣。一曰声东击西,歪打正着。一老汉骑驴进城,小贩吆喝他买豆腐脑,老汉表示不买。小贩没好气地说:“谁跟你说话?我是跟驴打招呼。”老汉连忙抽驴一鞭,对着驴说:“在家时你说城里没有熟人,现在怎么又有了?”又一次,老汉牵羊进城,路过衙门时,羊吃了一口草坪的草,知县老爷破口大骂。老汉一边赶羊,一边说:“你又不是当官的,怎么能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前一回“打驴”,老汉间接给不通情理、极不礼貌的小贩上了一课;后一…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均为教师,在他们的培养下我考下入了大学并顺利地应聘到一家合资公司工作。没多久,在公司迎请客户的联欢会上,我结识了宇波,他是与我们公司达成生意往来关系的新客户,那天我一袭长裙的清纯摸样吸引了宇波,联欢会结束他找借口“套”去了我的手机号码。从此他三番五次地“骚扰”我,我的办公桌常铺一盖地堆满了他送的玫瑰花。最意外的是,有一次他突然来我们公司,当着办公室所有人的面对我说:“东芹,我喜欢你,请答应我的追求吧!”话音未落,同事们鼓掌、尖叫、吹口哨,我彻底被他感动了。 就这样,我们谈起了恋爱,宇波很擅长制造浪漫,常给我带来一些惊喜,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那段日子里,我和他拥抱、接吻、抚摸,但始终没有跨越最后的界线,小时候妈妈教育我不要在婚前发生性关系,那是不好的事。妈妈的话在我心里留下  相似文献   

16.
下班刚进屋,楼上王奶奶跟着我进了门,说:“柏医师,天又热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一时弄不清王奶奶的意思,愣住了。“我们家老头子不是有个什么‘障碍’吗?你去年讲,等夏天再来,帮我们想想办法。还记得吧?”王奶奶见我一时不明白,连忙说。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上世纪40年代家住在广西桂林的时候,孜孜以求于文学创作,苦于登门拜访者太多,于是便作了一首诗,作为“告示”贴在门上:“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初看此诗,像是写作者倾诉儿女私情,其实这是用含蓄的修辞手法巧成的一首绝妙的杜门谢客诗,把不便说的意思暗示给客人。  相似文献   

18.
张文华 《天风》2023,(7):34-35
<正>最近网络上有一个视频很火:在即将降落的飞机上,一个母亲与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男子对话:“打扰一下,请问我们能和你换个座位吗?就是飞机降落那一会儿。因为我女儿很想看飞机降落时的样子,这样就会让她冷静下来。”男子嚼着饼干嘟囔着:“如果我说我不想换呢?我觉得给你女儿在人生中上一课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爱莲 《天风》2014,(6):48-48
这晚,在孩子的泪水中,我们的心又再次紧紧地靠在了一起…… 大女儿柔柔在餐厅打工时,我和她聊起工作的状况:“你是新手上路,会不会给别人造成困扰呀?”只见女儿笑着安慰我:“妈妈,别担心,您别忘了我有一个专长——就是向别人说‘对不起’呀!”  相似文献   

20.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