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休规划是个体在退休前为保障将来的退休生活做出的长期准备。退休规划不仅有利于退休人员生活幸福, 还有助于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在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已经得到重视。通过回顾国外相关研究, 本文归纳出退休规划的六个具体领域(财务、健康、社交休闲、工作、心理、居住), 总结并评价了过去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基础(角色理论、计划过程理论、资源视角、生态系统理论)和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汇总分析了退休规划在人口学、环境和心理三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以及对过渡型就业和退休适应两阶段的影响。基于研究概念的发展以及中国国情, 未来研究应该首先开发本土化工具, 合理选择理论视角并系统研究规划的各个领域, 验证并创新退休规划的影响因素研究, 注重中国国情问题并加强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大多数人在五六十岁时会退休,但退休生活怎么过,每个人有不同的处境。近日,笔者探访了几位退休不久的弟兄姊妹,聊起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感慨万千、五味杂陈。有的虽然光荣退休,但为了第三代"重新上岗",特别是二胎政策开放后,成为儿孙的保姆,退而无休。有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后,却去医院"报到"了,因查出身体患了绝症。有的退休后并无上述七七八八的问题,但是不能面对退休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3.
渊声 《天风》2014,(3):64-64
<正>问:我是一个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前身体健康,生活规律。但年初退休后,心理失落感很大,一直比较郁闷,无精打采,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我是基督徒,却不知道如何是好,请指点。弟兄:李浩答:李浩弟兄,你好!像你这样的情况在不少退休人员中比较普遍,只是表现程度不一而已。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它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经济收入、地位和名誉等将发生变化。退休后,离开了多年倾心、热爱的工作岗位,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可能产生一些的心理障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功能,从而引发和加重各种心身疾病。有人称上述现象为"离退休综合征"。据统计,约24.6%退休老  相似文献   

4.
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向葵  郭娟  李建伟 《心理科学》2002,25(4):414-417,431
本文对298名退休人员做了问卷研究,其结果表明:1.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受文化程度影响,高文化程度的退休人员比中、低文化程度的退休人员更多采用面对与探索的应付方式,更少采用幻想和退避的应付方式;2.退休人员原有社会角色丧失后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是,社会联系减少对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而社会联系减少、职务地位丧失、经济收入降低共同通过退避、幻想与淡化三种应付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及动态过程。退休模型包括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退休过程模型和退休结果模型三类。其中,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前因变量模型和退休多水平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影响退休的各类因素;退休过程模型包括退休决策三阶段模型、退休时间过程模型和退休适应动态模型,分别从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揭示了退休过程的心理特点;退休结果模型分析了退休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退休四阶段模型是在西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应丰富研究对象的类型、揭示影响退休的心理学变量的作用机制、加强应用性并进行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忙什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瞎忙。是忙还是不忙?还是忙,无头绪的忙,不自觉的忙,没必要的忙,不得不忙的忙。忙啊,有一天我呆立桥头,看桥上那些匆匆走路的人,那些骑自行车的,骑三轮车的,那些开着轿车呼啸而过的,那些四处觅食的人们的那个忙啊。穷人忙,富人也在忙,“不忙不行啊”,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结束生活的鞭打。只有一个流浪汉不忙,他斜卧桥头,目光迷离,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他是否找到了今天的晚餐?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促进退休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城市退休人员再就业自我效能量表等工具对城市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探索了影响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退休人员比女性退休人员再就业意向更强;年龄越低再就业意向越强;专业技术比受教育程度对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意向有更大影响;就业机会、再就业态度、再就业自我效能和他人支持都能显著地预测再就业意向。研究表明,再就业自我效能通过再就业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工具性态度通过情感性态度影响再就业意向,外部因素(就业机会、他人支持)能通过内部因素(求职自我效能)对再就业意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联涛 《天风》2017,(9):12-13
一定有许多事可以做,使退休后的侍奉以更美的姿态出现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关注退休者的重要性,有些教会也通过举办养老事工来关注老人的生活,而对退休教牧该如何关注呢?在此我仅从个人层面谈点想法:一、退休牧者配得尊重1.尊重长者之智“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  相似文献   

9.
金才同志快要退休了,心里有些惦记着他,一是担心他舍不得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二是担心他退休后,心里会时常想到他。  相似文献   

10.
王雷 《天风》2017,(9):13-15
在教会内,退休常常成为人们欲言又止的一个话题。虽然退休制度在部分基督教两会或相关机构中已实施多年,但就基层教会而言,退休制度还远远不够健全,或远远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关注和解决教牧人员的退休问题迫在眉睫。一、基层教会在退休观念上的迟滞、茫然及误区(一)很多教会和教牧人员从未关注和思考过退休问题。笔者曾就这一问题询问过一些牧师、长老和传道员,他们均声称从未考虑过。  相似文献   

11.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一副对联,他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对联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又有谁真正识破了这联中之谜呢?终日为名忙为利忙,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勾心斗角中又消耗了生活的快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这样的生活劳累而不充实,忧患而不高尚。像一只苍蝇那样嗡嗡乱飞,碰壁挨打在所难免。只有平心静气,从容不迫地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71年,退休教师舒成勋回到了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老宅居住。有一天,他爱人在收拾屋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墙壁里层写满了字,是诗词和对联,舒成勋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些字租曹雪芹有关,据此推测自己的房子很可能是曹雪芹故居。有关部门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派红学研究家吴世昌前往考察,吴世昌仔细、认真地考察了一番,最后给出的结论是:  相似文献   

13.
延迟退休态度是影响新退休政策推行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本研究采用《延迟退休态度问卷》等工具,抽取450名临近退休员工,考察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以及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在其二者关系上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临近退休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较为消极。(2)低组织支持感条件下,工作投入在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低组织支持感不利于缓解家庭中心性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3)高价值认同条件下,家庭中心性与工作投入、延迟退休态度的正向关系弱化。给予员工高价值认同可以提升对延迟退休的积极态度。高关心利益也可缓解家庭中心性员工对延迟退休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瑞典老船长,年轻时游弋四海,来过上海,还曾经在巴黎摇滚;退休后去了一个小岛,是为了看守灯塔。老人的意思,一生受灯塔的指引,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看护灯塔的机会,依旧可以看海,看过往的船被灯塔指引。一切仅仅是老人的热爱,没有任何报酬。依旧还是这一位老船长,小岛的岸边,泊着他自己的双桅船,岛上还有自己的小楼,有自己的画室,还有为自己展出的自己的画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退休公务员,与其他退休人员一样,最容易犯的毛病,一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休;二是保守多忧或沉默寡言,常有失落感孤独感;三是没有兴致追求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能否这样常常问问自己:我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感觉有意思吗?我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我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吗?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忙,忙工作,忙学习,忙晋升,忙赚钱,那么多的东西诱惑着人们通过忙碌的劳动去拥有。如果你去路上随便找个人问问,回答你的就是一个字:忙!就像我这个自由写作者,本来有大把的时间自己支配,可也忙得不亦乐乎!忙写作,忙读书,忙出版,忙签合同,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中年人一如往昔地夹着公文包去公司上班。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最终坐上了部门经理的职位,其中的艰难和困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此时的他,只要在这个公司再继续工作几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从公司退休,享受退休生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数十年职业生涯却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这一天,他被上级无情告之:"你被解雇了。"这令他万分惊愕和疑惑:"为什么?难道我犯错了吗?"他的上级平淡地告诉  相似文献   

19.
说量     
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中老年人原先身体挺好的,但退休不久,便逐渐和药瓶子成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了。有些老人,甚至离退休后只三五年就撒手西归了,让人极为惊诧。  相似文献   

20.
渊声 《天风》2012,(7):58-58
问:我是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入农村教会工场不久的同工,最近为一事烦恼,就是当地基督教两会给我们一个通知,要动员教会为青年同工购买社会保险。可是,教会内一部分人认为:传道人是神的仆人,生活当仰望神。这么年轻就考虑退休后的生活,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天上的飞鸟神都看顾,难道神会饿死年长的传道人吗?对此,我很苦闷,传道人参加社保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吗?一位年轻的小仆人答:可爱的小仆人,你好!你的疑惑反映了一个当前很重要的问题。要不要参加社保,这在社会上根本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