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国杰,男,1928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罗岗村。1946年夏,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法律系,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共产党员。195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59年12月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哲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第二届成员、第三、四届召集人,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三、四届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2.
魏英敏,男,1935年6月生,辽宁盖州人,满族。1956-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书,1960年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和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工作。1970-200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等。曾任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审定委员会委员、劳动部国家职业学校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特邀客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主编有《新伦理学教程》、《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为人民服务伦理意义新探》等。党德第一规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首倡者(见《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9期试论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者风采     
廖申白简历廖申白,男,江西高安人,哲学博士。1950年生于上海,1984-1987年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2001年服务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6-1999年在职就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1年至今服务于北京师范大学.受聘为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起任全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职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特邀教授.  相似文献   

4.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12,(2):F0002-F0002
周立升,男,汉族,1936年12月生,山东省庆云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1963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任教。  相似文献   

5.
回归共同体主义与拯救德性——现代德性伦理学评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归共同体主义与拯救德性——现代德性伦理学评介龚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现代西方伦理学以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而三分天下。不过,随着近20年来规范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前两者呈现一种融合的趋势。或者说,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呈现一个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李伦理学研究所已予1989年1月正式组建。所长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兼任。该所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室为中心,吸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伦理学专业,是1986年建立的。现已招生两届,共40人。今年还将招收20人。该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哲学系所设本科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伦理学理论研究、高等院校伦理学教学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伦理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中国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北京应用伦理学论坛”年中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法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曹刚博士作主题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张国均教授作点评。与会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  相似文献   

9.
学者风采     
焦国成简介1957年生,河北元氏人。恢复高考后首届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我国首位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和该专业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师从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为印尼与中国穆斯林之间传统友谊的发展开辟了美好前景。早在1956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哈吉·达浦生率领中国——印尼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印尼。达浦生在印尼淡到了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雷蒙·巴叶(Raymond Bayer),巴黎大学教授,哲学家和美学家。曾去美国作过报告。从1949年起患半身不遂症至1959年7月逝世时为止,他总共发表了三部著作:《试论美学中的方法》(1953);《从康德到现在的认识论与逻辑》(1954);《美学研究》(1956)。去年出版的《美学史》  相似文献   

12.
具有民间学术组织性质的东西方伦理交融中心于1993年5月7日至9日,以“东方和西方——伦理与发展”为题,在北京燕山大酒店举行首届学术交流会。 会议由该中心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博士翁诚光(美籍华人)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廖申白同志主持。 出席会议的主要是中美两国的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伦理学讨论会,于六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在无锡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发起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伦理学理论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从事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新闻出版部门的同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学者汤浅泰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11月9日逝世,享年81岁。汤浅泰雄先生于1925年6月5日生于日本九州之福岗县。1949年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伦理学科毕业,并进而修完研究生院硕士课程后,进入本校经济系经济学科学习,于1956年修完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经济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历任山梨大学、大阪大学、筑波大学、樱美林大学教授。1971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赵总宽: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40年5月生,河北献县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逻辑教研室主任,现代逻辑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研究所所长。曾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逻辑学会会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现代逻辑与科学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思维科学全国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求索科学活动追寻哲学辉煌——访刘大椿教授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0872)刘大椿,江西于都人,1944年5月30日出生于贵州安顺。196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科研伦理与负责任科研的研究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伦理审查质量与能力建设,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耶鲁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福格蒂中心拟于2017年10月10日-12日在大连举办"科研伦理培训与伦理审查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将邀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命伦理学中心主任Jeffrey Kahn,美国人体研究保护项目认证协会(AAHRPP)主席及CEO Elyse Summers,匹兹堡大学生命伦理学及健康法学中心主任Lisa Parker,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Kaveh Khoshnood等美国科研伦理和生命伦理学专家,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方克立先生,因病于2020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方克立先生1938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56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62年10月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任教。1972年12月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教,1984年被教育部特批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这种方法和作风的头一条要求,就是要坚持求实精神。 陈云同志历来强调要坚持求实精神,并且身体力行。最近,仔细阅读了他从1949年到1956年的部分文稿,对这种精神有了更深切、更全面的体会。 从1949年到1956年这七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七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一段历史作了如下的评价:“从1949年10月中华  相似文献   

20.
1991年4月15日,本刊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了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应邀参加的有: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浦通修;原全国自学高考委员会副主任臧伯平;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方华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北京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家国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赵总宽副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诸葛殷同;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党委书记倪鼎夫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