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个人主义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它存在着逻辑矛盾。合理个人主义不是商品经济的反映,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必然。传统意义的市民社会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世俗社会,它是政治社会的经济基础。我国当今不存在合理个人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并不是理性发展的结果。市民社会与个人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为了巩固集体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市民社会及其概念演变史,探讨市民社会的历史内容与范畴规定,揭示市民社会研究的现实意蕴。本文认为市民社会是反封建的产物,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对封建家族精神的彻底否定;欧洲近代以来关于市民社会概念的两个传统事实上不过是对一个新型社会要求的两个不同侧面,它们只有在“现代化社会”这一更高范畴中才能被完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研究“市民社会”问题的历史使命是寻求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现实道路,因而要求必须打破“市民社会”与“国家”两极分裂对待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反思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仲元 《学海》2005,(5):176-180
90年代初从西方传入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认识、诠释和评判中国历史与现实提供了新视角。但该理论并没有完成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核心概念包容性太强、界定不清;二是在实际研究中以西方历史为坐标标注中国历史与现实而忽视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三是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时空和研究层面过于狭窄、学术成果片面;四是中国论者所提出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说”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们分别植根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但是,前者对后者又有着深刻的历史继承关系,集体主义充分吸取了个人主义的有价值因素,所以,集体主义是比个人主义更高层次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的这个形成过程,使它具有了比个人主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个人主义思潮——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权利个人主义主要是感性的,它强调个人获取和占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洛克)以及得到个人安全的权利(霍布斯)。这种个人主义实际上主张权利高于责任,权利优先于责任。道德个人主义主要由康德建立,在康德的笔下,个人上升到了道德人格的层面,他超越了欲望满足阶段,在内心中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法。这种道德法是具有理性精神、获得了独立、能够自主自律的现代人给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个人主义主张责任高于权利,责任优先于权利。在当代中国,权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个人主义\"芳踪难觅\"。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公民社会。具有公民精神的中国人将同时坚持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并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7.
王玫黎 《学海》2007,1(5):146-150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真正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互关系,现代市民社会是脱离了政治国家而相对自治的.在这种体制下,最适宜的规则就是民法,民法的各项制度保证了市民社会的独立性.市民社会是民法及民法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发达也促进了市民法的广泛发展.同时,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法律的编纂,而且是对社会的改造,这种社会改造有利于市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结构的验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丽  时勘  黄旭 《心理科学》2003,26(6):996-999
本文用实证方法通过对中国大陆303名被试的调查,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维度及其测量问卷的构想效度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支持Triandis提出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可以分成水平、垂直两个维度,在个人水平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有四种类型的构想。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Singelis的问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但在中国被试的测试结果上表现出一些题目的不适合,有待于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5)
"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把它作为"伦理实体"的一个阶段,肩负由家庭伦理实体向国家伦理实体的自然过渡;"市民社会"也涵盖经济体、公共领域和社会与国家的统一体等多重含义;并最终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自由及其定在"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跳出传统思维的\"国家-市民社会\"二分的社会理论研究路径,走向\"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分的伦理研究思维模式是我们基于历史与逻辑、当下与未来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offers a programmatic philosophical articulation of moral and political individualism. This individualism consists of two main components: value individualism and rights individualism. The former is the view that, for each individual, the end which is of ultimate value is his own well-being. Each individual's well-being has ultimate agent-relative value and the only ultimate values are these agent-relative values. The latter view is that individuals possess moral jurisdiction over themselves, i.e., rights of self-ownership. These rights (along with other rights individuals may come to possess) constrain the manner in which agents may pursue value. For this reason, the articulated individualism is an constrained individualism. Sketches of arguments are offered for both value and rights individualism. And it is argued that the sole legitimate function of legal/political institutions is to further delineate and protect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paper is also concerned to indicate why this radical moral and political individualism does not have many of the features or implications that are commonly ascribed to it. In this connection, I seek to show how this social doctrine accords with individuals' having concern for the well-being of others, with the emergence of relationships among individuals that have both instrumental and non-instrumental value, with a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for self and others that is often thought to be antithetical to individualism and, in general, with a flourishing of civil order.  相似文献   

12.
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国安  李强  郑谊晶 《心理科学》2005,28(2):436-437,435
本研究按随机和匹配的原则,将64名白血病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干预组进行了为期1 5天的临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相应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 -C30 )为指标,观察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