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志丽在2008年第6期《中国穆斯林》上发表文章《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文章认为,伊斯兰文化和《古兰经》中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一、服从主事者爱国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时代,中国伊斯兰学者很少发表对于王朝国家的认识,也很少参与国家政治。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相当数量的回回官僚(士人和军职)参与政权的状况,实质上是以单个的具体的回回人以非回回身份的一种参与,并不体现出穆斯林群体或者说某种宗教信仰者的国家参与。当然也便很少从思想层面触及到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着从传统王朝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国伊斯兰学者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现代国家建设中来,这一转变引发着他们关注中国穆斯林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作出伊斯兰立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一、传承、批判与革新拉马丹认为穆斯林不应固步自封,也不应自怜自艾,而应反求诸  相似文献   

4.
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是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下,用来指导团体和个人从事各种旨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福利实践的思想。这一思想如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穆斯林的福利实践。本文从救助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伊斯兰教社会福利思想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过1300多年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穆斯林成功协调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社会及文化间的关系,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婚姻、丧葬等)与中国传统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中国穆斯林在强调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伊斯兰教只有秉持中道思想,才能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实现健康发展。反对极端主义,需要政府、学术界、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群众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为期两天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可喜可贺!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这不仅是经过千年历史证明的事实,而且也是世界有识之士广泛认同的基本结论。但西方总有人把伊斯兰教与“武力”、“宝剑”、“威胁”、“恐怖”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散布“伊斯兰威胁论”,甚至玄虚所谓“恐怖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教”的假想怪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这不仅严重地歪曲了伊斯兰文化的真精神,在国际上败坏了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的光辉形象,损害了广大穆斯林的民族感情,而且,还人为地制造国际紧张局势,不利于新世纪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因此,追根溯源,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当代伊斯兰教学者对传统伊斯兰经济思想的阐释,对银行与利息等现代经济问题所发表的权威性意见,力图说明伊斯兰经济思想依然对伊斯兰国家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战后伊斯兰银行的兴起,正是实践这一传统思想的尝试。它促进了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代表了一种社会制度和文明,能否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独树一帜,持续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革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文化是涵盖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文化,它重视人的现实利益和物质生活,具有与生俱来的入世特征,伊斯兰教义强调诚信公平、遵守契约、施济行善,具有和谐理念和坚韧精神,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扬弃,这些沉淀下来的文化特质不仅对穆斯林日常生活起到了约束作用,而且与当代企业管理思想也颇为相近,对现代穆斯林企业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复兴思潮迭起,穆斯林比以往更加明确,伊斯兰教依然是他们解决精神、政治、经济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0世纪中后期,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在经济思想领域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带动了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其二,促成了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伊期兰教伦理道德思想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敬主爱圣、孝顺父母、爱国爱教、积德行善、止人作恶、维护和平等。另外,穆斯林的信仰还应当受到特别规定的“伊玛尼”断法即:伊斯兰教信仰断法的制约。这指穆斯林在具备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信真主、信天仙、信使者、信天经、信前定、信后世的前提下,还要遵守约  相似文献   

13.
<正>四、近现代伊斯兰思潮及其影响问:近代以来,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方向,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做出新的解释,出现了新的伊斯兰思潮和流派,对世界各地穆斯林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穆斯林将这些新思潮和主张付诸实践,也产生过重要的政治影响。在您看来,近现代伊斯兰思潮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东南亚,对东南亚伊斯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东南亚穆斯林的伊斯兰信仰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伊斯兰气氛越来越浓厚;促使穆斯林妇女更回归传统性别规范;引发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加剧了伊斯兰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建筑是指以弘扬伊斯兰教为主要目的,其风格和形式可随宗教职能的多样化而发展变化,但始终严格遵循穆斯林基本宗教理念的各种建筑物。进而言之,伊斯兰建筑不仅仅是水泥、金属、塑木材料的排列与组合,而是深嵌在时代文化框架之中,包含着有关穆斯林民族深刻历史与宗教哲学意境的一种宗教艺术。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包括清真寺、宗教学校、苏非道堂和圣徒陵墓(内地称拱北、新疆又称麻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余年历史,国内有回、东乡、撒拉、保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10个少数民族信…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我国穆斯林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我国穆斯林经济的发展马忠杰,米寿江编者按:本文是两位作者于1993年10月在中国宗教学会西北地区(银川)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一篇论文。文章在对九十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阿拉伯伊斯兰共同市场出现的可能性,并对与此...  相似文献   

17.
顾颉刚早期认为伊斯兰教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中,在参与修订、标点和编辑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后,加深了对西域人(包括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华化的认识;在前往泉州、广州考察后,对穆斯林民间关于伊斯兰教入华的历史叙事提出质疑;在与穆斯林的交往中,他发现该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倡导伊斯兰教研究的同时,呼吁设立伊斯兰教研究机构或在国立大学设立伊斯兰教或阿拉伯语的课程,被政治高层采纳并付诸实施。在推动现代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及研究机构的设置方面,顾颉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教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今天研究和实践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顺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伊斯兰教继续健康发展的内在愿望。一、伊斯兰教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研究伊斯兰教基本原理,适应中国穆斯林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由此将会赋予中国伊斯兰教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认识到伊斯兰教发展的时代性,穆斯林信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一千多年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共融与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我国不仅有10个少数民族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贵州不仅有穆斯林而且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清真寺。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伊斯兰教何时传入贵州、贵州穆斯林的人口、分布与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情况知之甚少。蒙真主襄助,现笔者把所知情况作简要的介绍。伊斯兰教传入贵州的历史(一)、宋元时期。研究贵州回族伊斯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欧洲伊斯兰公共知识分子,塔里格·拉玛丹认为,从伊斯兰原则本身出发,就可获得西方穆斯林与西方社会相融合的基础和动力。西方穆斯林首先应恪守不可改变的伊斯兰基本原则,保持其宗教认同;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可以转变那些与当代世界严重脱节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摒弃伊斯兰与西方水火不容的成见,走向与西方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此,拉玛丹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融合的具体路径,这就是改革伊斯兰教育、加强文明对话和重建公民伦理。伊斯兰认同与国家认同可以同时并存,伊斯兰与西方现代性亦能达成重叠共识与和解共生,而这将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