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穆斯林》杂志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创刊于1957年,有汉文和维吾尔文两种文字版本。汉文版现为双月刊,维文版为季刊。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宣传介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各民族穆斯林服务。宣传报道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各民族穆斯林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活动情况及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教制、教规和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发表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2.
值此《中国穆斯林》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笔者不禁思绪联翩。现应约将脑际的杂感书后,以聊表贺忱。爱国爱教情有独钟作为一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工作者,笔者对中国穆斯林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中创办的爱国爱教报刊情有独钟。戊戌变法以来,清王朝内外交  相似文献   

3.
“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这是伊斯兰教信仰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伊斯兰教把爱国与爱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爱国列入信仰的范畴,是伊斯兰教的一项智慧理念,是伊斯兰教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一个关键点和切入点。爱国,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爱教,是穆斯林珍贵的信仰之泉。千百年来,有多少穆斯林仁人志士为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为之而献身。爱国爱教,是穆斯林一贯坚持的基本准则,是伊斯兰教固本强基的立身之本,是穆斯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爱国爱教,和谐统一国家,人类现世生活的地理区域。从出生到死亡,人们始终都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4.
<正>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一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一、爱国守法是穆斯林的义务。伊斯兰教一向认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古兰》“圣训”永遵循。敬畏真主,认主独一;学习穆圣,身体力行;恪守“五功”,坚定“六信”;戒恶扬善,济世悯人。我们追求,今生的幸福,我们不忘,后世的永恒。中国的穆斯林,要发扬伊斯兰教真精神。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爱国爱教”牢记心。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独立自主,振兴教门;遵纪守法,服务社会;团结稳定,利国利民。我们继承,祖辈的传统,我们发扬,民族的精神。中国的穆斯林,要高举爱国旗帜向前进。我们是中国的穆斯林(歌词)@马子美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14,(5):4-4
值此中国穆斯林媒体联席会议召开之际,全国穆斯林媒体代表相聚济南,共商发展大计,探讨合作渠道,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伊斯兰真精神、彰显穆斯林正能量,形成和平、团结、中道、务实的正面舆论导向,提升中国穆斯林媒体的整体水平。会议就中国穆斯林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达成共识并提出以下倡议:一、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中国穆斯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双重传承者。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穆斯林》创刊50周年。首先,我代表延东同志、代表中央统战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国穆斯林》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期刊,也是全国中文宗教类核心期刊。50年来,《中国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领导下在各族穆斯林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宣传介绍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传播伊斯兰文化优良传统,宣传各族穆斯林群众在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爱国爱教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报道国际国内伊斯兰教方面的大事,传递各种信息,展示广大穆斯林群众的要求和心声,在反映教内动态、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和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各族穆斯林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中国穆斯林》2018,(5):82-82
<正>2019年《中国穆斯林》杂志开始征订啦!《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交流各地伊协工作经验和弘扬穆斯林正能量为己任,兼具政策性、宗教  相似文献   

9.
<正>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对于穆斯林做好一名合格的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的穆斯林,应该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公民,这不仅是穆斯林自身的需求,更是全社会的要求。一和平、顺从是伊斯兰教的宗旨。伊斯兰教拥有积极进取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观,爱国和服从主事者的政治观,宽容中道、与人为善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的和谐理念对穆斯林做好一名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应该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公民,这不仅是穆斯林自身的需求,而且是全社会的要求。一、伊斯兰教和谐理念对穆斯林的公民意识的影响伊斯兰教拥有积极进取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观,爱国和服从主事者的政治观,宽容中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中国穆斯林》杂志开始征订啦!《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交流各地伊协工作经验和弘扬穆斯林正能量为己任,兼具政策性、宗教  相似文献   

12.
<正>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主张,是穆斯林的追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一、爱国守法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伊斯兰教认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中国穆斯林》杂志开始征订啦!《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交流各地伊协工作经验和弘扬穆斯林正能量为己任,兼具政策性、宗教性、思想性和大众性特质。现将有关订阅事项敬告各位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中国穆斯林》杂志开始征订啦!《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交流各地伊协工作经验和弘扬穆斯林正能量为己任,兼具政策性、宗教性、思想性和大众性特质。现将有关订阅事项敬告各位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一、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中正和平、宽容和谐、敬主顺圣、爱国爱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长期以来,中国穆斯林在践行伊斯兰教和平理念的历史进程中,有过艰难而可贵的理论探索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他们始终秉承和恪守爱国  相似文献   

16.
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主张,是穆斯林的追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根据中巴文化交流协定,中国伊协组成了以副会长马贤为团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专职副院长杨宗山,中国伊协常委、新疆焉耆清真寺伊玛目巴拉提·塔伊尔大毛拉,《中国穆斯林》杂志副主编马利强,中国伊协国际部副主任阿迪里为团员的中国穆斯林学者代表团,于9月6...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2013,(2):I0001-I0001
穆罕默德·尤素夫·陈坤哈吉,东乡族,1966年出生于甘肃东乡族自治县;1989年毕业于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1991—1994年留学于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现为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讲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东乡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穆斯林》杂志特约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中国穆斯林》杂志开始征订啦!《中国穆斯林》杂志是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国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综合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交流各地伊协工作经验和弘扬穆斯林正能量为己任,兼具政策性、宗教性、思想性和大众性特质。现将有关订阅事项敬告各位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穆斯林和各族各界人士同仇敌忾,并肩战斗,一道投入抗战洪流之中,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动员,进行武装斗争,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笔者在阅读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报刊和文献资料时,收集考察新的史料,整理撰写成文,以便进一步丰富中国穆斯林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历史,作为爱国爱教精神的注解。一、成立抗日救国团体,组织民众共同抗战抗战爆发后,伊斯兰教界发起成立了多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抗日救国团体,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动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