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关于我国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传入开始就拉开了本土化的序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已与中国社会和谐相融,各族穆斯林既是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又是爱国的国民,从思想和实践中都体现出爱国爱教的特点。当前,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一、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概念 随着称呼的变化——由唐代的"蕃商胡贾"、五代的"蛮裔商贾"到宋代的"土生蕃客"或"五世蕃客",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渐渐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历程。"在唐代,伊斯兰教多少还有点侨民宗教的性质。而在宋代,伊斯兰教则是中国人的宗教了。"[1]元代,色目人(以穆斯林为主要成分)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的主流宗教为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约有23万,占日本总人口比重仅为0.2%。近年来,伊斯兰教在日本有一定的发展,日本穆斯林日益增多。然而,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依然缺乏对日本穆斯林状况的持续追踪和关注。因此,本文将结合有关日本穆斯林的时事新闻与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日本穆斯林群体的社会融入现状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年轻的宗教,也是信教群众增加最快的宗教。公元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中国文化并逐步为全国10个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虽然它是外来宗教、异质文化,却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力抵制,相反,随着伊斯兰教的“儒化”,不断被中华文明吸纳从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伊斯兰教的灵活性和它对中国社会的适应性。元明时期的大诗人萨都刺,元大都的设计者伊黑尔丁、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等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国穆斯林的杰出人物就是这种“适应”的代表。由于伊斯兰教在它创立时吸收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认为“宗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宗教如何维持其观念、行为和制度,即对宗教的某种跨时空实践方式。”(1)这里的跨时空实践方式指的主要是宗教的本土化。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阿富汗以后便开启了本土化进程。伴随王朝更迭与社会变迁,伊斯兰教与阿富汗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动,对阿富汗穆斯林的信仰生活、宗教仪规及教义教规阐释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教本土化有助于促进阿富汗多元、开放、包容价值观的形成,构建尊重文化差异、反映不同族群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崇尚的是人类共同的善良、忍耐及公正的价值观。伊斯兰教同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伊斯兰教义真正的精髓,同极端主义活动,同以宗教教义为掩饰的恐怖组织,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伊斯兰教有四大教派-礼仪,其要义便是忠实。这些教派创始人皆为早期穆斯林、学者,这些教派的后继者们将教义代代相传,且时至今日仍在致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伊斯兰教精神》一书之第十一章。《伊斯兰教精神》为埃及人阿费夫·阿卜杜勒法塔哈·塔巴莱所著,经艾资哈尔大学宗教学者委员会审订,是阿拉伯现代穆斯林学者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重要著作之一。现根据原著阿拉伯文1956年修订版择译出来,供读者学习和研究伊斯兰教义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基础,对其人才理念和成才之道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伊斯兰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宗教。《古兰经》要求穆斯林们尊重学者、尊重教师、鼓励求知,并将求知与信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学习与人才神圣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法是以宗教名义制定的制约信仰者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教法学研究不仅受到东方穆斯林学者的重视,近百年来也成为西方学术界伊斯兰教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就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在伊斯兰教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学术价值以及在方法论方面与东方穆斯林学者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认为,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欧美西方学者关于教法传统的研究和著述,有其长处和短处,但其学术价值已然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赏和肯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宗教研究应当吸纳、借鉴一切有益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马注的《清真指南》为切入点,全面论述了内涵丰富的伊斯兰教人道思想。文章提出,伊斯兰教是重视天道与人道的宗教,重视天道是为了坚定信仰(伊玛尼),重视人道是为了实践天道的思想和要求。在当今社会,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人道思想的实践,将更加促进穆斯林之间,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全面实现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初夏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就是要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消除误解,化解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倡导全国各族穆斯林继承和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与全国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穆斯林》2014,(3):4-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自阿拉伯半岛产生并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伴随着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逐渐适应于中国回族社会及各穆斯林少数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4,(5):15-1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 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正>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中国传播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等时期,至今已成为我国10个民族的2300多万穆斯林信奉的宗教。一、门宦的形成与发展"门宦"一词是苏菲主义教团传入我国内地后产生的一个称呼,是明末清初随着苏非派各种修道思想在中国有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以后,在西北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一定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宗教组织。它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