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心理学报》2009,41(8):726-736
为寻求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通用标准,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和齐当别抉择模型为例, 探讨了“迫选规则体验法”的适用性。被试为120名大学生, 实验任务为要求被试分别完成自主决策(采用未知规则: 真规则)和规则迫选决策(遵循给定规则: 假规则)任务, 并对决策后的情感和认可程度进行评定。研究发现: (1) 被试在自主决策条件下比在规则迫选条件下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更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更弱; (2) 被试在自主决策与规则迫选决策两种条件下做出的相同决策越多, 该被试对迫选规则更加认可并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越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越弱; (3) 与期望价值理论相比, 齐当别抉择模型可能符合更多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规则。这些结果表明, 作为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 迫选规则体验法可能更有助于回答“决策者实际采用的决策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究非精神病凶杀者在博彩测验上的决策特征,对26名凶杀组被试和43名对照组被试实施博彩测验,发现(C+D)-(A+B)在5个试验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B+D)在5个试验区间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被试在A卡片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B、C、D卡片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凶杀组在博彩测验上采用了比对照组更多冒险的决策,但是总体上无意识地选择了损失较少的卡片。  相似文献   

3.
样例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秋芳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5,28(4):801-806
本研究采用序列学习范式,探讨了样例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以揭示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表征。研究发现,在内隐序列学习中:(1)被试既可以记忆具体的样例知识也可以抽取抽象的规则知识;(2)样例数量影响被试对样例和规则知识的获得,在样例较少时被试可以获得更多的样例和规则知识;(3)样例数量影响被试对意识知识的获得,在本研究中仅当样例数为4时被试获得了有关样例和规则的意识知识。  相似文献   

4.
苗青 《应用心理学》2006,12(3):232-238
在创业决策的研究中,决策规则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研究调查了277名创业者,对被试的四种规则聚焦水平进行了协方差分析和分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因为规则聚焦的不同,创业决策的效标存在较大差异,且机会识别与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存在紧密性、选择性和偶发性三种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广泛听取本刊编委和其他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经过多次酝酿形成的2007年《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一些主要栏目的选题安排公告如下,希望广大临床工作者,编委积极提笔撰文,共同开发临床决策这一新课题,为病人提供疗效好,风险低,价格廉的临床诊治决策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任赫  黄颖诗  陈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68-1182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能够高效地对被试进行分类, 已广泛应用于合格性测验及临床心理学中。作为CCT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止规则决定测验何时停止以及将被试最终划分到何种类别, 因此直接影响测验效率及分类准确率。已有的三大类终止规则(似然比规则、贝叶斯决策理论规则及置信区间规则)的核心思想分别为构造假设检验、设计损失函数和比较置信区间相对位置。同时, 在不同测验情境下, CCT的终止规则发展出不同的具体形式。未来研究可以继续开发贝叶斯规则、考虑多维多类别情境以及结合作答时间和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测验实际需求, 三类终止规则在合格性测验上均有应用潜力, 而临床问卷则倾向应用贝叶斯规则。  相似文献   

7.
霍荣棉 《心理科学》2014,37(3):710-715
人际互动过程中,信任作为决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信任的决策逻辑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中存在冲突。本研究以合适性为信任决策框架,互动关系为激活规范目标的变量,分析了存在互动关系持续预期和不存在互动关系持续预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间存在关系持续时,信任水平较高;关系持续预期消失时,信任水平显著下降。(2)被试对关系持续的重要性感知与其信任决策显著相关。(3)情境中的目标未被激活时,个体的信任倾向与信任决策显著相关;而当情境目标被激活时,信任倾向与信任决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宫内生长受限(IUGR)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分娩时间是IUGR临床决策的关键问题,IUGR分娩时间的临床决策需对其病因、病理生理、健康效益、医疗代价、产前检测等进行辩证综合分析,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科学决策,个体化决策,力求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光荣  朱凡钰 《心理科学》2013,36(1):189-194
危机情景下个体和群体的决策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愤怒和恐惧情绪对个体危机决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片段的方式有效地诱发了愤怒和恐惧两种情绪,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危机决策情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恐惧情绪状态下,女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并且也显著地长于男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被试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地高于女性被试,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0.
风险决策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贵兵  白凤祥 《心理学报》1997,30(2):178-186
本研究以展望理论和社会决策范式模型为基础,着重探讨三种参照点对个体和群体风险决策产生的影响。300名被试经实验者设置参照点后分别在个体和群体条件下对不同风险度的博弈方案进行选择。结果表明:(1)个体决策中,损失参照点的被试和无得失经验者比得益者更冒险;(2)得益被试的决策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3)损失参照点的被试并未对群体决策有更大影响,决定群体决策结果的主要是多数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以孙彦等人(2012)所研究的”MP3购买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2(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1/图形版本2)×2(品牌类型:品牌A/品牌B)三因素混合设计探讨了时间压力对品牌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品牌决策偏好受到了图形版本的影响,即出现了图形框架效应;(2)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框架效应对品牌决策偏好的影响被弱化了,说明图形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单次匿名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采用2(性别: 男性, 女性)×3(社会距离: 自我决策, 替朋友决策, 替他人决策)×5(提议类型: 1/9, 2/8, 3/7, 4/6, 5/5)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操作反应者的不同社会距离,考察资产分配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自我决策和替朋友决策,女性被试替他人决策时更愿意接受提议1/9,2/8和3/7,而提议4/6和5/5的接受率不受社会距离的影响;男性被试中社会距离和提议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不平等提议的反应时随社会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平等提议的反应时不受社会距离的调节;(3)替他人决策时女性的接受阈限显著低于男性,而自我决策及替朋友决策时接受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类比迁移的三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林  王永明 《心理科学》1998,21(6):55-551
类比迁移(analogocal transfer)是用熟悉问题的解决办法去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用来进行类比迁移的熟悉问题被称为源问题(baseproblem),要解决的新问题被称为靶问题(targetproblem)。类比迁移是通过对源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而获得一个图式规则(schematicprinciple),并成功地把这一规则运用于靶问题而实现的。在类比迁移的加工过程中,图式规则的获得和提取是最关键的因素。关于人如何获得和提取图式规则的机制问题,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理论。1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医学会学术部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首届临床决策学术论坛暨《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第一届编委会首次会议,于2007年4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会议就临床决策面临的现实、临床决策的一般问题、专科疾病的决策,以及临床决策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有关问题做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与会学者发出了成立临床决策学会的倡议。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质的会议。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金钱刺激:无金钱刺激、金钱奖励、金钱惩罚)×2(决策者角色:决策者、旁观者)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利用过程分离范式分别计算被试道德决策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道义论倾向,从而探讨金钱刺激和决策者角色对个体道德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旁观者,金钱刺激都不会影响其道义论倾向;(2)决策者的道义论倾向大于旁观者;(3)只在有金钱奖励时决策者的功利主义倾向才大于旁观者。  相似文献   

16.
以66名应届或往届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何小蕾(2004)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和信息板技术探讨了决策时限、选项数量及情绪智力对职业决策过程中线索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影响职业决策过程中各条线索的平均点击次数和平均加工时间,说明完成信息板任务过程中被试加工线索的策略会因为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情绪智力水平对职业决策中的信息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高情绪智力水平者倾向于采用基于选项的复杂搜索策略;(3)情绪智力的各维度对职业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平均决策时间、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管理情绪、表达情绪对决策时间和搜索深度均有显著影响,理解情绪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利用情绪对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而情绪发展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决策方法多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员选拔的实验室模拟实验,以160名被试组成40个4人群体,对4种决策方法和2类交流方式的群体决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决策方法和交流方式对于讨论过程的信息交流具有显著影响;(2)以计算机为中介进行决策的被试知觉到的任务难度要高于面对面决策条件;决策方法对于群体成员有关实验任务难度知觉具有主效应;交流方式和决策方法对于群体决策过程满意感和结果满意感没有显著影响;(3)在以投票轮次来表明群体达成一致意见所需时间上,决策方法对于投票轮次具有显著影响。恶魔式辩护、辨证式查询两种方法下所需的投票轮次多于专家意见法和自由讨论法的投票轮次。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癌症疾病的不确定性,癌症的临床决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也因人而异,继而影响着临床决策。本研究应用癌症患者医疗风险感知问卷对唐山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内住院治疗的320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于经济风险(67.5%)的感知和社会心理风险(40.3%)的感知均高于对身体功能风险的感知(21.6%),患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和年龄影响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患者对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感知影响患者对临床决策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评估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感知的特点,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9.
选取82名被试,探讨在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偏向,同时探讨直觉和分析两种思维倾向以及直觉和分析两种决策风格对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信息源采纳的影响。结果:(1)在模拟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存在明显差异,来自权威、熟悉以及具有高信任度的信息源更容易被采纳;(2)直觉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和分析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的信息源采纳倾向差异不明显;(3)直觉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具有明显预测性,而分析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不具有明显预测性。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连续式公共物品困境,考察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同伴遵守和违反均等规范两种条件下合作的前后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1)依据行为决策对被试进行的分类与其社会价值取向之间不存在相关;(2)一人违反均等条件下被试的合作水平高于多人违反均等条件下的合作水平;(3)高贡献者在前后两次互动中维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信念水平;(4)低贡献者第二次决策时比第一次决策时更合作,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合作信念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