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一位朋友到印度旅行回来后,跟我讲一路上不断遇到的奇人异事,其中一件最令我难忘。有一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茶室,坐在茶室里喝茶聊天的大多是中年以上的人士,满脸皱纹的印度人大声说话大声笑,朋友起初正是为了这一份谈笑甚欢的喜乐气氛而进来,坐下,仔细一看,方才发现几乎每一张桌上,都有一口小型棺材。  相似文献   

2.
正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朋友,超强企业管理,拿着丰厚的薪水,然而突然有一天说辞职就辞职了,竟穿起布衣玩起茶艺,还在自家乡下的老宅整了一间茶室,没事就邀上三五好友去吃茶养心?我去过这样的茶室,清幽雅静,绿意葱葱,树影婆娑,小花小草交相辉映,煮一壶茶,就能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时光。大约是这样的地方待久了,朋友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温婉宁静了。以前她像一只忙碌的陀螺,步履匆忙、急急火火,每时每刻  相似文献   

3.
来印度工作后,我同三部分人打交道多。一是政府官员,二是企业界人士,三是知识分子。印度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对弱者的关注,对学问的执著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固守独立的人格 使我感受最深刻的,当然是我经常接触的一批印度知识分子朋友,他们都有着不见风使舵、不昧良心、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可贵人格。印中友协副主席兼卡纳塔克邦印中友协秘书长巴斯克兰先生,一辈子始终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他因致力于印中友好事业,  相似文献   

4.
正夜晚,繁华都市的一个地下通道中,两个小伙子面向行人站在一侧,其中一人面前摆着乐谱,竖着话筒,怀里抱着吉他,另一个还在摆弄地上的电线和矿泉水瓶。我和几个朋友正好路过,便问,是唱歌吗?小伙子高兴地说,马上弄好,马上开始。我看他们两个不敢看行人,也不敢大声说话,好像是有一些不好意思,猜测是第一次出来当流浪艺人。我说,唱吧,我听。有朋友说,走吧,还有好  相似文献   

5.
宽容     
一次外出开会,中午在所住宾馆吃饭的时候,上菜的服务员不小心,把一盘子菜统统倒在我的裤子上.同桌就餐的几个朋友大声训斥着服务员,责备她不该犯这样的错误,要求她快点给我把裤子弄干净。服务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本来就闻了祸,再加上众人的责备,  相似文献   

6.
我第二次来到了孟买,想到附近的象岛,由象岛想到阿旃陀,由阿旃陀想到桑奇,由桑奇想到那烂陀,由那烂陀想到菩提迦耶,一路想了下来,忆想联翩,应接不暇。我的联想和回忆又把我带回到30年前去了。那次,我们是乘印度空军的飞机从孟买飞到了一个地方,地名忘记了。然后从那里坐汽车奔波了大约半天整,天已经黑下来了,才到了阿旃陀。我们住在一个颇为古旧的旅馆里,晚饭吃的是印度饭。餐桌上摆着一大盘生辣椒。陪我们来的印度朋友看到我吃印度饼的时候,居然大  相似文献   

7.
茶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茶室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最好场所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扬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饮茶环境,就需要大胆创新茶室的设计。而视觉艺术在现代茶室设计中,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从材质、光照和色彩这三个方面入手,在茶室设计中融入视觉艺术,并有机地整合各种视觉元素,有助于使茶室的环境更加轻松愉悦,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茶室饮茶氛围。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要读的这篇短文的主题,旨在探索印度和中国之间文化上的亲密关系。以牢不可破的兄弟和朋友关系结成的这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上的亲密关系,在历史上表现如下:第一,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以地理上的优越性,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通过陆路和海路,曾经建立了文化上的联系。从印度来到中国的菩提达摩、真谛、鸠摩罗什等,从中国到印度去的法显、玄奘和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激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潋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都是以前从未正式刊行过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印度佛教,从释迦佛初转法轮起,到信奉异教的一些民族侵入印度而衰灭(公元十二世纪末期)止,约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末后的二百年(波罗王朝晚期以后),印度佛教已濒临衰亡边缘。这一千五百年的印度佛教史,在中国的学者中,有的分为四个阶段,有的分为五个阶段或六个阶段,都各有根据,我对此并无异议。我为什么要讨论太虚法师对印度佛教一  相似文献   

11.
佚名 《天风》2009,(9):39-39
某天,三个朋友一起去钓鱼. 朋友一说:"难得只有我们三个,不如我们都说说自己有过的失败,也好彼此劝勉安慰一下?"朋友二说:"我曾经……"朋友一说:"我也曾经……"朋友三站起来说:"把别人的秘密告诉所有人,是我最大的冲动,或说是我最大的失败,但我真的连一分钟都不能等了!"  相似文献   

12.
学佛四题     
我是如来 一朋友来我家中坐,问我学佛以来得到什么,我答:“什么也没有得,恍惚间倒觉得失去了许多。”朋友又问我失去了什么。我答:“记不得了。”朋友又问我,学佛几年总应有所感吧,我答:“我是如来。”朋友睁大着眼睛望着我,不知是以为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还是学佛学得精神错乱了。我向朋友讲了释迦牟尼佛的事迹,讲了众生是佛的道理,又讲了众生不能成为佛的屏障所在。朋友有所悟,刹那间如同换了一人,对佛学顿感兴味。他万不敢相信,一向被认为迷信的佛教里居然还有那么一套启人心灵的学问。他决心学佛。我送他出门,合掌祝愿朋友,祝愿所有沉睡的如来,早日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你的耳朵去哪里了,妈妈和你说话呢,怎么没反应?”“非要我发脾气大声吼,你才听得见我说话吗?”相信这是不少家长朋友的烦恼吧:对孩子说话仿佛就是耳边吹过风,风过而无痕。但其实对儿童来说,比起听到的内容,他们最先接受的往往是面孔的情绪,而且家长更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准确接收了刚才的情绪,即正确识别面孔情绪。情绪是个体与客观世界互动时,  相似文献   

14.
应印度社科理事会的邀请,最近到印度进行了半个月的学术访问。在高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再次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我多少怀着些许对“新”的期待。出乎意料也在意料之中的是,一切似乎都一如昨日,印度还是我熟悉的印度:街道没有变宽,树丛依然茂密,女人们身上披了千年的纱丽仍旧鲜艳,成群结队的印度教神牛也一如  相似文献   

15.
李纳 《美与时代》2023,(2):13-15
茶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休闲文化场所,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也是人们寄情于物和休养身心的重要场所。宋代美学崇尚气韵生动、文心禅境的审美意趣,对生活中的休闲趣味和心灵满足尤为关注,这些特点和茶室空间设计所追求的空间体验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从宋代美学意境营造的角度来研究茶室空间设计,探寻宋代美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去年的情人节,我特意到一位朋友开的鲜花店里,想给妻子买一束玫瑰。朋友以为我是给另外的哪一位女子买的,就跟我开了好半天的玩笑,说没想到你这么正经一个人,也有了情人啊!我就跟他发起恼来,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你怎么能这样不信任人啊!朋友终于相信了我  相似文献   

17.
友情的树枝     
友情更像一棵树,只要你细心,它就可以枝繁叶茂。但是这棵树,有些枝条要好好地保护,而有些枝条却要果断地修剪掉,树才能顺利生长。有一枝叫敏感。它总是放肆地生长着,烦扰着我对朋友的心情。我曾经过于注重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不关心原因。我总认为友情应是专一的,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也要求朋友对我也同样专一,永远充满热情。无论何时我需要帮助,甚至半夜把朋友从梦  相似文献   

18.
非常印度     
印度于我,是一则悠远的梦,缘于它多变又极其不变……;也缘于有人说: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眼睛看到不同的印度。春寒料峭,一波波冷锋连续发威,窗外仍是细雨霏霏,困久的心想出去看山、听瀑、会见溪河。靠河之岸,雾任风怎吹也不散,恣意化成寒烟罩着,我兀自迎着风雨,冷然独行,思绪如云一缕一缕飞起,想起印度之行,忆起那衣衫褴褛,然满脸尽是真挚笑靥的印度孩童。想:这么寒的天,冷吧! 印度于我,是一则悠远的梦,缘于它多变又极其不变;缘于它众说  相似文献   

19.
心佛     
朋友信佛,我相信,这与迷信无关。    一日,朋友大老远地跑来看我。现实社会,事务繁芜,久未见面的我们一边喝着故乡山野里采摘自制的本地茶,一边闲淡地交谈着古今世事。伤心处,自是一番感叹:高兴时,难免大笑两声。    临别,朋友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尊铜佛送我,其佛高两寸,重过百克,是一尊在莲台上打坐的观音。我生性好洁净,心自喜佛,朋友有这么贵重的礼物送我,自然无比高兴,爱不释手。朋友说:“送你一尊铜佛,只愿她能唤醒你的心佛,从而带给你安宁和快乐。”朋友还说,人们自古就喜欢在天下众多的灵山秀水间,供奉各种…  相似文献   

20.
孩子叛逆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形成的原因包括: 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相处,是起着相互作用的,好比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如此。身为家长的你,必须注意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的,可能他说了一句话,母亲觉得不满意,就大声骂他,孩子受到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甚或以沉默抗议,出现反叛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习惯,这是日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