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与幸福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尚无明确定论。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次追踪到的24172人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探讨婚姻与幸福感因果机制。结果发现婚姻状态转变(未婚→已婚)能明显提升个体幸福感,但提升效应受性别调节,即婚姻对男性幸福感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婚姻带来的社会支持、经济增益等可能是婚姻促进幸福感的主因;而传统婚姻文化及婚后男女在家庭结构或功能上的分工差异,可能是婚姻对男性幸福感的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人生的大喜事。婚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礼节。基督教对婚姻看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不仅要求男女二人之间慎重结合,而且要求二人在神面前庄严地许愿立约,得到神的祝福。现在根据圣经的教训,作简要的证道。婚姻之礼是神所设立的 圣经记载:起初,神造人,不是单造男,也不是单造女,乃是造男女两性,使之结为夫妻,组织家庭,并赐福给他们。耶稣说:“因  相似文献   

3.
谢炳国 《天风》2006,(4):44-45
读经:“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男女结合都要举行婚礼。例如,中国古礼,新娘坐着花轿来到夫家,与新郎“交拜天地”之后,方可成为正式的夫妻。男女结合为什么需要婚礼呢?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结婚的意思都是一种宣誓。如果把这种盟约从婚姻里拿走,也就不成其为婚姻了。中国的“交拜天地”也是以天地为见证,约束双方的誓约。可见,婚姻的合法性和约束力都  相似文献   

4.
风雨十年     
赵民 《天风》2008,(12):44-46
我和妻子结婚已经十年了。回顾这十年的夫妻生活,真是充满了风风雨雨,困苦艰辛。这其中的滋味,实在难以描述。但我要坚定地说,我们的婚姻是幸福的!因为上帝的慈爱和恩典始终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社会上仍然有一些荒唐愚昧的人把人成名成家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大仙”身上,特别是婚姻上按属相“生辰八字”合婚,使许多青年男女的合理婚姻受到不应有的干预,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在我市某一村就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同性恋者婚姻关系的社会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同性恋者最终都会有异性婚姻,或是男女同性恋者缔结互助婚姻关系。以婚姻功能为视角,对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互助婚姻、同性婚姻等婚姻关系的社会影响及其合理或非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使社会公众对同性恋人群的看法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7.
第一,在对人的实在的最初的一瞥之下,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人的实在说来,存在归结为“作为”。19世纪的心理学家阐明了冲动、注意、知觉等等作为动机的诸结构,他们是合理的。不过,运动的本身乃是行为。因此,气质、性格、激情以及理性的各种原理,不管是先天的也好,是后天的也好,都是以事物的方式现存着的事实——从这个意义说来,我们在人的实在里面看不到任何现成的东西。只有对人的实在从经验上加以考察,才证明人的实在是种种行为或种种行动的一种有组织的统一。所谓野心的也好,卑  相似文献   

8.
刘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1-141
《结婚证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经历爱情长跑后,决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女主人公塞迪梦想在家族教堂举办婚礼,但需要通过婚姻准备课程,这家教堂的弗兰克牧师才肯给他们正式举行婚礼。于是这对恋人不得不忍受一系列难以忍受的课堂教学。在参加课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最后二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和解,成功地走人婚姻的殿堂。这部影片引发我们思考,给处于恋爱时期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每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但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从不同的生活空间走来的一男一女经过相遇、相邀、相爱,组成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家庭,是身心休憩的港湾,是每一个人梦牵魂绕的心灵故乡。但是,婚姻的组成并非个人的事,它要受到社会习惯、道德、职业、家庭、个体气质、性格的影响。现代社会已走上了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轨道,男性和女性巨大的生活背景差异不同程度上阻滞了男女之间关系的沟通。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男女受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阴阳学说及其对实在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赟 《周易研究》2002,(5):48-53
《周易》体现的是周代的哲学意识,它的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的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的参与性。《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完全建立在阴阳观念上。阴阳在《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在《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的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的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的特征,实在的显现总是具有新奇的面相,不断的自我更新是实在的本性;而且,实在的显现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不是建立在主体一客体的模式上,丽是以人与实在的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的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的水平,随时的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