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2.
曹操的智慧     
东汉末年,董卓专断朝政,废黜少帝、擅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满朝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一天,在司徒王允和曹操共同策划下,曹操带上王允的一把七宝刀,进丞相府刺杀董卓。董卓见到曹操问:“你怎么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太瘦了,走得太慢。”董卓便叫吕布去选匹好马送曹操。  相似文献   

3.
正曹操以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著称于世。他胸怀宏大的政治抱负,在为官用人上,气量很大,是一个后人无法绕过的标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后来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奉命起草檄文,将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问他为什么起草檄文骂他?陈琳不卑不亢:"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看了不下数遍,可每次看到“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总会拍案叫绝,久久慨叹,为刘备的机智敏捷,韬光养晦,更为曹操的不识英雄和思维误区。曹操犯了一个致命错误,相信这也是很多常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他走入了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电视播放京剧《捉放曹》。演到曹操杀了吕伯奢,陈宫责备曹操不义,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时,一位朋友开玩笑说:“曹操风格真高,他要背(bei)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背(bei)他。”戏里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负”既有以背(bei)载物义(如“负薪”——背[(bei)]柴),也有辜负、背(bei)弃义(如“忘恩负义”)。这两个意义几乎相反,却有内在联系。以背载物是初始义,一般初始义,都是比较具体的。由初始义,经过以背(bei)对着义(如“背负青天”),引申而转化为背(bei)叛、辜负义。  相似文献   

6.
杨苡 《学海》2003,12(5):157-160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 (公元 1 96- 2 2 0年 ) ,即汉献帝自建安至延康之间 ,史称“建安时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以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为主 ,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 ,这一时期的文学 ,被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充分继承了《诗经》、《离骚》、汉乐府民歌尤其是文人五言诗的优秀传统 ,发展了东汉文学 ,形成了历史上我国文学成就的一个高峰。中国文学在东汉末年献帝建安时期由“建安七子”等兴起的文学作品风格 ,即“建安风骨” ,在其产生的当时及其后的一千七百年中 ,一直倍受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文…  相似文献   

7.
模糊的智慧     
模糊,作为一种策略,是运用者智慧的表现。所谓模糊策略,就是运用模糊术待人处事,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从古至今这类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曹操与汉光武帝“焚书安众”是运用模糊术的典型事例。官渡一战,曹操打败袁绍后,发现了不少曹操手下的人同袁绍“暗通”的书信。...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题为“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写的是孙权刘备联军赤壁大战击败曹操,曹操狼狈逃至华容小道,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关羽等个正着,但面对丢盔弃甲的曹操及其诸将,关羽这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使曹操在最后一关不战而去。这一回的描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且突出了关羽的义重如山,深为读者所感叹。然而在感叹中示免还有些遗憾:关羽怎么不杀掉曹操呢?诸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佛教传播和发展史上,有关曹植是否创制了"鱼山梵呗"至今仍是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根据曹植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地域,曹植生活时代佛教主要传播的地域,二者存在着较高的重合度和一致性。这种重合度和一致性不仅存在于曹植生活的早期,而且存在于其生活的中期和晚期。二者重合度和一致性比较集中的地域主要体现在许昌、洛阳和鄄城、东阿等地。这不仅为曹植接受佛教的影响提供了地域上的可能性,而且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曹植"鱼山梵呗"提供了地域上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繁星满天     
她生在中国最北端的城市——黑龙江漠河的北极村,出生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她还有一个乳名“迎灯”。父亲迟泽凤是小镇上的小学校长,因为非常喜欢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而曹植又名曹子建,因此给她取名“迟子建”。  相似文献   

11.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12.
趣赏名人自喻诗李春碧华夏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钟爱的东西自喻,并赋诗,激励自己,为之奋斗。休闲趣赏之,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曹操自喻“老骥”。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古代,一些历史名人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严谨治家,在子女教育和行为规范上,可谓沥尽心血。历史上的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在他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曹操为教育子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选择老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深明法度。为激励孩子们发愤学习,曹操颁布了《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  相似文献   

14.
自信的萤火     
《三国演义》里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曹操与文武重臣商议南征.徐庶对夏侯悖说:“今刘备有诸葛亮相辅,如虎添翼。大都督,怎可轻敌。”曹操听之,疑惑问徐庶:“诸葛亮何人也?”徐庶答:“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通晓天文地理之才,  相似文献   

15.
正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曾依附于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让陈琳写讨伐曹操的檄文,这就是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这一历史名篇,在当时也是声威赫赫,可以说袁绍在舆论战上,因陈琳一人而完胜。当时,曹操正在发头风病,病卧在床览读檄文,竟然惊出一身冷汗,把病都吓没了。可见其文之犀利尖刻,句句戳在曹操心上。这篇檄文历数曹操的罪恶,并问候了曹家祖先,所谓"极其丑诋"。可以想见曹操之恨,非  相似文献   

16.
曹植是否创制了"鱼山梵呗",考之正史并无明文记载,然佛家典籍却对其传说记载不绝。对此学界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尤其是近年来否定之论不断。笔者认为在无确凿证据发现之前,还不应否定曹植创制"鱼山梵呗"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因为结合曹植所处时代佛教与道教关系背景下佛教的方术化、曹植对待方术的态度、曹植交往的文人与作品等诸种情势,佛家典籍所载"梵呗之起,亦兆自陈思"并不全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人审美觉醒的年代。尤其是这一时期的画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8.
明初有一姓曹的知府,自称是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恰逢上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阴险奸诈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唤赵生,欲治其罪。只见赵生昂然而来,曹知府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了本官,怎不下跪?”赵生瞪眼答道:“大胆府官,  相似文献   

19.
明初有一姓曹的知府,自称是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恰逢上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阴险奸诈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唤赵生,欲治其罪。只见赵生昂然而来,曹知府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了本官,怎不下跪?”赵生瞪眼答道:“大胆府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圣经文学中的“苦难与压迫”,布洛赫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宗教革命论;通过探索圣经文学中所承载的“具体乌托邦”,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无神论;通过启用圣经文学中蕴含的“希望原理”,他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理想论。以此,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他活用圣经文学经典,不但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宗教观,而且创新发展出了以“预先显现”为核心的理想唯物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