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吴忠市地处宁夏平原南部,是宁夏自治区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个地区,居住着回、汉、蒙、满等28个民族,回族人口为65931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1.76%[1],被誉为"中国回族之乡"。共有宗教场所2000多处,其中清真寺1300多座。近年来,吴忠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民族地区的宗教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提升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吴忠市在宗教事务依法依规的管理上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场所。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天主教广大神长教友应尽的本分。其实,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中,我们就可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关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如鼓励信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人群、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等,而这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天,天主教唐山教区的神父修女们来到兴国禅寺,与寺内的僧众和信众一起,为兴国禅寺栽种下一片浓浓的绿荫。这片被他们共同命名为“友谊林”的树林,不仅为正在建设的兴国禅寺增添了一片新绿,同时也播下了宗教间和谐友爱的种子。这是天主教唐山教区奉献社会、共创和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计文 《天风》2010,(2):29-31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Kvng)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做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宗教, 天主教应努力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寓于各个文化部类的深处。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的基督教文化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的要求,这也是目前中国基督教自身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从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没有宗教思想根源。这是由于文化的缘起是以原始宗教为表达的重要方式。就基督教而言,无论从教堂建筑、圣咏圣乐、雕塑绘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文化蕴涵的伟大精神早已超出了宗教本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只有民族的,…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是我国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宗教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民族宗教互动现象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民族走廊集中体现中国民族宗教多方面关系。藏彝走廊作为西南边疆"治藏稳边"的特殊地理文化单元,其宗教关系在全国宗教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重要影响。藏彝走廊区域宗教信仰形态丰富,且长期以和谐共生为主流,相互吸收接纳,对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要作用,其多元宗教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着有力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多维精神资源。这种资源为促进社会整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表现在民族的宗教性整合和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关系中。本文以四川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了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仪式中蕴含的和谐宗教思想。文章得出结论:宗教的和谐思想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有利资源,这种整合是在宗教与民族两方面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宗教作为和谐资源,被当成社会资本促进了民族的整合,这是宗教的民族性整合;另一方面,从社会资本在族群中建构与生产时,宗教和谐思想无疑成了族群认同与凝聚的资源,在此意义上的整合是民族的宗教性整合。  相似文献   

9.
陈顺鹏 《天风》2007,(23):26-27
中共十六大以来,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系列的研究、决定,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看待,要努力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在去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主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追求的,也是与基督教教义相符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基督教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和重视,积极投身于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同时也要在神学思想上进行研究和调整,以适应这一伟大事业的需要,更要在此过程中,努力营造基督教内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宗教界始终不懈努力的目标。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是中国的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在我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间和睦相处,荣辱与共。由此可以想见,如果缺少中国信教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就少了一支重要力量。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在《创世记》、《以赛亚书》等新旧约圣经部分经卷的章节中,已经给人类勾画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走过了新中国、新时期,进入了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三重历史逻辑:新中国是一个我国宗教完全割裂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联系和重构新宗教制度的逻辑,其核心是明确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新时期是一个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逻辑,其核心是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是一个完善宗教工作顶层设计的逻辑,其核心是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12.
没有远离社会的宗教,也没有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一种宗教游离社会边缘或离开社会,好比植物离开土壤,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社会是个大集合,宗教就是大集合一分子,是社会一个子系统。人是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宗教的或有宗教信仰的,宗教也是在社会实践发展中逐步自我调整、逐渐完善的。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有了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没有宗教信仰,精神生活将会苍白许多。宗教是一种文化,在人类进步与文明和发展中都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对宇宙的探秘、对生命价值探讨、对生活意义的诠释等等多方…  相似文献   

13.
单渭祥 《天风》2021,(1):32-34
[前言] 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谙"是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也是与宗教本身健康相关的大问题.宗教和谐包括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揭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曾说:"没有宗教间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种执政纲领的提出,其实也正配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和谐境界。回顾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历来以追求天  相似文献   

15.
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智慧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宗教和谐是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能否解决信徒的宗教身份归属,成为宗教之间能否和谐的关键。特定地域内的宗教和谐必然要表现为信徒群体和信徒个人之间的和谐。宗教冲突并不必然具有破坏性,在可以控制的规模、范围和水平上的冲突,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发生,往往具有潜在的建设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和谐理念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架构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共和国的50华诞。50年沧桑岁月,几代人探索前行,有过曲折,付出代价,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复兴之路。我国的宗教工作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期,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如江总书记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宗教的基本理论同中国民族和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深得各族人民拥护的方针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处理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恩敏 《天风》2011,(6):4-5
宗教和谐基本包含四个基本层面,即宗教内部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教关系的和谐。多年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社会影响的我国宗教界总体上是稳定和谐的,虽然五大宗教教义各不相同,但都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和睦共处,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座大厦增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命题以来.关于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问题成了学术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分歧在于对这一命题的解读。笔者认为.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一个目标和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宗教教义只能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还没有成为现实的力量;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等于我们的社会需要宗教热:我们今天越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越要规范宗教活动,革除宗教与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不相适应的陋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