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学术讨论会观点述要唐永进由云南省民族伦理研究会、云南民族学院主办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24lH至12月3日分别在昆明市和德宏州召开。来自上海、广乐、湖北、湖南、安徽、河北、四川和云南的代表与会。会议就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和道德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概述如下:(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强调经济建设上新台阶,就越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些与会同志指出,在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旧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必然发生动摇,并将逐渐丧失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力,而与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又不可能在短期内确立起来,此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和无序现象。来自广东的代表强调,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道德,从社会历史演进的长河审视,它在总趋势上与经济的发展是一致的。特定社会确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评价标准,从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本原理 道德观念要适应经济体制与改革的需要(陶德麟)武汉大学学报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观念的变迁(李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郭涤)理论学刊1. 论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道德进步(翁亦周)宁夏社会科学1. 试论经济体制改革的道德价值(高春花)河北大学学报1.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军人道德是由一系列道德原则和规范所构成的。如,保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安心服现役;英勇杀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服从命令听指挥;官兵一致;不虐待俘虏等等。其中甘愿自我牺牲(战时的牺牲和平时的牺牲)是起着指导性作用的规范,是军人道德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军人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规定了社会主义军事事业对每个军人的最主要的道德要求,是军人必须确立的最重要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土壤,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导向。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的具体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道德合理性。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认同铺筑了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道德规范体系也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以"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以"发展、公正、共享、和谐"为核心理念,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规范,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特殊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的伦理精神同样体现在那个时代、那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道德观念之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新的历史性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道德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6.
任何经济关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的改变。商品经济大潮,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从未有过的剧烈的变动。传统观念受到挑战,陈旧观念遭到抛弃,新意识勃发、涌动、渐趋成形。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探讨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问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有益的尝试。金刚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的《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正是这种探讨和尝试的可贵成果。通观全书,有如下优长: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话题。以往关于该问题的讨论,大都集中在抽象地设定经济对道德或道德对经济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或者争论什么样的经济利益产生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服务。但都忽略了一个更为现实、重要的问题:道德和经济不能作什么,即它们各自作用的界限及其相互制约性,以及经济和道德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结构下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以个体经济、公私合营和个人承包等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竞争和价值规律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情况下,反映到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上,会不会产生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道德意识?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适应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个人主义道德体系能不能同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和平共存,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合法的道德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念经历着分化与重建的“阵痛”。由于缺乏明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对于新的道德观念的评价及其价值目标的选择还常常感到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能够相容吗?整体发育与个体发育,平等与效率能够统一吗?如何分析和评判人们经济行为的合理与不合理?这些问题的提出,就为伦理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经济道德。 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道德的意义。首先探讨了经济道德的一般内涵、地位及其存在的依据。通过对经济生活中各经济主体之间复杂利益关系及矛盾的分析,找到了经济与道德的契合点,进而概括了经济道德的一般内涵,即经济道德是在经济领  相似文献   

10.
健康道德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生态伦理视域中健康道德观念被拓展、更新。它把人的健康、社会的健康和自然界的健康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它提出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健康道德具有公益性、代继性和共生性的基本特点,提出人人参加,事事参与;健康生活,健康行为;抵制陋习,抵制败俗;爱护环境,履行责任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体制转型与“道德阵痛”王淑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转型,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剧烈振荡,使道德问题成了人们空前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在争论中出现了“爬坡论”、“滑坡论”...  相似文献   

12.
健康道德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生态伦理视域中健康道德观念被拓展、更新.它把人的健康、社会的健康和自然界的健康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它提出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健康道德具有公益性、代继性和共生性的基本特点,提出人人参加,事事参与;健康生活,健康行为;抵制陋习,抵制败俗;爱护环境,履行责任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现实根据不是道德观念的革新,而是道德生活世界的建造。因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现代构建,基础性条件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到场。没有个人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的经济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在道德意义上的自我解放。而个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获得真正的经济解放,必然性前提是个人必须获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确定性的、明晰的现代产权,这是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经济向度进行伦理辩护的逻辑起点。最后,本文进一步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属现阶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经济向度中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4.
施铁如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3):3-735
传统的品德结构理论混淆了作为心理过程方面的道德认识和作为个性方面的道德观念。前者属于品德的形成过程问题,后者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问题。道德观念结构可从三个维度考察:道德观念内容,道德观念形式,道德观念操作。道德观念的建构经过三个形式类似而内化程度不同的连续阶段: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的意义联系;建立新观念与旧观念、旧行为的一致性联系;建立观念与经验事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把社会主义经济看作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理论。历史唯物论认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那么商品生产的发展给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如果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符合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那么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就应当带来道德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们道德品质的磨炼、道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道德进步的实现,都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主动、自觉的道德活动,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如此,它必须以增强每个职业人员在认识和对待各种职业道德关系中的主体意识为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使职业道德建设收到迅速、稳定的实际效果,更要注重于提高每个职业人员主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发挥每个职业人员在职业道德建设上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在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判断,自主地、自信地进行道德选择和职业道德决定,勇敢地、坚定地  相似文献   

17.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道德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对道德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解和规定,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甚至制约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学术界的一些争论,比如围绕道德的主体性问题,道德的规范、约束、调节职能与道德对主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肯定激励职能问题,以及群体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问题等等的争论,其实质都归结于对道德本质的理解问题。这些争论主要反映在下列同志的文章中:肖雪慧:《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载《光明日报》1986年2月3日;夏伟东:《略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伦理新概念探索罗长海正在深化的企业改革,同时也在转变传统的道德观念,孕育新的伦理原则。本文拟就下述几个概念来概括。一、企业本位道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就没有自身的独立意志,从而就没有以自身为主体的群体道德建设。在深化改革中,把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在获得各种权力的同时,也就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因此,改革使企业具备了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开创了我国企业本位道德建设的新篇章。所以企业本位道德,是以整个企业为本位的道德,是企业群体道德,包括企业社会道德,企业生态道德、企业人际道德及行业道德等。二、能动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由于过去国家对企业统得死、管理过多,使之执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常处于被动状态。现在我国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并要接受市场竞争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权威评判,独立承担风险,为此,企业必须树立的道德观念是以本位利益带动集体利益,提倡通过积极创造本位利益而使集体增收。道德主体的行为是自律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三、差别公正为善。企业改革要打破平均主义;凡在效益不同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在同一企业不同  相似文献   

20.
孟子倡导促进社会和睦的道德观念,并从理论基础、理想人格、修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梳理与借鉴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对于建立和完善现代道德修养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的道德进步和人格健全,无疑具有最直接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