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纪”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日子,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之一。每年圣纪来临的时候,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要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纪念这位伊斯兰教的先知。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传者,公元570年,即阿拉伯太阴历“象年”3月12  相似文献   

2.
马复初是清代回族著名伊斯兰教学者。他生于云南大理,“壮游西秦”,晚年“出滇黔,历岭表,越漂洋,觐天庭”,求经问道,回国后,“搜括群书”,别是非,定正误,删繁就简,阐明伊斯兰教的宗教哲理,成就显著。他所著的《道行究竟》一书,借用儒道佛三教的哲理,阐述了他对伊斯兰教的哲学见解。此书原为波斯文,先译为阿拉伯文,复又译成汉文,大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九年(1870年)有云南提督  相似文献   

3.
公元651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7~656)首次派遣使节来华,与大唐帝国通好,从此使节来往不断,建立了外交关系。《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氏始遣使朝献,自言有国三十四年,历三主(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欧麦尔)矣。”中外史学家大都以永徽二年为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立法的首要依据,无疑也随同伊斯兰教一道传入中国,至今已1350余年。《古兰经》传入中国后,最初仅在“番商胡贾”中流传,后来始在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传布。“番坊”外人士只知穆斯林“持斋诵经、字皆番书。”所见都是手抄…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关系研究》课题组和伊斯兰教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昌平举行。来自北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约20多人参加了会议。金宜久、秦惠彬、周燮藩和李兴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各与会代表围绕着“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回顾”、“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十年展望”、“中国伊斯兰教现状分析”、“中国伊斯兰教的多角度定位”、“中国伊斯兰教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世纪之交国际…  相似文献   

5.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按学界通论,以唐永微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据实论之,唐宋时期进入中国的穆斯林,不论是商贾工匠,还是使节士兵,均为侨居中土的“蕃客”,其后裔称“土生蕃客”甚至“五世蕃客”。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尚是教名未定,教义不明,不见于典籍,亦无汉文著译,基本上是侨民的宗教。蒙古西征后,东西交通大开,中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来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在元代称“回回”,属色目人,政治地位较高,“仕于中朝,学于华夏,乐江湖忘乡国者众矣”(王礼麟…  相似文献   

7.
1989年,印尼宗教部伊斯兰教高校司与荷兰莱顿大学东南亚、大洋洲语言、文化系联合成立了“印尼、荷兰合作研究伊斯兰教组织(Indonesian-Netherlands Cooperation in Islamic studies,简称INIS)”。该组织的资金由印尼和荷兰政府共同提供。  相似文献   

8.
朝觐简述     
朝觐是伊斯兰教五项主命功课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凡有条件的穆斯林男女,均应履行这项功课。大部分学者认为,朝觐被定为伊斯兰教的一项主命功课,时间是在伊历五年(公元629年)。据载,这一年穆圣曾率近十万穆斯林从麦地那,前往麦加履行朝觐功课。而《古兰经》有关朝觐的经文也是在这一年降示的。“凡有能力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自此,朝觐被确定为每  相似文献   

9.
正新年伊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五年规划纲要(2018—2022)》(以下简称《纲要》)研讨会",随后在《中国穆斯林》杂志2019年第1期刊发了《纲要》全文,以期全国伊斯兰教界通过认真学习把握好《纲要》蕴涵的精神实质,落实好《纲要》确定的工作任务,不断推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坚决落实《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将是今后几年全国伊斯兰教界的重点工作。本文针对《纲  相似文献   

10.
积极引导我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这是伊斯兰教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青海伊斯兰教界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颁布的《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为指导,坚定立场,明确方向,积极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青海实践。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惟一的根本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法的第一渊源。《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圣人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得到真主安拉的启示而汇集的一部神圣经典。一、《古兰经》名称。“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诵读”、“宣读”。《古兰经》首先颁降的经文即是“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古兰经》显然是要求人们反复诵读的一部经典。中世纪伊斯兰教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称《古兰经》有55个名称,其中常以…  相似文献   

12.
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已整整20年了。20年的学术生涯使我感触良多,其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举步维艰,搞起来很难。难在何处?难点之一便是缺少文献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典籍中,特别是在那些“正史”中,很难找到几篇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偶尔发现一些资料,或支离破碎,或语焉不详,难以为据。当年撰写《中国伊斯兰教史》元代部分时,常有“无米之炊”的感觉。仅以伊斯兰教在元代大规模传人中国这一重要史实而论,在汉文史籍中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不要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人物、事件、寺院、制度、教派、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3.
穆斯林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传统——《清真指南·约束教条》剖析纳国昌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01年),“流毒天下,乱我清真”的“革兰袋”自印度传入云南武定地区,导致伊斯兰教的一场轩然大波,疑云愁雾,人心惶惶不知何所适从。“革兰袋”今译“阿萨辛”,阿拉伯语意...  相似文献   

14.
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被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他)称为“天园中的妇女之王”,她就是穆圣的爱女,穆斯林妇女的楷模——法图麦。 法图麦出生于公元605年,她聪颖贤惠,美丽善良,是穆圣最钟爱的女儿,她曾长期跟随父亲为传播伊斯兰教真理四处奔走。在穆  相似文献   

15.
通过伊斯兰教所要求的“念”、“礼”、“斋”、“课”、“朝”这五项功修,去理解伊斯兰教人性化的内容。通过哲学的思考,在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伊斯兰教,以生活化的思想,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挖掘伊斯兰教的积极思想,以期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非洲是最早认识伊斯兰教的大陆。在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的第五年(公元615年),第一支阿拉伯穆斯林移民就在非洲大陆定居下来。若非殖民主义统治阻碍了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广泛传播,非洲原本会是一个纯粹的阿拉伯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教在进入非洲大陆之时,便打上了深深的阿拉伯的烙印。非洲的语言也受到了阿拉伯语(《古兰经》的语言)的影响。人们甚至认为,一些非洲部落,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非洲东部的部落,实际上是“非洲化”了的阿拉伯部落,或曰:“阿拉伯化”了的非洲部落。非洲大陆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伊斯兰文明遗产。许多年以来,…  相似文献   

17.
1996年7月4日上午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李·安东尼先生(Mr·Anthony Lee)应邀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巴哈伊信仰在美国——一种成功地综合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的学术报告。 安东尼先生介绍说:“许多学者在研究美国的巴哈伊教信仰时,总是把它归于伊斯兰教范畴。而事实上在美国等地出现的巴哈伊教自身已否认他们的宗教是伊斯兰教,许多普通的巴哈伊教信仰者甚至根本不知道巴哈伊教有伊斯兰教的根基,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完全象基督教徒那样进行宗教活动。在美国巴哈伊教已成为一种成功地综合了基督教和伊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利用“创制”原则重新解释伊斯兰教,试图给伊斯兰教注入科学理性,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积极投身于穆斯林社会的改革实践,进而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注入理性”的内在实质与“社会改革”的历史特征。其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伊斯兰教对科学理性的内在需求,为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取向,同时以社会改革方式力促伊斯兰教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尽管现代主义者的现实力量比较弱小,但其社会影响却很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为做好新疆伊斯兰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2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出明确要求,为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尝试梳理新疆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与成效,并对今后如何深化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5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 的发展变化,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色的宣教方式——“卧尔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新时期,为有利于中国穆斯林的进步与发展,自1996年起,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相继举办了三次全国性“卧尔兹”演讲比赛,并先后编写了《卧尔兹演讲集》、《新编卧尔兹演讲集》。这一具有时代性、开创性的伊斯兰教教务活动,掀起了我国伊斯兰教界写新“卧尔兹”、讲新“卧尔兹”的热潮。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在讲经宣教中,以“卧尔兹”演讲为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