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相似文献   

2.
以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以及字词阅读流畅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字词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快速命名和阅读理解的自回归效应后,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有稳定的预测作用;(3)字词阅读流畅性在儿童汉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并能通过字词阅读流畅性促进阅读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素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考察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命名速度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素意识和命名速度对汉字命名组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语素意识和语音意识对同音字识别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语素意识是唯一显著预测两种不同阅读任务的认知变量。对阅读障碍儿童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6%的阅读障碍存在语素缺陷;相比之下,分别有43%和41%的阅读障碍存在语音缺陷和命名速度缺陷。结果表明汉语的语素意识在儿童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素缺陷有可能成为儿童汉语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晓辰  李清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4,37(4):803-808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加工缺陷进行探讨,期望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阅读障碍的成因,并可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帮助。研究采用改编的言语认知测验对阅读水平匹配组与阅读障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阅读障碍组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明显差于生理年龄控制组和阅读水平匹配组;阅读障碍组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任务上的成绩不如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因此,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缺陷,这两种缺陷可能是阅读障碍儿童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上的不足可能是发展迟滞所致。同时,大多数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认知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上存在缺陷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探讨正字法技能不同成分的发展特点及其在英语单词阅读中的作用,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10名儿童施测英语正字法规则意识、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正字法编码技能、单词阅读以及一般认知能力和英语语音意识测验。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正字法技能各成分随年级显著增长,各成分间及其与一般认知技能、语音意识的关系存在年级差异;(2)控制年龄、一般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后,正字法技能在三、五年级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且其独立贡献率高于语音意识;(3)进一步控制其他正字法技能成分后,正字法规则意识以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为完全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单词阅读,正字法模式建构技能在三、五年级都仍对单词阅读有显著的独立解释作用,正字法编码技能在五年级中能显著地独立解释单词阅读的部分变异。  相似文献   

6.
以123名小学四、五年级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在阅读能力不同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都是影响阅读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但对不同方面阅读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1)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均直接影响阅读准确性,且语素意识的贡献相对较大;(2)命名速度除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外,还通过阅读准确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而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则通过阅读准确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流畅性;(3)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均无直接影响,分别通过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间接影响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7.
4~6年级小学生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语音通达(语音判断)和语义通达(语义相关判断)等任务中的表现,考察阅读障碍内部的异质性以及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缺陷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影响儿童阅读的因素包括语音、语素和词典通达等。阅读障碍儿童内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而从汉语的本身特点和语素与各测验之间的关系来看,汉语的语素缺陷可能成为阅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130名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回归,系统比较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三种认知技能在学前儿童口语词汇、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等言语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1)学前儿童的各项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除了年龄因素之外,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是解释口语词汇的重要变量;(3)在控制了年龄和口语词汇量之后,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都分别对汉字识别成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4)在控制了年龄、口语词汇量、汉字识别和其他两种认知技能之后,只有语素意识仍然能够独立预测阅读理解成绩,表明语素意识对于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一个进行中的纵向实验的一部分,该实验旨在比较一个认知干预方案(PREP:PASS阅读促进方案)和一个主要关注语音、命名速度和意义成分的神经心理方案(DEST-RT:DEST补救工具)在阅读困难补救中的效能。从320位儿童构成的初始样本中,选择4组儿童,并一年级接受四周干预后,对他们在许多认知、语言、阅读和正字法测量上的表现进行比较:两个实验组共28名伴有阅读困难的儿童(每组n=14),平均年龄6岁6个月,分配到PREP和DEST-RT补救方案中,两组儿童基于年龄、性别、父母教育水平、非言语和言语能力进行匹配,同时也考虑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表现剖面;一个阅读水平匹配组(RA-C,n=19),也存在阅读困难,不接受任何处理;一个实足年龄匹配组(CA-C,n=30)。结果表明,所有四组儿童在所有认知、语言、阅读和正字法测量上均随时间而改善;与CA-C和DEST-RT相比,PREP组在继时性加工上进步显著;在正字法选择,这一在单词加工中利用视觉-字形信息的正字法加工任务上,PREP组的表现也优于DEST-RT组;最后,在语音敏感性、字母数字的RAN、单词阅读(真词和假词)及段落理解等方面,PREP和DEST-RT的表现均显著优于CA-C和RA-C。讨论部分,则着重讨论设计理论驱动的低成本且能有效改善阅读表现的补救方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3名学前儿童和291名一到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快速命名、视觉技能和正字法意识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分别在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的不同层面存在差异, 学前主要表现在音节删除和语素建构任务中, 小学阶段表现在韵母识别、音位删除以及语素判断和语素产生方面;快速命名能力是区分各阶段儿童汉字识别能力的有效指标, 学前儿童的视觉能力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而小学儿童的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旨在考察正字法信息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图表阅读中的作用,利用眼动仪记录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儿童与年龄匹配阅读正常组儿童图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实验1控制了图表复杂度和问题难度,结果发现,复杂问题的正确率、总阅读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的组间差异显著;实验2用图像替代图表中的正字法信息,结果表明,将柱状图的x轴和图例以图像形式表示(消除柱状图中的正字法信息)时,阅读障碍组与阅读正常组阅读成绩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正字法信息阻碍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图表阅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语素意识、语音意识和快速命名三种认知技能对汉语儿童口语词汇、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等言语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74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一年半的追踪测查,结果发现:(1) 学前儿童的各项认知技能和言语能力随时间均有显著提高;(2)在控制了因变量的自回归效应和其他两种认知技能后,语音意识对一年半后的口语词汇成绩仍有独特的解释作用,快速命名能预测一年半后的汉字识别成绩,而语素意识是解释一年半后儿童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以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口语词汇知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口语词汇知识、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在小学1~3年级间有显著增长;(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快速命名后,口语词汇知识在儿童早期的语素意识与后期的阅读能力之间起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早期的语素意识水平能够提高词汇知识获得的效率,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词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形旁意识等不同层面语素意识对汉语儿童口语词汇、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对75名学前儿童进行了一年半的追踪,结果发现:(1)学前儿童的语素意识和言语技能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在控制了因变量的自回归效应后,同形语素意识对一年半后的口语词汇成绩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词素意识能显著预测一年半后的汉字识别成绩;词素意识和形旁意识是儿童一年半后阅读理解成绩变异的重要解释变量。这表明语素意识对于学前儿童语言技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使用首词、尾词和整词启动,比较了23名阅读障碍和24名阅读能力匹配组儿童不同透明度词汇的启动效应,以探索阅读障碍儿童语素意识缺损的实质。结果发现障碍组儿童不透明词的启动效应高于匹配组;透明词的启动效应与匹配组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阅读障碍儿童不同透明度复合词在心理词典中的存储没有分化,其词素和整词间存在兴奋性通路,反映了其语素意识缺损是一种规则使用能力缺陷而非规则意识缺陷。  相似文献   

18.
PASS认知加工能有效解释阅读的内在加工机制。本研究以CAS认知评估系统和改编的言语认知测验为工具,选取178名3-5年级儿童,通过多层回归分析探讨语音加工、正字法加工、PASS认知加工与汉语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PASS认知加工对汉语阅读的预测作用不尽相同。继时性加工对语音加工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同时性加工对正字法加工具有独立的贡献。继时性加工能够超越语音加工的影响,预测汉语阅读流畅性和词汇阅读的独特变异。同时性加工能够超越正字法加工和语音加工的影响,预测词汇阅读的独特变异。研究结果为以后不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识别和听写是字词水平上两项重要的读写技能。对127名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两年4个时间点的追踪调查, 通过测查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和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复合语素意识), 探讨影响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因素。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 结果发现:(1)汉字识别呈线性发展趋势, 听写呈先快后慢的非线性发展趋势, 二者均存在补偿效应; (2)语素意识显著预测了汉字识别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 但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入学初始的汉字识别和听写水平并不决定后期的发展速度; 语素意识对儿童汉字识别和听写发展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416名二(低)、四(中)、六(高)年级(学段)的汉语儿童进行半年追踪,检验了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两类阅读能力(理解与流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低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影响半年后的阅读能力,且字词识别流畅性在快速命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中、高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半年后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字词识别准确性在语素意识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字词识别流畅性的作用仅体现在中学段;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和字词识别流畅性影响到阅读流畅性。结果揭示了在小学不同学段,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