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行为学研究表明归类过程中的反应具有认知风格上的不同,但未有研究明确探讨归类过程的神经活动是否也受认知风格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双重认知风格分型任务筛选出分析型和整体型被试,以探讨归类过程中二者之间是否表现出神经活动的差异。实验任务要求被试从两个待选物中选出与目标物属于同一类别的一个。同时,采用fMRI技术扫描并记录他们完成任务时的BOLD信号。结果发现,与基线任务相比,整体型和分析型个体均激活了额-枕网络的一些脑区,包括额下回、楔前叶、枕中回等,表明不同认知风格个体在任务中可能共享与工作记忆等相关的脑区。另外,与分析型个体相比,整体型个体在右额下回、右旁海马回呈现更广泛的特异性激活,提示,认知风格可以影响归类过程中的脑活动,而整体型个体大脑右半球更强烈的活动表明这一类型认知风格个体在归类时更依赖于远距离的语义联结。  相似文献   

2.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2Wingdings 2MC@2Wingdings 2MC@2混合设计和相关分析法,考察个体的分析性认知风格对其在完成有、无冲突的推理判断任务时的逻辑反应倾向和冲突探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性认知风格不会直接影响被试完成推理任务的逻辑反应倾向性,高、低分析性认知风格倾向组被试在逻辑反应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对个体的冲突探查过程会有影响,高、低认知风格倾向组被试在反应自信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冲突探查大小与分析性认知风格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表明那些高分析性认知风格倾向的个体在完成冲突任务时,更可能探查到刻板反应与遵从逻辑规则做出的反应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采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背景线索和认知风格对真实场景中目标搜索三阶段的影响。实验以真实的室内场景图片为材料,通过重复呈现整体背景一致或局部背景一致的场景,考察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整体背景线索和局部背景线索条件下在目标搜索各阶段的眼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背景线索和局部背景线索对目标搜索的启动和确认阶段没有影响,对扫描阶段有促进作用,且整体背景线索效应大于局部背景线索效应,主要体现在能更有效地选择注视区域,在单次注视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迅速地拒绝当前注视区域和计划下一次眼跳;认知风格不影响个体在真实场景目标搜索过程中对背景线索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常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自发脑网络特征及认知神经活动进行深入探讨。研究采集36名在校大学生的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数据, 经过源定位和图论分析发现节点效率与两种情绪调节显著相关的脑区, 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研究结果表明, 在使用认知重评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顶叶、海马旁回和枕叶等多个脑区, 在使用表达抑制进行情绪调节时会激活前额叶皮质、顶叶、海马旁回、枕叶、颞叶和脑岛等多个脑区。因此, 这些脑区的节点效率或功能连接强度可能成为评估个体使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调节情绪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相似文献   

7.
以小学六年级思考型和冲动型儿童各32名为被试,通过考查儿童在完成不同难度拼图任务时的表现,探讨不同认知风格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认知活动和元认知活动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线与离线元认知监控均表现出认知风格与任务难度的交互作用。在简单和中等任务中,思考型的儿童运用更多的在线元认知监控,进行计划和检查的时间更长。离线元认知监控的差异只表现在简单任务中,思考型比冲动型儿童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预测和评价;(2)在问题解决结果上,认知风格不同的儿童完成任务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冲动型儿童解决问题的操作步数多于思考型儿童;冲动型儿童更多地使用主体参照策略,而思考型儿童更多使用线索推断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们完成各种空间任务时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个体差异, 空间认知风格可以帮助解释这种差异。空间认知风格分为三种类型:界标型--只能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 不能表征相关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低; 路线型--可以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和继时性的空间信息; 整体型--能够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继时性和同时性的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高, 且男性和低焦虑感水平的个体更多的属于该类型。根据空间认知风格,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 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9.
静息态脑活动的研究关注个体在清醒、静卧、闭眼时脑的活动情况,大量实验证明静息状态下大脑仍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信息加工活动,并且消耗大量能量。本文在阐述无意识活动特性以及总结静息态脑能量消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无意识活动解释静息态脑能量消耗的观点,强调在研究无意识活动的心理意义的同时,还要研究无意识活动的神经机制及其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执行功能对情绪调节的作用,通过两个研究分析执行功能对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倾向和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研究1以1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执行功能任务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考察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2招募了4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执行功能任务和情绪调节任务考察执行功能对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依据执行功能总分对被试进行分组,分析前33%高执行功能被试和后33%低执行功能被试在情绪调节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执行功能越低的个体越倾向于选择使用表达抑制策略,执行功能越高的个体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进行情绪调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框架效应指个体进行社会性决策时, 描述方式(即框架)对其选择倾向的影响。采用“伤害/帮助框架”范式, 本研究在行为上发现了显著的框架效应: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比帮助框架下, 更倾向于选择利他选项, 这可能是由于伤害框架凸显了伤害他人的后果及有意性, 从而提高了道德冲突水平。在神经活动上发现(1)静息态下, 右侧颞顶联合区(TPJ)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与框架效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2)道德加工相关脑区构成的局部脑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能够有效预测框架效应强度。本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 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刘惠娟  邱江 《心理科学》2015,(4):1004-1011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测量的BOLD信号,即受试者安静地躺在扫描仪中,不给受试者任何特定的任务,受试者也不用做任何反应,此时受试者的大脑活动处于自发状态。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为抑郁症发作的临床现象提供神经影像学依据,以期为将来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生物标记。因此,本文综述了大量抑郁症患者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了单、双相抑郁症,首、复发抑郁症,早发性、晚发性抑郁症,难治、非难治性抑郁症等不同类型的抑郁症在包括局部一致性(Re Ho)和低频振幅(ALFF)在内的功能分化以及包括功能连接密度(FCD)、功能同伦(VMHC)、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和ROI功能连接在内的功能整合两大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以114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Mittenecker指向测验和粘贴画任务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 并采用镶嵌图形测验考察了认知风格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之间呈现负相关, 认知抑制对于个体的创造程度、沟通传播水平和艺术创造综合印象可以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于个体艺术创造的可爱程度和想象水平可以起到边缘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对于场依存个体的创造程度、想象水平和沟通传播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对于场独立个体的艺术创造力则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Jacoby加工分离程序,以无意义音节字母串为材料,对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和中间型被试的内隐、外显记忆进行分离,考察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个体,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对与其认知风格类型匹配或不匹配的材料的编码和提取上是否存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结果表明:1)场依存型个体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好于场独立型个体,场依存型个体的外显记忆好于场独立型个体。2)场独立型个体的自动提取成绩高于场依存型个体的成绩,场独立型个体的内隐记忆好于场依存型个体。3)无论在意识性提取还是自动提取方面,中间类型个体的成绩总是介于场依存型个体与场独立型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5.
李彧  位东涛  邱江 《心理学报》2023,(5):740-757
本研究采用功能随机森林的方法,将聚类过程与抑郁症诊断相结合,分别在抑郁症和控制组中识别了人格类型(神经质和外向性的组合),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人格类型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以高神经质和低外向性趋势的个体为主,但同样有低神经质和高外向性趋势的个体。控制组样本则以低神经质和高外向性个体为主。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结果显示:在不考虑人格亚型的情况下,抑郁症和控制组在杏仁核/海马/脑岛-边缘网络/默认网络/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上均无显著差异。在纳入聚类分析所划分的亚型进行统计后,多种人格类型在左侧杏仁核/脑岛-边缘网络(以眶额皮质区域为主)的功能连接强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个人视角识别的抑郁症人格类型更符合现实情况与个体认知模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其功能连接的差异对理解抑郁症异质性提供了神经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考察应对风格、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任务完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对风格和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和任务完成效率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都非常显著。在实验中,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总体上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和较高的任务完成效率。在低任务难度情境下,灵活应对风格和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比非控制型应对风格和反常应对风格的个体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任务完成效率,而且不同应对风格被试在焦虑水平和获胜率上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牛盾  赵婷 《心理学探新》2005,25(4):26-30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时间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对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有显著的影响;认知风格和信息呈现方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学习时间、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具有一致性,但它们可能对不同的认知负荷敏感,即学习时间可能反映了总认知负荷量,心理努力量和材料难度可能分别对内在和有效认知负荷敏感。  相似文献   

19.
导航线路和个体认知风格对超文本搜索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考察了导航线路和个体认知风格对主题性问题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实验采用 2× 3的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导航线路和个体认知风格 ,因变量为被试回答每个相关问题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搜索过程中打开的平均节点数和重复节点数。结果表明 ,导航线路的主效应达到显著的水平 ,而认知风格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性。结论认为 :采用“关键点线路”导航有利于超文本信息的搜索  相似文献   

20.
覃慧怡  丁丽洪  段威  雷旭 《心理学报》2023,(10):1587-1596
基于脑电探讨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需要信号本身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本研究多角度对比了睁眼、闭眼两种静息态脑电以及精神运动警觉任务、Oddball两种任务态事件相关电位的重测信度。发现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普遍优于任务态,其中闭眼静息态又比睁眼静息态的重测信度更高,alpha频段的重测信度在所有频段中最高。对于两种任务态,在时域上均表现为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较高的重测信度。在空间上, 5种状态的结果都表明中央区域比外周区域的重测信度更高,这可能与外周区域更容易出现伪迹有关。本研究涉及多个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实验,在频域、时域、空域三个维度的特征上,较为全面地对比了重测信度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为后续研究脑电信号重测信度选择合适的实验范式和指标提出了建议,对于基础和临床领域的脑电应用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