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志强副教授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三编:一、关于《形态》概况的几个问题;二、《形态》首创的唯物史观观点体系;三、有关《形态》争论的几个问题。《教程》的作者对《形态》原著的研究,力争跳出多年来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做诠释式“解说”的窠臼。这是读完全部书稿以后,留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其次,作者在对原著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程》对原著的研究进行的新尝试首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地平:新版《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手稿)研究/张一兵//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1.7~19 “抽象——具体”方法之重构/林定夷//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5,1.16~24  相似文献   

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百年文献学研究历程中,德国MEGA2编辑专家英·陶伯特的编辑与研究工作可谓至关重要。正是陶伯特首创了MEGA2试编卷中“费尔巴哈”章的编排架构,构想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整版框架,并最终正式提出了时间顺序版“费尔巴哈”章。值得一提的是,陶伯特所构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整版是理解MEGA2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中介,它为我们在比较视域下编排中文二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费尔巴哈"章的不同版本相继问世以来,这部经典文本愈益成为国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相关文稿遗存的历史问题较多且难以解决,因此在对文稿的理解及编辑方面出现了分歧。本文结合对2017年底出版的MEGA2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评析,对该章的主要作者、主要论战对象和主题、文本构成以及结构和排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考证、辨析和重释,通过确认由恩格斯所标注的文稿印张数码编序,提出了以文稿印张编序为原则来进行文本重建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加上手稿的部分佚失和损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各种版本各持己见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编辑。我们在此发表两篇《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讨论的文章,以纪念其主要手稿形成160周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排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克俭 《哲学动态》2006,3(2):13-16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加上手稿的部分佚失和损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各种版本各持己见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编辑。我们在此发表两篇《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讨论的文章,以纪念其主要手稿形成160周年。  相似文献   

7.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入口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人概念及其意义/汪信砚,李志//哲学动态,2007.9历史与实践——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金崇碧//湖北社会科学,2007.9文本的命运(下)——《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聂锦芳//河北学刊,2007.5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性质的定位问题/王金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走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马克思对劳动的存在论阐明/刘兴章//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翻译与差异性: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8.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资本论》形成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阐发唯物史观的重要文本。这种历史观主要体现在共同体论、对比论、原始积累理论,这三者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然而涩谷版和陶伯特版都完全无视了的这种关联,割断了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在编辑原则上都是不合理的。而广松版则把这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真正呈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内涵,这恰恰证明了广松版的编辑原则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广松看来,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就是从异化理论到物象化理论的范式转化,而《德意志意识形态》恰恰就为这种物象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形成史上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马哲史研究所何梓焜副教授撰写的《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述评》一书(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述评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论著。作者从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发展的五阶段;战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9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协办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包括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等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和人民出版社等国内著名期刊、报纸的编辑与研  相似文献   

1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这样一段话:“‘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他们知道,这种对立(指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笔者)只是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09-20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著作,文中阐述的许多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都已是初具成熟形态,尤其是对有关社会分工问题的诠释更为系统、全面,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分工的本质、社会分工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全球化视野下,系统梳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分工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国内的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今具有巨大影响又颇具争议的概念,意识形态(ideology)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得到了系统的阐发。意识形态能够成为政治与学术生活中的通用语,马克思功不可没。但从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多处使用了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又多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据我统计,至少使用十一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与生产关系概念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本文为破解这个难解之谜做些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请理论界的同仁、特别是中共中央编译局的有关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孙乐强 《学海》2011,(2):146-150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两个文本中,马克思打破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单向模式,详细分析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看到,无产阶级并不像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预言的那样,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的束缚,成为共产主义革命的真正代言人,相反,他们却陷入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金钱拜物教的漩涡之中。但马克思认为,这种束缚是暂时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必然会冲破意识形态和拜物教的牢笼,上升为自为的革命阶级。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这两个文本无疑在主体向度上深化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创立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恩格斯公开发表了第一个表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和马克思合著了在其中正式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表述了  相似文献   

17.
张义修 《学海》2012,(3):148-151
1844年,马克思开始第一次研究国民经济学,并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在这一时期,赫斯的行动哲学思想,特别是其中的"自由行动"概念,对马克思的劳动批判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伸到后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自主活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部分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为文本支撑,通过对马克思、施蒂纳、费尔巴哈三人思想关系的细致考察,指出:其一、正是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批判,使马克思意识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危险所在,即马克思既要反驳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又要防止自己陷入施蒂纳的极端个人主义;其二、正是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迫使马克思改变自己的哲学立场,最后使马克思转而批判了费尔巴哈也批判了施蒂纳本人。  相似文献   

19.
唐正东 《学海》2007,42(3):17-24
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塞尔笔记”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曼彻斯特笔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相关著作的文本学考察,剖析了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物质生产”等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李宗桂所著的《中国文化概论》,近期内将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宏观上、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进行探讨的论著,也是第一部高校中国文化概论教材。作者站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对中国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