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曾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条件分别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前者涉及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可接受性有关,后者则涉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乐接受性有关。但奥苏贝尔本人也仅提出教材内容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心向的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时教学心理学在教材内容处理上重知轻情的倾向。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内容处理的超出预期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超出预期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心理匹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卢家楣 《心理科学》1998,21(6):506-510
在教学心理学领域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认知维度探索教材的优化处理策略,缺乏情感维度上的相应研究。奥苏贝尔虽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先决条件:一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但他本人也仅从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角度,提出教材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从影响学生心向的角度.提出教材的情感处理策略。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处理的心理匹配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心理匹配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种类。  相似文献   

3.
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赋予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0,23(6):650-654,719
将对内含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性处理的一种策略——赋予情感策略运用于物理教学中,进行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含中性情感因素的理科教材内容中可以运用赋予情感策略来对其进行情感性处理;运用赋予情感策略来对内含中性情感因素的理科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发掘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1,24(6):690-693
将对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实施情感性处理的一种策略——发掘情感策略运用于语文教学,进行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文科教材内容中,可以运用发掘情感策略来对其进行情感性处理;这对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情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01,34(6):58-63
将用以调节学生学习心向的两条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认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分别运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中,进行现场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别运用这两条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对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言学习策略已成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该研究通过科学设计的问卷,调查了406名高三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分三个分维度、十个子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问卷提供的多维度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详细了解学生对策略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问卷的设计,维度划分等,也为研究人员,高中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可靠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整体改革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旺 《心理学报》1993,26(3):108-113
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整体改革建议;1.在思想上明确认识该课程的双重任务;2.在教材建设方面,强调按照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教师心理因素建构新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突出应用性和可读性;3.教学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传授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文海  卢家楣  张庆 《心理科学》2011,34(4):834-838
青少年情绪调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但环境变量是如何通过个体内变量对情绪调节施加影响还不清楚,我们现在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教师情感能力在青少年学生气质影响其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研究选取7-12年级1385名男女学生,和对应的36名班主任,分别施测学生问卷--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和教师情感能力问卷。结果表明:在学生水平,认知重评与气质维度的努力控制和亲和性正相关,与激情负相关;抑制只和负性情感正相关。在教师水平,教师的情感管理减弱了激情和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而教师的情感沟通增加了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教师的情感管理增强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反而教师情感理解降低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因此,气质的不同维度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影响不同,教师情感能力的不同方面对这种影响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提示在开展情感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气质学生选择不同的情感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英春  邹泓  叶苑 《心理科学》2006,29(4):980-982,966
本研究在已有理论及开放式问卷基础上首先确定友谊认知的初步结构,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调整结构并筛选题目,最终确定友谊认知问卷的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自编的友谊认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其他各项信效度指标也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另外,聚类分析表明可以把初中生的友谊认知划分为重情感-重兴趣、重情感-轻兴趣和情感淡漠-轻兴趣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1)
本文根据对全国2166名社会工作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问卷调查,从认知、情感、理念价值、行为和选择五个维度研究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认同;从认知、情感、理念价值和行为四个维度来研究学生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和教育四个系统来分析影响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认同程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情感、价值理念以及专业和职业选择等几个方面的得分水平较低。作者分析了不同系统要素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并从比较、发展和系统三个视角来看待学生的社会工作认同。最后,作者基于学生个人和教育两个系统的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通过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认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2,25(4):432-434,405
在先前论文中提出与心理匹配策略相应的,又一用以调节学生学习新材料的学习心向的超出预期策略基础上,本文将该策略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进行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超出预期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且对调节学生学习心向,提高认知学习的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2,35(3):522-529
为纪念中国心理学会诞辰90周年,应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邀请,特撰文反映卢家楣及其团队在情感教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内容分以情感教学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和以情感教学理念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两部分。前者包括教学中的情感现象、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教学中的情绪调控、教学中的学习苦乐属性、教学中的情知基本矛盾等方面的相应研究;后者包括情感教学理念、情感教学现状、情感教学原则、情感教学策略、情感教学模式、情感教学目标和评价以及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的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6,29(6):1291-1295
课堂教学的情感测评一直是教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布鲁姆情感目标分类思想,从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出发,并在我国大量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构建较为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三维度四层次的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分类框架,以冀为进一步编制有关的课堂教学的情感测评工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现状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重知轻情现象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十分普遍,并主要表现在虽有一定认识却鲜于教学实践的状况上,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情感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也为一些误解所致,而市区和郊区中学、重点和非重点中学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卢家楣  刘伟  贺雯 《心理科学》2007,30(6):1453-1456
构建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评价系统是教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急迫需要。本研究在我们已提出的三维度四层次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情绪形容词检表方法尝试编制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测评问卷,以测量由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情绪状态或情感体验,评价该课堂教学在朝向情感目标上的促进效果。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在7所中学的20个情感教学模式的现场教学实验中被用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促情效果的检验,证实其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理论和发展的情感分类思想指导下,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 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内含6个分问卷、可测查青少年2层次6大类29种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工具——《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 并以此对我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测查。结果发现: 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 但亟待提高; 男女生情感素质主要存在结构性差异; 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 反有下降趋势, 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达显著水平; 情感素质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情感素质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内含6个分问卷),并对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100所大学的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原创性的有效测评工具;大学生情感素质具有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呈现丰富情感,且总体发展水平尚好,其中道德、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男女大学生之间和本专科大学生之间存在情感素质的结构性差异;有获奖经历、学业自评高及无负性生活事件的大学生情感素质水平较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舆论的关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我高要求、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