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下述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明治时期(1868—1912年),是日本教育心理学的初创阶段;第二个时期为大正时期(1912—1926年),是日本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与探索独立阶段;第三个时期为昭和时期(1926—1945年),是着手建立日本本国教育心理学新体系的阶段。尽管各个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要求,不断充实了理论阐述,改进了研究方法,努力开展了针对本国实行情况的研究工作,但总的看来,日本教育心理学的整个发展是受欧美教育心理学影响的。它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从欧美教育心理学移植过去的。日本教育心理学开始力图摆脱一味接受欧美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未,冯特的学生J.M.卡特尔(Cattel)对词的视知觉开始进行了实验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当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取得任何结果。这种情况持续五十年之后才发生较大的变化。词视知觉又重新成为认识过程实验心理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之一。这反映在1981年几种主要国际实验心理学刊物就阅读以及与此有关问题而出版的几  相似文献   

3.
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小英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7,30(5):1261-1264,1271
综述了精神分析在日本的传入与发展。包括:(1)精神传入日本的历史轨迹,如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学视角的传播;(2)精神分析在日本的发展,如精神分析疗法的推广,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3)日本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荆其誠 《心理学报》1961,6(2):65-74
一、一般概况 日本早期的心理学 日本早期的心理學是在德国心理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明治(1868—1912)初期,西方心理学开始传入日本,德、美、英和丹麦等国的心理学者(A.Bain,J.Sully、W.Wundt、G.T.Ladd、H.Hffding)的著作被譯成日文。馮德(W.Wundt)和鉄欽納(E.B.Titchener)的构造主义对当时日本心理学起着最大影响。現在日本东北大学(仙台)还保留着馮德的紀念館,其中收藏了馮德的著作和传統的心理学实驗仪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因为在日本进行第五代计算机研究,或者提出该研究项目的人很少考虑心理学。他们考虑的是日本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竞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所以,我要谈的第五代计算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与从事这项研究的人所考虑的问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赵莉如 《心理学报》1992,25(2):113-113
1991年第2期《心理学报》刊载的《中日心理学史上的早期联系与交流》中,关于在中国“心理学”名称何时开始使用问题,由于当时我未能查阅到有关古籍及原始资料,根据不足,现作简要修正和补充:据我现在查到康有为编之《日本书目志》(上海大同译书局刊,未见刊出日期)和梁启超的《读〈日本书  相似文献   

8.
车文博 《心理学报》1991,24(1):55-63
(1)主要进展: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成果丰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苏联心理学的研究有所进展;潘菽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2)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心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动力;心理与活动、实践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基本范畴的划分;个性;中国心理学史(如范畴、比较、继承、计量等问题的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评价(如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3)今后努力的方向: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力加强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坚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基本理论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从历届罗马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大会报告的主要研究课题看研究动向。第一届(罗马1965年)主要课题是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体育心理疗法的价值,运动的动机,运动员的个性等。第二届(华盛顿1968年)与第一届基本相同。有运动员的心理准备,运动员的竞赛动机,运动员的个性等,还对什么是运动心理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三届(马德里1973年)四个主要课题:1、运动心理学的一般目的;2、比赛的心理;3、运动学习和比赛能力;4、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的煤介作用;5、其它。第四届(布拉格1977年)包括了前三届的研究内容,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也列入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心理学在战后有了很快的发展,成立了很多心理学组织,据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出版的第三版“国际心理学家名录”中材料,在日本心理学家们所参加的心理学组织或与心理学相邻近的学术组织现有70多个之多。这些组织在加强心理学家之间联系,促进心理科学发展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些组织中棣属于日本学术会议的有8个,它们是日本心理学会、日本应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探新》2012,32(6):480
心理学工作者大都知道,由美国心理学会组织出版的《写作手册》在十几年前的第五版中就有如下明确规定:"作者对于自己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时,必须考虑采取严格的统计力(statistical power)……为了让读者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你的研究发现的重要性,在你的结果段落中呈现效果大小(effect size)的索引或关系强度(strength of arelationship)是必要的"(引自陈玉玲等译:美国心理协会《写作手册》第五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009年4月,在由《心理学报》主办,深圳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联席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了"我国心理学学术期刊是否也应该像美国APA下属期刊那样,要求投稿者在文章中提供诸如‘统计检验力’或‘效果大小’等统  相似文献   

12.
石绍华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48-56
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整个历史一样长。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在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Erdmann等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自从Cattell提出词优效应以来,心理学在文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五十年代初期,这类研究才又出现在西方文献里。从七十年代到现在,词优效应受到广泛的注意。为什么要把词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呢?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读的是句子,词是在句子里的,研究对词的知觉能帮助我们了解阅读吗?一个人在速示条件下读得越多,他的阅读技能就越高吗?Hoffman(1972)对1—8年级儿童做的实验表明,正是这样。除此之外,这类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式识别、记忆结构、说—写关系及一般认知功能。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盛行以来,文字认知更成为热门课题,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尽管研究领域很广,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经验与知识是如何进入人脑中存储的?这些经验、知识是怎样与外界输入的信息交互作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的?对文字的认知,恰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问题,并且研究起来比较方便,它就自然成了研究的重点。一百年来,人类对自己的文字认知过程有哪些发现?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这我们对文字的识别?本文通过介绍词优效应的发现与研究、对词知觉单元的探讨、文字认知中听觉和视觉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识别模式,回顾了文字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64年8月2—8日在南斯拉夫召开了第十五屆国际应用心理学代表大会?蠡岜ǜ娼?00篇,內容涉及劳动和工程心理、教育心理、临床和病理心理以及象计算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等一些方面的问题。1.劳动和工程心理方面这方面的报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1)工程心理;2)职业选择;3)工作和疲劳问题。工程心理方面的报告集中在人-机系统的研究上,如英国P.T.Beishon研究了在“控制装置中人-机系统的合理安排”,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运动心理学的基础在于运动学习和动作操作。1920年之前,就有少数人单独地进行一些零星分散的调查。这些调查推动了各种心理变量影响动作操作的研究。首先在美国发表的是观众对自行车比赛的影响。在1918年,伊利诺斯大学的心理学家C·R·格里菲斯对足球运动员和篮球运动员的反应时进行了比较,这仅仅为以后的研究播下了一些种子。在此期间,其它国家(苏联、德国和日本)也有类似的研究。 1920—1940年间,有些人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发生了特殊的兴趣。美国的运动心理学之父 C·R·  相似文献   

15.
荆其诚 《心理学报》1988,21(2):114-114
1987年10月12日至14日在东京大学基础部举行了日本心理学会第51届年会,出席人数约2000人,大会主要活动是学术报告,同时举行了书刊展览和仪器展览。这两个展览会由书商和仪器制造商承办,规模较大。大会特邀讲演共5篇,除两位日本学者的报告外,还有外国学者3人,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荆其诚、苏联心理学会主席肖洛霍娃、美国MIT心理系主任Richard Held。荆其诚报告了“中国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反映良好。大会举行了日本心理学的两位创建人元良勇次郎(1859—1912)和松本亦太郎(1865—1943)两先生的纪念讲演。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斯坦利·霍尔(G ranville Stanley H all,1844-1924)拥有美国心理学一系列"第一":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博士;在冯特那里学习的第一个美国人;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了美国第一份心理学杂志;第一个心理学家出身的校长;创建了美国心理学学会,并任第一任主席。当领导、做学问、培养人才、创建平台、干啥都行,心理学界"带头大哥",有钱有权有学问。【天生聪明】霍尔出身教师之  相似文献   

17.
日本心理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日本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心理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迪,为此,本文试图对日本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关于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日本,由于各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特点不同,有的大学以实验心理学为中心,有的以  相似文献   

18.
2004 年8月8日~13日,北京 (www.icp2004.org)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04)将于2004年8月8~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欢迎国内代表踊跃报名参加这一盛会。 国际心理学大会是心理学的奥林匹克大会,每四年一次。ICP2004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心理学大会,对中国心理学者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在北京即可与全世界3000名国际心理学同行交流您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和成果。您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包括口头报告和展报),将在《国际心理学杂志》(SSCI)摘要发表 会议概况:预计各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心理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分析了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部分围绕“电视与人类认知”,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研究心得与体会 ,包括 :1提高对心理学应用研究的认识 ;2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3综合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着力培养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进行预防性干预,应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干预效果和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积极心理学干预抑制并逆转了抑郁症状随时间上升的趋势;(2)干预促进了优势使用行为随时间增加的趋势;(3)优势使用在积极心理学干预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积极心理学干预能预防小学生抑郁症状,优势使用对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干预抑郁症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它是积极心理学干预的特异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