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不懈追求,就是对"远"之意境之美的追求,尤其是山水画中的"平远",更是他们的至爱.这主要是因为山水画中的"平远"之意境,与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老庄哲学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担当的山水画主要追求意境之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了很大的突破,主要是引禅入画,使禅境与山水画的意境达到了高度的艺术融合与统一。以禅造境,以境示禅,是担当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三味在于无墨处,不劳画里觅痴僧。是担当画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是在空间境象上表达了情绪。其意境营造离不开情感,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情感的投入,意境的构成需要靠情感的驱使;另一方面情景的高度统一才能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既是宇宙自然的世界,又是画家心灵的世界,这便是浸透宇宙自然精神的中国画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景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魅力,园林雨景意境是体现这种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雨景既是声景的范畴,也是虚景的范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雨境意境具有意境美、听觉美、空间美、人文美等特征,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它的完美营造是中国园林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关于意境层次理论的研究要充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现今的研究虽在某些方面有发展,但往往也曲解前人.从王昌龄到宗白华,意境层次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基本将其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直观感相的模写",并不涉及情、意等主体因素;第二层界定为"对具体可感的生命情感的传达";第三层指诗歌的超越性特征.而王国维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应既是意境的类型,又是意境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画意境中的气之审美是以气韵为中心的虚境审美。意境中的气与韵既是相联的,也是独立的。有以气取胜的意境,也有以韵取胜的意境。前者表现为生机勃勃、鸢飞鱼跃的气之动趣审美,以雄浑美为代表;后者表现为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气之静趣审美,以冲淡美为代表。这两种美是山水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7.
"意境"境是意的基础,意是境融入情感的升华表现,是从现实到理想的超越之美,所追求的是"画外之意""韵外之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高的艺术追求。山水画在宋代达到了繁盛,各家百花齐放,用笔墨的碰撞、位置的经营和意蕴的熔铸来力求打破形象的有限,追寻意境的无限,从而极力接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自然博物馆陈展形式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陈展的整体艺术效果。陈展色彩中所具有的主题性、辅助性、整体性,更能让观者领悟到博大精深的自然美及智慧创造的意境美,在审美的愉悦中体验和感受到自然的馈赠与厚爱。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色彩运用为例,结合中国美学中所倡导的"情景交融"和"意造境生"的意境观,通过色彩与意境间的关系,来探讨自然博物馆空间色彩运用中的意境传达。  相似文献   

9.
舞蹈意境是舞蹈作品塑造形象美的最高艺术境界,创造意境大致应从“写境”和“造境”两个方面入手,同时重视意境构成的各个元素的功能,遵循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油画在良好自由的环境中获得了迅速发展,艺术家和大师们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优秀传统,开阔着自己的视野,努力追寻和实现油画创作中的意境表达。"意境",是"意"和"境"二者的有机结合,"意"就是指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境"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意"和"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情与理、形与神的辩证统一。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在诗词歌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绘画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油画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
禅诗既有诗的韵律,又有禅的意味,在唐代发展得非常繁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青年时参加科举屡次不第,于30岁左右隐于天台山。寒山禅诗在"物境""情境""意境"这三重世界中达到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寒山禅诗隐于文字背后有意味深长的哲学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2.
刘勇 《美与时代》2007,(11):127-128
作为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海德格尔,不仅思想深邃,世人难以咀嚼其芳华,而且富有诗性之天才.他的诗作<诗人思者>让我百读不厌,流连忘返于哲理与意境铺就的幽径.这首诗分为54段,共有146行,有时4行成一段,有时3行、2行乃至1行成一段,这全凭诗意之所至而定.大致说来,起首两段是"引言"性质的开场白;最后两段是"尾声"性质的绕梁音;中间50段是诗之主体,每5段成一意群,共有10个意群,每一意群又有一段风景描写,引领着四段哲理分析,显得错落有致,张弛有度.下面,我从哲理美、意境美和言说美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审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五方面简要分析了苏州园林的漏窗之美,包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漏景之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借景之美、"光影斑驳、变幻莫测"的光影之美、"变化与统一"的图案之美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美,对认识与欣赏苏州园林的漏窗之美有一定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15.
甘敏  熊洁 《美与时代》2007,29(6):124-127
创造英语教学意境美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在美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过揭示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想美、情感美、艺术美,以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统----这就是英语教学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造境才是南方花鸟画的最佳状态呢?笔者以为,画面既不是逸笔草草的墨戏,也不是客观描写的精细之作,而是如宋元花鸟诗意、心境的营造,如崔白之《双喜图》、任仁发之《秋水凫鷖图》般给人以深沉的感染力,这种意境应是南方花鸟画造境的最佳状态。这种状物的从容的笔墨生成本身便契合了花鸟画创作过程与观赏过程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张立 《美与时代》2005,(1):54-56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这种文化载体,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追求"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崇尚意境是对文化的最大关怀。较之东方古典绘画美中笔墨渲染的"境生象外",西方更在乎透视现象显现出的理智科学、如同"镜像"般的真实。选以文人画中"雪中芭蕉"的争议大抵都是关乎西方绘画中遵循自然原则来剖析进而深入探讨这就是中国画所崇尚的意境并非是西方绘画用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影响后来隐士"士者情结"甚至是整个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的不自觉构成,所以中国画崇尚意境对东方文化文化价值也是值得我们自此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20.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空间布局和谐,因景域丰富、建筑巧丽、院落曲折被称为"吴下名园之冠"。在造园技法中,借景被称为"造园技法之首",留园通过借景的造园技法经营空间,使留园获得"象外之象"的意境美。文中分别从留园远借虎丘塔、邻借漏窗与诗文牌匾、仰借冠云峰、俯借波光水影和镜借"鹰犬相争"石这五个方面展开对留园借景之意境美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