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裴 《中国道教》2003,(4):19-23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为唐代著名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或“白云道士”,又号“天台白云”。作为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和有道高士,司马承祯受到历代唐帝王如武则天、睿宗、玄宗的优宠,被尊为帝王之师。他一生著述颇多,其中主要包括《坐忘论》,《天隐子》8篇,《修真秘旨》12篇,《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修真秘旨事目历》,《修真精义杂论》。其中,主要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蕴含了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他对审美判断的主观性特点及“道”美的肯定和追求,“坐忘”修心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司马承祯(公元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承祯为上清派茅山宗开创人陶弘景的四传弟子,师事潘师正,遂成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传其符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享年八十九岁。一生历经唐代太宗、高宗、中宗、武后、睿宗、玄宗六朝,颇受唐代帝王礼遇,赠银青光禄大夫,谥“贞一先生”,玄宗亲为制碑文。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精通医理,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核心的养生理论。尤其在《坐忘…  相似文献   

3.
司马承祯与道教名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①这是唐玄宗对司马承祯的评语。的确,在许多道教名山中,都留下了高道司马承祯的足迹。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道号道隐,是盛唐时期的著名道士,上清第十二代宗师,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多部著作传世。他出身官宦世家,年少好学却无心仕途,二十一岁服巾褐入道,在衡山追随著名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此后,司马承祯开始遍游道教名山。一、与道教名山的仙缘司马承祯曾到过哪些名山呢?据《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云:“而后游句曲,步华阳之天(指茅山);盝桐柏,入灵虚之洞…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司马承祯的代表作《坐忘论》和《天隐子》的剖析 ,阐释了他的修道思想。认为 :《坐忘论》所说的“安心坐忘”修炼方法 ,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 ;《天隐子》的中心思想是论述长生成仙的可能和怎样长生成仙。二文互为表里 ,有不少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司马承祯(639~735),字子微,盛唐时期道士,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著有《坐忘论》《天隐子》《服气精义论》等。司马承祯既是文学素养颇高的文人,又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琴书大全》中说他"尝著《坐忘论》,因援琴而作《坐忘引》,又每调弦爱作商声,以其清泛疏越,故歌《白云引》,明其道号尔"~1。可见,司马承祯偏爱清素空灵之乐,弹琴奏乐也与其修仙之道相连。素琴之艺术性《素琴传》开篇按照为人立传的体例,明确指出素琴的出处、材料:"桐琴,字清素,临海桐柏山灵墟之木也。"~2字典中解释"传"为"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或"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有为他人作传者,也有作自传者。  相似文献   

6.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提出的修炼阶次思想,为道士提供了一条修炼长生久视之道的可循之径,使得道教修炼理论从朦胧、混沌走向了清晰、明朗。《坐忘论》的修炼阶次思想对于今天的审美教育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修道一样,审美教育也可以将训练过程分为七个既连续又相对独立的阶段,使人们可以依循这七个阶段逐次展开审美训练,逐渐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实现对世俗人生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7.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Ute Engelhardt, Die Klassische Tradition der Qi-ü(ungen (qigong): Eine Darstellung anhand des Tang-zeitlichen Textes Fuqi jingyi lun von Sima Chengzhen, Münchner Ostasiatische Studien, vol.44, Franz Steiner, Wies(aden, 1987. 334 pp. ISSN 0170--3668 DM 58.-(paper)该书系对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647--735)所著《服气精义论》的研究和译注。该书第二部分以丰富的文献作为根据,对司马承祯的生平、著作及其历史背景,上清派和唐代道教概况作了研究,其本身对我们了解道教史很有帮助。第三部分包括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服气”思想。  相似文献   

10.
箴言     
《中国宗教》2012,(2):46+50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庄生尝论坐忘之道。天隐子司马承祯据之而赋《坐忘论》,其言玄理甚精要。坐忘之说遂广为人知。今有良友刘奕君名书斋曰"坐忘堂",以感悟坐忘之深意。是作《坐忘铭》,以记之。  相似文献   

11.
石刻《坐忘论》原刻于河南王屋山最高处天坛,后拓至中岩台紫微宫。曾慥《道枢》所收录版本应得自于江西庐山太平兴国宫道士刘虚谷。石刻《坐忘论》多处与吴筠《神仙可学论》文句相同,主旨思想也契合,但篇章有拼凑的嫌疑,或为吴筠后辈弟子所撰。石刻《坐忘论》为研究《云笈七籤》本《坐忘论》提供了线索,丰富了道教"坐忘"理论内涵,有助于深化唐代道教炼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朱子四书学的形成似乎已经形成某种结论,但事实上其中重要关节仍值得重新讨论。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贯穿其毕生,大致可分为启蒙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完善期五个阶段,期间朱子对四书的注释刊刻既齐头并进又分合有度,或各书单刻,或《学庸章句》合刻,或《论孟集注》合刻,应特别注意的是朱子并未合刻《四书集注》。至于《四书或问》,虽编为一帙而实包含丁酉1177年《论孟或问》与晚年《学庸或问》两个不同时期、层次的著作,不可视而为一。《论孟精义》为系列著作,先后有癸未1163年《论语要义》(庚辰1160年《孟子集解》)、壬辰1172年《论孟精义》(《论孟集义》)、庚子1180年《语孟要义》三个不同版本,壬辰《精义》、《集义》仅是名称之别,但与庚子《要义》存在内容差别,不可混淆前后《要义》,亦不可视壬辰《集义》在庚子《要义》后。今流传通行本《论孟精义》似为壬辰前后之盗本。准确把握朱子四书学的形成,对朱子四书学的理解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亚明 《学海》2004,(3):167-171
本文探讨了南宋金初传统道教发展面临困境之际 ,道教新教派全真道的开创者王立足三教圆融 ,对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根本改造 ,亦在变革道教之修炼方法与传播方式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王的努力下 ,全真派道从草创而走向兴盛 ,为处于社会动荡时期的民众提供了有效的心灵庇护之所 ,出色发挥了宗教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本文同时通过对全真教著名的定制之作《重阳立教十五论》一文的思想评述 ,对全真道的成仙思想和修行理论做出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4.
时值羊年早春二月,得泽洪君惠赠其新作《道教神仙信仰与祭祀仪式》,此科仪新著洋洋31万言,系台湾文津出版社2003年1月版本,斋醮科仪为老夫兴趣所在,得此道学书籍自然仔细阅读。泽洪君在1999年出版之《道教斋醮符咒仪式》基础上,又经不断探索,于科仪内涵更有诸多发明。此书主论斋醮科仪思想历史,以见道教神仙信仰之精义,实为百年道教学著述中之上乘。泽洪君多年勤奋执着地精敏研究,终于撰成科仪课题的佳作,伏案读之欣敬咸服。此巨著探讨领域学人少及,可资借鉴颇希。资料见于《道藏》、《藏外道书》巨函,而采择史籍文集笔记小说尤多,以今人释…  相似文献   

15.
神仙传记     
记述神仙事迹的著作。神仙的传说,其源甚古,早期记载,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百家之中。迨至秦汉,方士辈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深信寻求。于是神仙传说,遂累见于史传之中。随道教之兴起,记述神仙人物事迹的专著——《列仙传》,也随之问世。企求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理想,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而可学,体现了道教的要求。《列仙传》启其端,《神仙传》  相似文献   

16.
道教的调息静坐,由老子的虚无守静思想而展开,庄子继之以心斋、坐忘而具实际操作的可能.道教创立后,又结合存思、守一而圆融发展,至唐代司马承祯从心学的立场出发,撰成《坐忘论》,从而坐忘成为道教内部普遍认可的修持方式.唐宋以后,内丹盛起,胎息、坐忘等调息静坐方法成为内丹修炼的筑基功夫,是内丹修炼的一个步骤或一级台阶.在一千多年的修炼史上,道教调息静坐始终以修心炼性为宗旨,以众术合修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遗存了大量的文献,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现代养生保健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柔弱  牯灵 《中国道教》2003,(3):44-46
《修真图》是道教信仰者修炼养生的指南,然而,众多的修炼者,是否都读懂和解悟了《修真图》的奥旨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听到一些修炼者谈起修炼事,发现有些人并未认真读过《修真图》,往往是道听途说,便盲目进行修炼,有的人还自言“深有体会”,甚至自称体内已修炼出了“婴儿”。也有的人,经“气功师”稍加指点,修炼不过数月,便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辟谷”。我们对这种自欺欺人之举深感忧虑。常听人言:“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不可不慎也。笔者悟道肤浅,对《修真图》也是一知半解,愿将一己所学的点滴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参悟。在此申明…  相似文献   

18.
道教经韵乐章,是对诸神的赞颂,属于醮坛威仪、祭神章奏、赞颂之辞。演音之韵,早在北魏明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午)寇谦之所撰《云中音诵》即有《华夏赞》、《步虚辞》等记述。现存陆修静所撰《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杜光庭所撰《太上黄篆斋仪》皆有《步虚辞》多首。唐高宗尝令乐工制作道调。据《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四月,玄宗“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并诏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玄真道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天隐子》是否为司马承帧的作品,历来都存在争议。《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十六·道家类》称:《天隐子》一卷。唐人撰,不知其姓名。前有司马承侦序,则玄宗时人。晁公武、陈振孙皆疑为承份所托名,然承恢自有《坐忘论》,已自署名,又何必托名为此书也?这里首先指出一点:司马承份为《天隐子》作过序。其次,司马承恢是否著《天隐子》一书,则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晁公武、陈振孙疑为司马承恢所托名之作,而《四库全书总目咽不以为然。任继愈先生主编《道藏提要》的“天隐子”条目,对古来关于《天隐子》是否即司马承份的作品的各家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崇尚黄老思潮的历史产物,它尊奉老子为道祖,《道德经》为祖经,在一千多年的流变和发展中,其神学世界观和成仙方法等都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却一直将《道德经》作为信奉的主要经典和各个道派共同的理论旗帜。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修道成仙,超越世俗世界,享受神仙世界的永恒幸福是道教徒追求的目标。所以,道教学者注疏《道德经》一般着重阐明神仙世界的存在,成仙的可能和神仙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