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通过大五人格问卷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问卷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网络消费类型总体水平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学科这四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类型与其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消费观念都不尽相同。而大学生是消费群体里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受到消费资金来源的限制,没有自己的固定经济收入,但又是一个有消费需求的群体。大学生属于消费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走在时尚、新潮、新异的前沿,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他们的消费方式和观念与其他社会阶层的成员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也存在着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取向的研究和解决对策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胡娟 《心理科学》2003,26(2):297-300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策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补偿性消费行为是指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而发生的消费行为, 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补偿性机制作为看待行为的重要视角, 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不理性或不合常理的消费现象。自尊威胁、控制感缺失和归属感缺失是导致补偿性消费的3种动机来源。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补偿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1)根据补偿机制的不同, 对补偿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行细分; 2)评估消费行为的心理补偿效果; 3)探讨除消费外其他替代性的心理补偿方式, 以及消费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的关系; 4)挖掘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补偿性消费行为的特点与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消费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设计是它最主要的体现,它正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在社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日常生活以“审美化”方式呈现,另一方面给生活打上了‘地位群体’的烙印,使消费具有了象征和符号的意义。此外,设计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有义务把自身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钳制中超脱出来,形成自律,对消费逻辑统治的社会有个反思和批判,从而把人类的消费从规范到健康和高尚的一面来。  相似文献   

6.
结合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来看,不适当的消费行为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当代世界各国所处的消费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不无关系。由于消费社会对于其成员施加着持续的消费价值取向影响,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价值观念和基于这一消费价值观念的消费行为模式,就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为此需要倡导消费伦理,规范消费行为,建设一个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能满足人类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新型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的。[1]女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她们是连接校园、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纽带,研究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女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动机来研究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日常消费文化以人的生活领域为背景,由人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取向、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结果所构成。它伴随着人类技术革命的进程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由自发到理性的阶段,以及由日常消费世界与非日常消费世界之间的模糊混沌状态发展到与非日常消费世界的分离。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着生活领域,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日常消费文化,而且给形成于工业经济环境下的日常消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对这一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哲学发展的历史责任。一、依附于日常消费世界的消费文化传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5):213-219
品牌激情消费是当下消费行为中常见的消费现象,然而有关品牌激情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却略显不足。本文研究了品牌激情消费行为的相关概念,同时对品牌激情消费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功效和营销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述评,最后就该课题的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奢侈消费重心的转移、奢侈消费权利的再分配和奢侈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大众的消费伦理意识.应当从技术创新角度审视现代技术与奢侈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奢侈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要防止消费行为脱离伦理规约,避免奢侈消费带来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和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探究童年环境、成年人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关系,为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提供有益启示。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样本,运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童年SES显著正向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二者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 传统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消费,且在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起调节效应; 绿色消费也会随着代际、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当前SES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环境消费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消费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生态既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又是人类消费的对象。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个人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距离。环境问题的认知是很难和实际经验相联系的抽象概念。个人即使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实际消费行为中往往选择与保护环境的态度不一致的行动。这是态度、认知和行为没有一致的产生原因。本文对环境和消费问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扩张,美学研究在纯美学之外开辟了一个关于大众审美的新领域,即狭义的现代语境中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往往没有传统美学中严格的哲学思考和神性追求,它满足于人们日常的审美需求.这也就决定了"审美文化"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对其理解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文化则是在当代语境下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独特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众消费主义时代青年群体正确消费观的德育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消费时代的兴起,消费方式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此变革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化,传统的文化价值系统瓦解,新的价值伦理体系尚未建立;当代我国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消费取向映射了这一社会现实,表现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教育关注的发展趋势,针对其深层的心理内涵笔者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正确培养提出了建设性德育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3):174-182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概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定义并给出低碳消费的三大特征,然后从利益关注、道德规范、非理性因素、情境因素四个角度对有关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剖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北京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被试为 13~ 19岁中学、职高及技校在校各年级学生 4193人 (男 10 86人 ,女 2 387人 ) ,用自编的中学生消费问卷、青少年亲子关系问卷、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量表进行集体施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价值观包含保持勤俭传统、追求现代生活和消费压力 3个因素 ,北京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是倾向于保持勤俭传统 ,贫富差距和消费能力的差距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没有构成压力。因素分析结果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分为谨慎型、流行型、实际型和攀比型 4种消费行为类型 ,谨慎型消费是北京中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消费价值观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都对青少年的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进化心理学生命史理论视角探究童年环境和典型消费行为的关系。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证实童年环境的核心变量——童年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和炫耀性消费行为,生命史策略和"团结和谐"的传统价值观维度在其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炫耀攀比、奢侈浪费等非理性消费的深层原因,并从生命史和价值观角度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为大众培养健康理性消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大学校园中已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宗教徒群体,这是建国以来高等院校中出现的新现象。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内在缺失与宗教的契合两个维度,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宗教皈依发生之根据。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是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消费行为, 主要包括食品消费、医疗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以及文化消费等类型。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因与近因。本因关注人类进化心理的影响, 表现为趋利避害的倾向; 近因则反映了现实性因素的影响。其中, 近因中的现实性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生命历程视角关注童年期家庭经历对后续消费行为的累积影响; 生态机制探讨个体所处生态系统的层层渗透作用; 动力机制则阐述了健康驱力的内部形成过程。文章最后, 我们构建了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为形成的综合模型, 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