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居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提升国家伦理认同,它包括理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12个理念的价值认同,更包括基于这种价值认同基础上的公民个体行为实践与习惯的养成,即实践层面的行为养成。理论层面的认同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中,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领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资本是一种以社会交往为载体,通过信任规范机制以及成型化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进而配置社会资源的社会活动方式,它既包括社会个体的行为方式,更折射社会整体的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生存并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社会交往自身特质和社会资本匮乏使得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和价值基础,指导着社会资本的合理发展。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社会资本建设体系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聚和核心价值体系功效的发挥。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有助于整合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有助于达成共识、减少纷争、扩大交流、增进互信与和谐。形成合理融洽的社会资本结构体系和良性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规范认同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规范认同是个体思想上与行动上对规范的趋同,它作为社会规范内化的一种较高级的形式,是个体自觉接受社会规范的开始。规范认同是在规范教学中实现的,规范教学模式是影响规范认同的重要外部条件。典型的规范教学模式有认知训练模式与行为训练模式。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片面理解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并盲目加以使用。本研究试图通过自然实验,探讨其合作效果及其有效性的实现条件,为规范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核心意识形态对民众意识的重要引导作用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即用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人们的信仰、理想、道德观念,调动大众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上的认同者,行动上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推进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价值认同提供了可能性,但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给价值认同带来一定难题.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利益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利益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突出思想认同对利益认同的引领作用,通过利益认同推进思想认同,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7.
试析个人品德修养的价值定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定向即人们将行为置于特定的价值坐标体系中,以审视和判定行为活动的动因、途径和目标的合理性。它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首要前提。现代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从传统定向到未来定向的根本转变,提升了个体进行品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迷失、定向危机等不良后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确立,有助于抵消"物化"逻辑对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克服价值选择中的焦虑和迷失,为人们提供明确的价值定向坐标体系,引导个人品德修养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它既是个体价值、群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冲突、借鉴、创新的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核心,它不仅引领了文化认同的方向,丰富了文化认同的内容也体现了文化认同主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 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 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中等或较弱的协同变化关系, T1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2内化问题, T2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3外化问题, 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 (2)在女生群体中, T2内化问题可正向预测T3外化问题, 而在男生群体中, 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没有相互预测作用; (3)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因子(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和利他的)可负向预测内化问题, 它们仅在T2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 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 (4)个体内分析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不同, 不同的个体内分析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结论: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可降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 这种作用具有性别差异; 个体内分析方法在青少年心理病理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实践性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实践,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需要,是引领社会精神需求的需要,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公民道德建设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的重要实践方式,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而道德价值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和基础。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如何在实践中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社会成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主管忠诚是指下属在心理上认同主管、内化主管的价值观,并表现依附行为,愿意将主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并且主动为主管付出的行为。目前,主管忠诚构念主流的测量模型包括西方的情感性、规范性和持续性三维结构模型,华人学者陈镇雄提出的认同、内化、奉献、依附、努力五维模型,以及姜定宇等学者提出的认同内化、牺牲奉献、服从不二、业务辅佐、主动配合五维度模型。影响主管忠诚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因素、领导因素和情境因素。在结果变量方面,主管忠诚与员工绩效、员工工作态度和员工工作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人格因素对主管忠诚的影响、主管忠诚的负面效应、探索员工主管忠诚的动态演化以及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研究主管忠诚等。  相似文献   

12.
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UPB)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涉及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个人道德品质两个方面。本研究探讨了服务型领导与UPB的关系以及个体道德认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服务型领导和员工UPB间呈倒U型关系;且服务型领导与UPB的关系受到内化道德认同的调节,当员工内化道德认同较低时服务型领导与UPB呈倒U型关系,而象征化道德认同并不调节服务型领导与UP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任何时代的社会实践都体现并追求着某种价值,不同民族正是在自己独特的实践中形成并凝炼本民族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冲突与整合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引领性作用。公民认同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国家、社会、公民个体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德内化过程中,因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程度差异而形成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切实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我们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对社会道德是否认同的角度,将道德内化中的状态大致分为六种,对这六种状态的定量分析,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道德内化中的一些细节以及整个道德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任何技术社会形态都有其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一个社会形态的“灵魂”。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在信息社会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并集中反映信息社会本质和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它集中反映了信息社会的价值理想,深刻回答了信息社会欲求何为、欲往何方、欲达何态等重大问题。自由、开放、共享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信息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信息社会必须以其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从内化路径、制度重构路径、实践互动路径入手进行建构。当然,这种建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8.
任何技术社会形态都有其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一个社会形态的"灵魂"。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在信息社会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并集中反映信息社会本质和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它集中反映了信息社会的价值理想,深刻回答了信息社会欲求何为、欲往何方、欲达何态等重大问题。自由、开放、共享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信息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信息社会必须以其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从内化路径、制度重构路径、实践互动路径入手进行建构。当然,这种建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语义上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属性的感受、体验、认知以及评判的总和,体现为一种观念的集合(社会意识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这些观念集合中居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而在语用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解释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诉求。一般来说,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的诉求:国家的角度,基于阶级意志而要求整个社会如何如何;社会的角度,着眼于“应该”的愿景来表达预期的意愿;个体的角度,立足于事实的效力坚持大众认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6,(3):111-118
社会捐赠意愿的强弱影响到民间慈善组织生存状况的好坏。捐赠作为一种意识行为,是个体特定心理过程的结果,在生成功能认同、价值认同、路径认同的基础上,具有道德义务意识的个体可能会找到自身与特定慈善组织的价值联结点,进而将慈善组织看作其履行道德义务的工具,在个体价值安排空间存在的情况下,个体产生捐赠意愿。当捐赠意愿达到一定强度,在需捐情境的刺激下,个体就会生成捐赠动机,进而实施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