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因素的关系?这既是社会主义实践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中提出的无法回避的哲学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最近两年发表的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所反映的问题看,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社会主义社会客观  相似文献   

2.
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怎样理解句子?哪些因素对理解过程起决定作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意义在理解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都是当前发展心理语言学家普遍关心和讨论的问题,各家意见不一。例如对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所起作用的估价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在理解过程中旬法是首要的,语义次之;另一些学者则证明语义优先于句法,并强调语义和儿童已有认识的紧密联系。争论还在继续,要对各种因素作确切的估价尚待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3.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但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却往往不同,并由此影响对真理其他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本文拟就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问题谈点初步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围绕着主体性、主观性、客观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即主观性,无客观性可言,否则就是“六经注我”。另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虽然表现为主观性,但不排斥客观性,否则就是“只知有秦,不知有汉”。双方争论的焦点似乎集中在对主体性的不同理解上,但究其底蕴,实质是对客观性片面理解的分歧。他们都没  相似文献   

5.
再谈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经济改革实践,提出了大量迫切需要研究的经济学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回答,直接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但其中也包含着无法回避的哲学理论、方法论问题。如何理解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进行哲学分析,既有利于那些具体的经济学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有关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正是出于这种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唤起的全部精神内容以及主体的各种能力在实践的作用和影响。实践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指特定实践对社会的适应性或社会对它的接受性。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内在于实践过程,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抽掉客观性,只承认主体性,就等于把人变成神,把人类生产实践看作是上帝凭观念创造世界。只承认客观性,把客观性推向极端,否认实践的主体性也是错误的。忽视实践的社会性,只强调它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实践观的伟大功绩在于,他通过对现实的确切理解和把握,在思想理论上把实践的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观的全面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前,为了避免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嫌疑,过多关注实践的客观性,忽略了实践的主体性。8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转机,突出地研究了实践的主体性问题。然而实践的社会性问题至今没引起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国大地上普遍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我国当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以勿庸置疑的定论载入史册。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竟然在亿万群众的心里掀起冲天憾地的思想浪涛,这只有从特定的社会实践的历史背景上才能得到理解。人们从这个事件中再一次体会到哲学的解放思想的巨大功能。哲学不是无用的,轻视哲学是要受到惩罚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哲学推到如此瞩目的地位,然而历史的具体情景也制约着当事者的眼界。对于具体的政治实践内容的热情,对于特定的思想僵化和迷信的表现形式的憎恶,总是超过对于普遍的哲学原理的关注。因而当人们醉心于思想解放的欢乐和匆忙地投入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时,很多人都忘记了是否还需要再仔细审视一下手中的这把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宝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它因何能起这种作用?它的理论内涵究竟如何?它在当前和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如何发挥作用?正确地理解这一切,将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是我们对于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对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自身的理论立场,哈耶克在推崇理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生自发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将社会历史推入到"怀疑论"的怀抱。总的来看,哈耶克对唯物史观的质疑主要聚焦在如何理解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两个问题上,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深入考察哈耶克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和澄清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已经在当代哲学领域带来深刻的思想革命."性别差异"是当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存在着许多哲学争论.笔者以是否应当放弃"女性"概念、应当如何描述"女性"的性别特征,以及"性别差异"是否为一个本体论事实三个问题为例分析了当代哲学关于"性别差异"问题的争论,并试图作出一些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公民美德目前普遍受到关注,培育公民美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论述也可谓丰富,但作为政治哲学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性议题,公民美德理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究竟有何启发?本文对"公民美德"进行政治伦理层面的梳理和分析,指出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只有在强调权利意识培养的同时,大力提倡重视社会共善的精神,我们才可能真正拥有正义秩序下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张途 《哲学研究》2023,(10):118-127
政治建构主义通常面临的批评是它无力为正义观念提供足够的客观性,从而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对政治观念的界定不牢靠。但是,这种批评建基于一种将理论真理照搬适用到实践世界范畴中的教条主义,而实践哲学中蕴含着根植于各理性行动者对于各具体范畴实践必然践行的实践客观性。实践客观性与理论真理的差异在于它的实践性,而实践性包含了各具体实践范畴中的理性主体对该实践必然的实际践行。因此,政治建构主义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实践客观性,因其在根本上来自于反映了实践理性观念的自由平等公民对其所处社会政治实践的必然践行,即对正义的重要性和合理多元主义的接受。与此同时,实践客观性的解释力仍需限定在局部建构主义的范畴中。  相似文献   

12.
我们如何来理解和翻译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要知道这是笛卡尔整个哲学的一种方法论基础,它究竟是"普遍数学",还是"普遍科学"?它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通过梳理笛卡尔的"mathesis universalis"和形而上学概念就会发现,他的这个神秘的方法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形而上学的预设,即其中的秩序思想蕴涵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变革倾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更应该把"mathe- sis universalis"理解和翻译为"普遍科学",因为,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理解和翻译为"普遍数学"的话,就削弱了笛卡尔哲学更加突出的形而上学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13.
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文化革命前,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有过讨论。近年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以及加强对认识论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逻辑证明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实践标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逻辑证明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能否起验证真理的作用?能否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应如何理解?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人的问题的争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学术理论上看,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建设企业文化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这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不少同志提出了以企业文化补充和完善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见解,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哲学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康德对于这个问题作过积极思考和重要贡献。本文主张,在康德哲学中,必须从"自由"这个最高原则来理解道德与法权的关系问题;道德是法权的根据和目的,而法权是道德的必要条件,但法权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和自由问题。而在法权作为道德的必要条件的论证方面,本文认为历史主义的论证方式要比自由主义的论证方式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正义观的争论表明,马克思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解已经跳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探讨正义问题的理论语境。重新理解《资本论》的正义观成为重新阐发马克思现代政治批判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区分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正义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正义从一个道德二元抉择问题转化为政治经济学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性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危机的同时,开辟了一条超越现代"道德政治"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黑格尔哲学的复兴主要是在实践哲学领域,而如何将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正义论纳入当代政治主流话语体系,是当前国际黑格尔哲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深入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基于黑格尔法哲学的内在逻辑,探究了"法哲学与自然法的内在关系"这一迄今尚未阐释清楚的基础问题。通过黑格尔对自然法的改造,自然法即为自由法,法的实现过程即人类自由从抽象变具体的过程。对于具有社会本性(自然)的人类而言,真正的自由最终只能在伦理法即人类伦理生活的各种规范形式中实现,因此自由法本质上就是伦理法。伦理体现为法和道德的真理。从黑格尔关于自然法和伦理法的关系,我们可以准确定位黑格尔法哲学在整个西方自然法传统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全党、全国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的热潮中,宣传理论战线生气勃勃,积极响应中央关于“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号召,采取各种讨论会和发表文章等形式,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这里仅就了解到的有关哲学领域的问题作一些介绍。一、如何理解工作重心转变的理论依据? 许多同志认为,全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方面来,是由我们革命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我们应当如何紧扣我国的政治生活实际,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主义政治权力问题,提出相应的伦理对策,引导和规范权力向善,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这是一项极富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钱俊君博士撰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