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教义教规进行新的诠释,推动宗教思想建设,使之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使之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今天召开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是国内伦理学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响应的一个具体行动。中华传统美德是以怎样的状态发生发展的呢?这是一个必须首先解决的前提性问题。中华传统美德存在于中华传统道德之中并随之发展,而中华传统道德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随之  相似文献   

3.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以达到超迈以往的"新"境界、新水平,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型态、新辉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为借鉴,反思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并观照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和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愿景和价值追求,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深刻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个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时,在迎接新的历史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过程中,都必然要去回溯自己的民族传统,去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自我。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群体的自我意识,回溯自己民族群体的文化传统的过程也就是重新来认识民族自我,认清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谢玲 《中国宗教》2023,(7):56-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谢玲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56-5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宗教应该同我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23,(3):56-57
<正>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传承佛教传统的同时,全面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开展文化研究、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挖掘和阐释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度融合,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新时代文化润教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基新路。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底,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公民3个层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得到了宗教界的积极响应。本刊特别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以及各大宗教的代表人士,共同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这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正确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等于失去吸取营养的活头源水,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更谈不上开创未来了。为了易记易行,可以尝试着将中华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义信和、民本大同",并赋予其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2014年6月27日至29日,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在河北大学召开了"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体认系统的生成逻辑。这一逻辑系统主要包括价值厘清、价值评估、价值萃取与价值认同四个维度。具体说来,通过价值厘清,以理性辨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价值;通过价值评估,以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时代意蕴和现实功能;通过价值萃取,以有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有益元素和优质资源;最终通过价值认同,以担负起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责任和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不同的层面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  相似文献   

16.
张梧 《哲学研究》2023,(11):5-12+128
“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立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与世界历史意义。在世界历史展开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朴素的社会主义元素,体现了“非资本主义”属性,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之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前资本主义”属性,亟待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激活,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土壤,这正是二者的互相成就之处。进入世界历史后,“第二个结合”破解了如何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资本主义基础薄弱的古老中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谜”。当前世界历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再中国化”旨在实现“再现代化”,即合理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的文明限度上重新定义现代化,此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进入到贯彻落实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8.
正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之一,历史上的儒家和诸子百家孕育并活跃于齐鲁大地,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充分发挥地处儒家文化发祥地的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融会忠孝节义、勤谨睿智、厚德仁民、自强不息等伦理精神,使宗教深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把宗教中国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阐发,突出地强调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之文化自主性和根基性问题,对于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学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态度由先前长期否定批判向批判继承的整体性转变,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在跨越两个世纪近三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华传统美德给予了持续性关注,形成诸多富有启发性的重要观点。全面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呈现的重要观点和基本特征,对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