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道德相对主义既非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亦非某一时代的道德思潮,而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出现的一种思想倾向。学者们围绕道德相对主义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充满敌意、对立和冲突中推动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众多的道德理论。当代学者不再拘泥于知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研究,而是转向发掘道德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进而重视道德相对主义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道德相对主义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原则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理性能否认知道德原则、道德原则能否摆脱道德实践上的冲突.先秦儒学理清了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原则的仁与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礼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澄清了道德相对主义因混淆两者而带来的混乱;先秦儒学并未像道德相对主义那样认为道德原则无法通过理性证明因而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德原则是明证的,其落实依旧需要理性的认知;在实践上先秦儒家主张行权返经,强调在道德原则统摄下所作的变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德纷争.先秦儒学智慧是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略谈道德相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道德相对主义割裂道德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否认道德的客观标准和道德普遍性的理论实质和实践危害给予了分析批判,指出其对于我们引导人们明辨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批判道德实在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道德建构主义的方法。道德建构主义的方法认为正义原则是道德主体在原初状态的程序下建构的结果。与道德实在论相对,道德建构主义主张正义原则的建构特点;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道德建构主义主张正义原则的客观性。罗尔斯对于道德建构主体的设定具有高度同质化的特点,对于道德客观性的论述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宽容的要义在于包容道德生活中的他者,即包容持有不同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判断或具有不同道德行为表现的个人或群体。道德宽容的客观前提是人类道德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分歧。道德宽容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它既不是道德武断,也不是道德纵容。道德宽容的限度是勿纵恶或勿跨越善的边界。伦理相对主义是道德宽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蕴含了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理清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及其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后现代的道德与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道德相对性表现为道德准则规范具有具体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相对性中渗透了道德绝对性即存在普遍的、共同的、不变的道德价值.道德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相对性而否定了绝对性.但道德相对主义基于道德相对性的某些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正确理解道德相对性在道德实践中有重要意义.个体道德自主性的提高,既要把握绝对的道德价值观念,同时需要把握道德的相对性以提高具体情境中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界对道德相对主义与个人中心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应特别注意抵制道德相对主义与个人中心主义,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严肃使命  相似文献   

10.
重新思考马克思与正义:希腊的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马克思思想具有希腊的维度,古希腊伦理哲学中的本质主义、目的论和正义这三个要素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在作者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本质主义和目的论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密不可分.而马克思对正义的看法则深受伊壁鸠鲁的影响,即将一种历史的维度引入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正义问题上采取了"有限相对主义"的立场,即认为资本主义就其本身来看是正义的,但是从社会主义的立场来,这种正义又是有限的和不足的.正因为历史地看待正义问题,所以马克思又用道德的语言来谴责资本主义.作者认为,这种"有限相对主义"和用道德的语言抨击资本主义之间的张力并不像某些学者认为的是一种矛盾,而是马克思处理问题的一种辩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伍德、米勒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 的立场,无法确立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规定”,最终必定会走向“道德相对主义”,进而否 定对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进行道德评价的合法性。实际上,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描述了 道德相对性现象,并且反对道德普遍主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语境中,非常明确地 给出了各式各样的道德判断,且把生产力作为道德标准的共同尺度,并内含着一种“道德进 步”的信念。因而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也不是“元道德的相对主 义”,更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批判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余红 《现代哲学》2002,(3):103-107
冲突一词在语言表达中其实有两个很不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一种用法是:冲突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的逻辑真理性冲突;另一种用法是:冲突的价值欲望不能同时满足的现实选择性冲突。本文对冲突的两种意义及用法进行了区别,分析了这两种冲突的意义和用法在道德善恶判断中的联系和混用,并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多元主义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与生活的关系及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生活需要道德、包含了道德但并不等于道德,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生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道德生活是一种属人的或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并渗透在物质生活之中引导和规范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有意义和价值并能予以价值评价的生活,是一种主体自由意志自觉自为并能进行道德选择的生活,是一种通过道德意识表现为道德关系涵盖一切道德活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相对主义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有多种,并且不同的作者把相对主义与实在论、客观主义、基础主义、理性主义、绝对主义、普遍主义做各种各样的对比。本文区分有关相对主义的语义学概念和认识论概念,考察了跨文化的相对主义和跨理论的相对主义的各种主张,对局部合理性和全局合理性观点做了比较研究,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出发,为温和的相对主义提供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伦理学家布兰特和罗尔斯,一个注重现实的伦理道德规范,一个深究善的合理性之所在,都是既诉诸现实的人类理性、又关注社会生活实际,但分别独特地阐明了善恶规则的多元性与道德善的合理性,并致力于解答个人与社会、功利与道德、情感与理性、个人的自由平等与社会公平正义等的矛盾统一.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理论极富启发意义,而缺乏历史观的共同缺陷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相似文献   

16.
“俭”的道德价值——中国传统德性分析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俭 ,是中国古代各种德性的基础。俭的道德价值 ,表现于修身、持家、治国三个方面。俭是一种中道 ,既不同于奢侈 ,又不能归结为吝啬。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俭德的存在是与市场主体的经济理性相吻合的 ,但应正确把握消费与节俭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来扬弃传统俭德。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 ,节俭已从主要是个人的、家庭的德性上升为一种人类整体的德性 ,从一般生活的层面上升到人类生存境遇的层面 ;节俭与否不再仅仅与生活质量的好坏有关 ,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 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 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 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 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 (1)道德绝对主义比道德相对主义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认知推理影响。(2)厌恶情绪比中立情绪启动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情绪影响。因此, 道德直觉判断会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程海东  胡孝聪  陈凡 《哲学分析》2024,(1):174-185+199
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的目的是让它们在道德实践中与人类和其他智能体更好地相处。目前主要有四种建模策略:隐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混合式。但是这些策略存在技术层面的困境,如设计范式、道德转译和算法黑箱等问题,并且在社会层面上也难以应对伦理对齐的困境。这是因为现行策略认为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实践中发挥着线性作用,能够独立实现某种外在的道德规范,从而将人工智能体从实践中隔离出来。采用分布式道德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将人工智能体置于多智能体系统中,可以在人与人工智能体的交互式道德实践中形成开放、包容的道德规范和分配式道德责任。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消解现行策略的困境,还能够促进人工智能体与人类之间形成道德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论根源.其中,诺斯替主义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探索路径的独特性;立足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反理性、挑战原则主义;承认道德异乡人,构建次级相对主义以及对人内在精神本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源于对多元文化图景的因应,道德相对主义主张,任何道德观念的正当性都只是相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群体而言的,因而并不存在跨文化的评判标准。在坚持多元文化主义的合理性的同时,学者们提出道德底线主义的观点来寻求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识。在道德实践中,相对主义的立场并不会简单地成为各方的首要的选项。道德相对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面临着内在的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