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私的施与     
在施与上,主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他总是存着怜悯的心肠医治有病的人,帮助贫苦的人,安慰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耶稣的无私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自私和吝啬.  相似文献   

2.
自爱,是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珍重及争取实现自己利益和理想的意志或努力。它包括对自己的生命存在、社会价值的肯定和一切对自己有益的他人或事物的关爱,包括对自己的正当权利的维护。它对人的安身立命、交往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起始点。在人群中,自私者和自恋者最讨人嫌。相反,自爱的人最招人喜欢,他们是人际交往中的“如鱼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饼     
周志治 《天风》2008,(12):24-25
主耶稣在他最后的晚餐时,设立了圣餐礼。他擘开手中的饼,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太26:26)他是以饼来表明他的生命,正如饼是门徒的身体之需,他的生命是每一个人的灵性之需。我们守圣餐的时候,会看到牧师高高举起被祝圣的饼,这个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饼表明耶稣的身体,是为我们众人舍的。我们恭守圣餐,记念主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他生命的擘开是为了赐给我们永生之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思想我们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主耶稣对我们生命的应许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非常喜欢一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句话平实、美丽而深刻!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而易见的关系和人生在世最自然最根本的需要。生活在生命与生命相互维系的氛围里,别人需要我们或我们需要别人,就象维持生命的水对整个人类是必不可少的一样至关重要。如果身边的人都弃我们而去,我们的生命将何以为继?有些人在生活不如意时,会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以为他对自己的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其实这是极端自私和残忍的表现。天主用爱救赎了人类,为了我们的重生,他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使我们藉着他的痛苦和死亡得到生命…  相似文献   

5.
陈贤君 《天风》2007,(10):38-39
“通过他们的爱,使我在基督里一样好处都不缺,我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神要籍我的身体彰显他的爱,使弟兄姊妹们通过服侍我来服侍主耶稣,通过爱我实践他们对基督的爱。”  相似文献   

6.
张玲 《天风》2022,(3):54-56
基督教神学家、灵修作家卢云说牧者是"负伤的治疗者",牧者个人的伤痛经历能成为他人的安慰、医治和帮助,这正是主耶稣受苦的生命样式. 作为教牧人员,我们要面对教会日常繁多的事务,参与弟兄姊妹生命中"迎来送往"的悲喜时刻,陪伴他们度过伤恸幽暗的日子,还要面对和处理教会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有时会被误解或中伤,常是身心疲惫,还要在主道中自省,认识自己的亏欠失败、软弱跌倒??牧者的处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教会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经文:可6:30—44;约6:5—14 圣经告诉我们,主耶稣传道二三年后,信徒越来越多,主不但自己传道,也差遣十二使徒出外传道。圣经虽然没有记载使徒到过多少地方,一天讲几堂道,却指出他们回来汇报完工作以后,主耶稣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6:31)这一方面让我们看出他们是多么忙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出主耶稣多么爱工人,他关心工人、体贴工人,要工人在繁忙的工作后歇一歇,以恢复体力,耶稣真是最好的主人。这时各城的信徒虽然刚刚听完道,灵里却仍觉饥渴,他们希望  相似文献   

8.
不要忧虑     
魏悌香 《天风》2010,(8):9-10
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忧郁,严重地威胁到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怎么办?请听主耶稣的话:"不要忧虑!"  相似文献   

9.
叶子 《天风》2004,(8):6-7
马太福音5章13-16节是主耶稣关于基督徒应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的教导。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上面的经文中主耶稣要让我们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应该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与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应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主耶稣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世上光。既然主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那么我们就要对盐和光的特点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自己排队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人都排队。自己插队的时候,又希望别人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是君子,希望所有人是君子,自己是小人还希望所有人是君子——这样好放过自己。遵守和打破,就像是人性的两面,不是左右手互搏,而是左右手彼此妥协和投机。对他人铁面无私,对自己网开一面,人的自私就在于此。在责人和责己方面,严重不对等的逻辑本身,体现的就是这种自私的聪明,以及,聪明的自私。  相似文献   

11.
忠心的人     
王嘉玮 《天风》2001,(8):12-13
从这两处经文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使徒保罗的教训,还是主耶稣的教导,都给了门徒一个清楚而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心。主耶稣以我们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的仆人,保罗则以我们是基督的执事,是上帝奥秘事的管家。其实,不管仆人还是管家,或是其他什么职分,忠心都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忠心的人使人感到可靠、安全、稳妥,没有人不愿与之相伴、为友,而上帝在他永远的救恩计划中也是寻找这样的人与他同工,把重要的责任托付与他们。圣经中不乏一些被上帝所喜悦的忠心之人,他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这些参与事奉的主的工人树立了忠心的表  相似文献   

12.
拥有真爱     
张笑坤 《天风》2002,(7):25-25
当我们仰望耶稣圣心像,面对那容纳、敞开的胸怀,那被刺冠穿透的圣心,那圣心燃烧着炎炎的爱火,能否想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上对天父说“你为什么舍弃我”的痛苦呼唤? 反省自问,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爱心”是世俗的、自私的,仅仅是对“自身”有所裨益的。具体地说,我们圣善的祈祷爱心,我们谦卑的服务人群的爱心,我们理解、关怀、给予他人的爱心,我们让基督的博爱充满世界的爱心,被不断膨胀的欲望驱使的爱心,不断去吃、去买、去占有的爱心,去使用无生命价值的消费的爱心,为名誉、权利、地位所支配的虚荣的爱心,说到底,被设法为自己争取更多,他人有,自己也要有,他人没有  相似文献   

13.
愿神赐福     
黄枫 《天风》2003,(3):9
人是神所创造的,平安是神所赐的。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主耶稣来到世上,作为神人中保,使我们与神和好。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使人知道他就是我们生命的主,只要我们信靠他,就必得着永恒的生命,得着平安。  相似文献   

14.
赵元灏 《天风》2006,(2):12-13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相似文献   

15.
灵程八级     
读经:马太福音5章3至10节。 我们常称马太福音5至7章为“登山宝训”,是主耶稣宣布天国的宪法。5章开头这一段,通常称为“八福”,好像是八种福,或八种有福的人。但细心研读。深觉是主耶稣说明天国子民应有的属灵资格。清注意3节的第一福,主耶稣就说:“天国是他们的。”到10节的第八福,主耶稣又说:“天国是他们的。”可见八福是始终联  相似文献   

16.
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无疑应该具备批判精神,所谓批判精神,就是一种敢于怀疑已有结论,大胆探索新知的人文素质。没有它,我们无法找到自己的生命方向,也无法实现对他人的超越。然而,许多人一谈到批判精神,立即想到的是用哪一种方式批判别人,他们惟独没有想到一个人在批判别人之前,首先要学会“批判”自己,即先对自己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天风》2003,(5):1-1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的一个不变命题,即是同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丁主教明确的命题,实际上也是让我们重新进入到圣经.教会。神学等层面去不断地以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思考。当我们因着“复活的生命永不朽坏”、“马大伺候主”等讲章来回应此命题时,我们看到,复活使我们被主改变而有主生命,成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学会像“马大伺候主”,就是从她身上见证主耶稣作众人之仆,服事众人的确据。因为“真正的信仰在生命被主改变的那一刻”,则注定要让基督徒生命焕然一新,并最终活出基督新生的样式。  相似文献   

18.
同饮生命泉     
吕德志 《天风》2003,(10):12-13
经文:约6:36,诗90:12 我们在理解生命,欣赏生命的同时,去爱,去感悟,去体会,去思考,因着认识耶稣,把我们短暂、脆弱的生命,融入到主耶稣基督永恒的生命中去,使我们的人生因主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下面从三个方面分享。  相似文献   

19.
李钦峰 《天风》2011,(7):11-12
伯大尼在圣经中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地方,在圣经中多次记载了伯大尼,伯大尼距耶路撒冷约有1.5公里,圣经记载主耶稣曾经9次光临这里,并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脚踪。主耶稣为什么愿意到伯大尼呢?我想是因为在伯大尼有服侍接待耶稣的家庭,他们用服侍的心表达对主的感恩之情,也同样留给我们美好的见证和榜样。  相似文献   

20.
宁望 《天风》2006,(17):8-9
葡萄树有许多枝叶,受太阳的光照,发生光合作用,产生营养,流通到枝子,枝子才能结果子,照样,信徒要得到基督生命的供应,才能结出属灵的果子来。经文:约15:1-8一、一个生命的比喻主耶稣讲真葡萄树的比喻,是一个生命的比喻。旧约圣经把以色列国比作耶和华所栽种的葡萄树,可是他们不结果子(参结17:7-10)。新约圣经中,主耶稣自称是真葡萄树,信徒是枝子,要结出果子来。旧约以色列人所没有成就的,新约的信徒靠着主都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