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学者档案伍贻业Wu Yiye1935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教授,从事明清史、方志学史和宗教研究。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顾问及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等职。著有《励精图治的康熙皇帝》《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文献谕旨卷·章奏卷·檄文卷》《秋瑾》《中国回族史》(合编)《中国回族大词典》(合编)《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至道无余蕴矣:梁漱溟访谈录》等。在《历史研究》《读书》《西北民族研究》《回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3.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李存山数年前,我曾在《管子学刊》发表过两篇关于《内业》等四篇的文章,即《〈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1987年创刊号)和《〈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1989年第2期)。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  相似文献   

4.
读了方克立同志的文章,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方克立同志有一些基本论点跟我并不对立,而且很接近。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研究了许多同志对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关于孔子论仁那一节所提的意见,作了一些解释,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题目是《关于一个理论问题的质疑与请教》,发表在《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三期。一篇是关于历史问题的,题目是,《关于孔子仁的思  相似文献   

5.
陆剑杰,男,1935年生,江苏海门人。现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南京社会科学》杂志主编。著有《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分析》,《19—20世纪的中国之命运——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基本规律研究》(待出版),主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透视》、《实践的唯物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发表《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机制》、《社会生产结构学说的选择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等学术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周恩来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一、有关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的探讨 周恩来早在南开学校念书时就写过两篇哲学作文:《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熟是,试言之?》(1916.3)及《诚能动物论》(1916.5)。第一篇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篇讲社会意识的作用问题。这两篇都是在他接受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前写的,其观点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以后,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给同学  相似文献   

7.
史維国先生在《哲学研究》(1963年第6期)发表一篇討論历史研究方法論的文章,涉及到我的两篇习作:《試論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新建設》1962年3月号)和《关于李自成杀李岩的問題》(《江海学刊》1962年11月号)。史先生肯于对我提出批评和帮助,非常感激。但讀过之后,却发现史先生的批評,很不实事求是,而且在方法論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错誤,有必要加以澄清。写在下面,向史先生請教。  相似文献   

8.
韩宇娇 《管子学刊》2013,(4):113-117
清华简自公布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皇门》是第一本整理报告中的一篇,其内容和传世本《皇门》篇大体一致,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篇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发表。本文从文字隶定与释读、简本《皇门》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成文时间及背景等几个角度,对清华简《皇门》篇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和评介。  相似文献   

9.
洪晓纯 《天风》2023,(3):45-46
<正>作为第一部新教中文“联合圣经”,《委办译本》(Delegates’ Version)在圣经汉译史上享有特殊地位。该译本酝酿于《南京条约》签订后,即“五口通商”之后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权利被合法化、赴华宣教人数快速增加的时代背景之下。1843年8月至9月,来自英美两国多个差会的新教传教士齐聚香港,为筹备一部能被广泛接受的圣经汉译本而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译者委员会被选举出来,基本的工作规范也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我国东南沿海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城市。全市8.4万少数民族群众中,90%是回族。由于历史原因,南京回族与全国各地的回族联系紧密,影响重大。因此,做好南京回族群众的工作,直接关系全市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对保持全省的民族团结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围绕尊重和保护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解决好清真饮食、殡葬服务等问题,一直是南京市民族工作的重点。2001年,南京市制定并出台了第一个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该条例在贯彻实施的三年中,对保护、规范、促进南京市…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出版180周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7单位于1987年12月27日—31日在南京联合召开《精神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研讨会。全国13个省市的哲学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贺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题为《我研究<精神现象学>的经过》的书面发言。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召开。会议是由《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丛书编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同志与会,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 与会同志从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并认为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观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讨论中的两个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禁藏》是一篇逻辑严密、首尾完整的经济论文。如同《牧民》、《五辅》、《侈靡》《轻重》诸篇《管子》书主要篇章一样,作者不是就经济谈经济,而是熔政治、经济于一炉,同时阐释了自己观察、分析政治、经济问题的世界观——哲学基础。作者以这样两句颇富哲理性的两段话开篇: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一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1日至1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三十七个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代表共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记要如下: 一、关于《唯批》一书的评价问题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是否存在着一个列宁阶段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具体历史环境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主要是确立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5.
赵文媛  刘成 《学海》2006,(1):194-196
2005年3月4日至6日,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关于和平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人类历史上的对抗、冲突与化解”。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门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和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毕晓普女士、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女士、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兵教授,以及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挪威等国家的50多名学者与会并提交论文40多篇,对和平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富于启迪性的观点。和平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学术界对什么是“和平”这个核心概念尚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孙开泰 《管子学刊》2005,(2):104-108
我在1983年1月27日《北京晚报》上写过一篇小文《范蠡的老师计然》,今天看来也还很有意思。这里涉及关于《史记·货殖列传》:“范蠡计然”如何断句的问题。中华书局《史记》标点本是这样断句的:“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而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则是另一种断句:“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两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对于文义就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前者认为计然是人名,是范蠡的老师。而后者则以为计然是书名,是范蠡的著作。其实这是个历史上早就有争论的问题。我想就此问题再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8月下旬举行的“海峡两岸齐文化学术讨论会”上,我作了关于《管子》轻重理论的简短发言。因时间关系,未能作深入的讨论。现草此文,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以期有利于讨论的深化。一、《管子·轻重》同《管子》其他各篇不属于同一经济思想体系《管子》各篇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多数学者的共识。我想进一步指出的是,《管子·轻重》同其他各篇,不只是一般的不一致,而是属于根本不同的两种经济思想体系。今本《管子》为刘向所编。刘向将《管子》各篇分成八个组,第七组是《管子解》,这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决定1982年在干部中开展哲学学习。为干部学习哲学作准备,四川省党校系统于1981年12月20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毛泽东哲学著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三十四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教学提纲二十三篇。会议着重讨论中央关于1982年学习哲学的通知所列举的毛泽东八篇哲学著作。同时还讨论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后写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三篇哲学著作。通过对十一篇著作的学习和讨论,分别写出教学提纲,作为1982年全省党校哲学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早产的胎儿。我决计把这篇并不成熟的文字抛到学术界,是因着两个不无衷曲的考虑:(一) 牟钟鉴①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以下简称《命运》)一文中,对我的《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载《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以下简称《特质》)一文提出诘难后,经由我的答难(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文章《答牟钟鉴》),再次向我提出了诘难(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文章《澄清与探讨》,以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广錩 《法音》2001,(9):15-25
一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这个选题是199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江溶、刘方等先生提出的。经该社上报后,被列为新闻出版署“八五”重点规划“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具体操作则由我与袁坚同志主持,并在1990年至1994年之间,组织了三十余位学者集体撰著而成。最近,江溶先生打来电话,通知说《中国佛教文化大观》将于2000年上半年内出版。并提出:虽在1994年撰著完成时我曾经为该书写过一篇《定位与坐标》,作为跋文,但距今已经六年。值此世纪之交,希望我再写一篇跋文,对中国佛教的将来作一番展望。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