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晓东  冯晓杭 《心理科学》2006,29(5):1137-1140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小学2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儿童年龄大小,启动掌握目标都可以有效地促进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知觉与回避型表现目标存在交互作用,在回避型表现目标启动条件下,能力知觉低的儿童迁移成绩较差。儿童自身的成就目标取向未对迁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 《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3.
类比迁移在人类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学科问题类比迁移的相关研究仍不充足。本文以数学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了问题相似性、被试特点(年级、元认知监控)对数学问题类比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源靶问题间的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类比迁移的主要因素,它既促进正迁移,也容易导致负迁移;不同年级被试解决数学问题成绩差异显著;被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实时元认知监控与该问题的解决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270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探讨了小学儿童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儿童类比问题解决质量的发展方面,不同年级儿童差异显著,四年级儿童成绩最好;而儿童类比问题解决速度则随着年级增高而加快;(2)儿童类比策略发展更符合混合模型;随着年级发展,儿童初级、中级和高级类比策略运用逐渐增加,而非类比策略运用渐少;儿童类比策略发展的“飞跃”发生在四到五年级之间;儿童策略运用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竞争性、适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介绍类比迁移的概念、阶段、影响类比迁移的因素 ,以及研究类比迁移的意义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了类比迁移的三个重要理论 :结构映射理论、实用图式和示例理论 ,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类比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在介绍类比迁移的概念、阶段、影响类比迁移的因素,以及研究类比迁移的意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类比迁移的三个重要理论:结构映射理论、实用图式和示例理论,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考察了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对90名小学4年级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问题解决的质量上,学习能力具有显著制约作用,学习能力越高,问题解决成绩越好,而知识经验作用不显著;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作用均不显著。(2)学习能力对问题解决策略运用的总体分布、高级类比和非类比策略运用具有显著性作用。(3)不同知识经验对策略运用总体分布及高级类比策略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类比迁移的三种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庆林  王永明 《心理科学》1998,21(6):55-551
类比迁移(analogocal transfer)是用熟悉问题的解决办法去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问题解决策略。用来进行类比迁移的熟悉问题被称为源问题(baseproblem),要解决的新问题被称为靶问题(targetproblem)。类比迁移是通过对源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和综合而获得一个图式规则(schematicprinciple),并成功地把这一规则运用于靶问题而实现的。在类比迁移的加工过程中,图式规则的获得和提取是最关键的因素。关于人如何获得和提取图式规则的机制问题,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理论。1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个体由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到相应的认知调控过程的转变。LPP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被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期个体情绪的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者关注幼儿期、童年期、青少期、成人期个体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LPP波幅的变化及其时间-空间迁移模式特征,把不同年龄段个体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与其大脑关键脑区(主要是前额叶)发育状况进行联系,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主题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LPP在异常发展研究中应用,关注大脑发育与激素变化对LPP变化的影响,并加强对LPP调节效应的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规则发现的类比迁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庆林  徐展 《心理科学》2000,23(2):207-210
本研究以小学儿童为被试,证实了在策略提示条件下解决规则发现(合取规则和析取规则)的类比问题时,任务难度和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策略的迁移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在问题解决时主要使用单维检验策略,多数小学儿童缺乏较强的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1.
类比推理这一重要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儿童在未经历过的复杂情况下进行推断和学习。近年来研究者主要从行为研究、计算机模型和眼动技术的角度探究了儿童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在类比推理中的交互作用模式及类比推理策略对类比推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围绕语言标签和物理表征两方面对儿童类比推理进行了干预研究。儿童类比推理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方法、关注类比推理各加工阶段影响因素及加强儿童类比推理策略的干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李美佳  庄丹琪  彭华茂 《心理学报》2018,50(11):1282-1291
采用2年龄(老年/年轻)×2表面相似性(高/低)×2结构相似性(高/低)三因素混合设计, 考察表面信息和结构信息在基于问题解决范式的类比推理老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老年人的类比推理成绩显著差于年轻人。源问题和靶问题的表面相似性和结构相似性的提高, 会促进个体检索源问题, 并提高推理质量。对于老年人而言, 表面相似性更重要; 对于年轻人而言, 结构相似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随机抽取180名3~11岁儿童,采用几何图形、关系图形、词语、数字、故事五种材料,考察儿童类比推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1)4~5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类比推理,类比推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呈上升趋势;(2)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3)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不受材料影响,具有一定稳定性;(4)小学高年级儿童类比推理发展水平较高,学前儿童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典的A:B:C:D范式,设计两类难度不同的图片任务,依据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从等级复杂性和水平复杂性角度分析任务难度.在此基础上,选取5~9岁115名儿童探讨两类任务上类比推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1)儿童类比推理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有:充分意义上掌握了类比推理、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不能类比推理和不确定情况类比推理,其中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是复杂任务上所特有的.(2)简单、复杂两类任务上,随着年龄增长,5-9岁儿童充分意义上掌握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上升,不能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下降.此外,复杂任务上,随年龄增长,部分完成类比任务的人次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在简单任务上,前运算阶段儿童已具备了类比推理能力;但在复杂任务上,儿童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