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回艰难处境立信仰终不改622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636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和其它西亚地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在穆斯林统治下,犹太人要交纳特别的人头税和土地税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宗教自由得到保障。8世纪初巴比伦犹太教教长与拉比学院将《巴比伦塔木德》推广到各国犹太社团,遵守共同律法传统与生活方式,但激起一些犹太人的反对。761年巴比伦人阿南·本·大卫创立了卡拉派。“卡拉”是希伯莱语“诵读”之意。因此卡拉派亦被称为“精读《圣经》派”。阿南谴责遵行《塔木德》的犹太人曲解犹太教教义,用…  相似文献   

2.
有关各方立场的变化一、以色列有关耶路撒冷地位的立场变化以色列的政策也不是一时形成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实力的强弱在不断调整。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诞生之初的最高纲领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甚至不敢提出建立独立国家,也就没有提出耶路撒冷问题。1947年联合国大会出台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之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处于劣势地位,在国际上也是影响有限,同时,也为了避免刺激阿拉伯国家,他们对耶路撒冷并没有独占乃至得到一半的奢望。当时的犹太代表处曾建议将耶路撒冷国际化。联合国出台…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人最初在西奈旷野流浪时,摩西命令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节日,为人们诵读《妥拉》,传授犹太教的律法意识,每7年为一轮。以色列人离开西奈旷野后,在每周一和周四早上也开始诵读《妥拉》,因为这两天既是集市日又是法庭开庭日,听众很多。到公元1世纪前,按时诵读《妥拉》已形成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境遇的不同,居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诵读《妥拉》的时间不同。前者要一年诵读完一部《妥拉》,后者则要三年读完一部《妥拉》,故有“三年一轮”之说。 现在的犹太人,大多沿袭巴比伦犹太人…  相似文献   

4.
正杨孝柏这个名字,在中国阿拉伯语界几乎无人不知。他毕生从事阿拉伯语教育,不仅在中国桃李满天下,而且培育了为数众多的阿拉伯学生。他编著了多本阿拉伯语教科书。晚年积极参与创办新天方学校,继续培育阿拉伯语人才。他同时投身阿拉伯文学翻译和研究。他很早就翻译了巴勒斯坦诗人艾布·赛勒玛的诗集《祖国颂》(1964),埃及作家陶菲格·哈基姆的小说《乡村检察官手记》(1979),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巴勒斯坦"伊休夫"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为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是以色列立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伊休夫"经济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移民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战争的刺激、委任统治当局宽松的政策、以及犹太人对知识和科技重视等都是重要因素.同时,"伊休夫"经济也呈现出诸如发展不稳定、膨胀主义及劳工运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某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办了一个少数民族班,学生们要求增加阿拉伯语课,结果受到有关方面的阻挠和批评,说什么“我们是公办学校,不能搞宗教活动”。就连政府主管民族宗教的官员也是这种认识。由此,引出了一个如何看待阿拉伯语与《古兰经》的关系问题来。本文就是想对此发表一点看法。仅作商讨。 长期以来,一些人把阿拉伯语与《古兰经》混在一起,因为《古兰经》是阿拉伯语的。于是,一提起阿拉伯语,就是“经”,而“经”又与伊斯兰教联系一起。因此,只要是学习阿拉伯语,就被人们误认为是念经,就是信仰宗教,就是迷信等等。对阿拉伯语的偏见到了何等程度,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众所周知,阿拉伯语也是世界语种之一,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几十个,如埃及、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巴勒斯坦等,人口约有7亿多人。使用阿拉伯语的人数仅次于英语、汉语,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7.
一、应许之地观 犹太教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还体现在被占领土的归属问题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犹太人的“应许之地”观念上。犹太人一直深信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不仅是让其后裔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还给予他们迦南的土地 (后被称为巴勒斯坦或以色列故土)“作为一份犹太民族永久居住和拥有的土地”。《创世记》记载,当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顺从上帝雅赫威的旨意,率本族人从乌尔城迁往迦南时,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将迦南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上帝允诺说:“我要将你现在寄居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哲学     
阿拉伯哲学是公元800年到1300年间,在哈里发封建伊斯兰教国家(这些国家包括近东,中东、北非和西班牙诸国)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说得精确一些,阿拉伯哲学涉及的不只是阿拉伯哲学,而且还有用阿拉伯语撰写成的哲学,因为在阿拉伯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除了阿拉伯人以外,还有波斯人、土耳其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阿塞拜疆人和犹太人。培育这种中世纪东方哲学的精神土壤,一方面是伊斯兰教和神学思想,另一方面是希  相似文献   

9.
犹太教会堂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进行公共祈祷、慈善、文娱活动和研读经书的场所,是犹太人的宗教、教育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心(Synagogue取自希腊词汇synagoge,意为“一个聚会的地方”,是希伯来语Bet Hakeneset的译文)。 无人知晓犹太教会堂的建制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据传,它最初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勒斯坦,但许多学者认为它源自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失去故土与圣殿,又没有领袖人物的犹太人,自行组…  相似文献   

10.
李永和 《天风》2003,(2):14-14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彼得是使徒,当然明白在福音原理下并无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分。在主耶稣里面,大家都靠他的恩典得救,本都是罪人,还有什么洁与不洁?所以他到安提阿时,也跟外邦人一同吃饭;但后来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习惯不与外邦人吃饭,彼得因怕那些犹太信徒,也就不跟外邦信徒一起吃饭了!甚至,连巴拿巴也跟着彼得,与外邦人隔开了。保罗一见他们所行的与福音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而且是非常严厉的责备。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国,是三大洲的交汇处,自古就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人口中阿拉伯人约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叙利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犹太人(Jews)一词的词源相对来说比较清楚,它是由希腊语Ioudais伊乌德人和拉丁语Judaeus犹太人转化而来的。也有人认为它是来自中世纪法语Juieu。约公元1000年前后,在英语中出现了Iudea、Gyu、Giu、Iuu、Iuw、Iew等几个表示犹太人的名词,但最后这些词都演变为Jews。拉丁语Judeaus意为犹太人(Judean)。它的词源则要追溯到古希伯来语Yehudi耶乎迪这个词。耶乎迪是指居住在犹大部落的人。所以,犹太人Jews就是由犹太人(Judahi…  相似文献   

13.
正巴勒斯坦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其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但巴勒斯坦同时也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基督徒。他们尽管是少数,却也在巴勒斯坦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巴勒斯坦穆斯林和基督徒将各自的关系视为"友爱共存的标志",互相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4.
提到犹太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三件事:一是"二战"时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二是无所不精的经商之道,三是独一无二的"家教"。犹太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人看来,既有些"另类",又有些匪夷所思。但正是他们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才使得这个民族以"头脑聪明"、"游刃有余"而著称于世。犹太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惊讶  相似文献   

15.
起来行走     
何介苗 《天风》2008,(10):6-8
犹太人遵行一日三次的祷告:上午九点、下午三点、黄昏日落时。在这些时间里,虔诚的犹太人都会进圣殿祷告。彼得和约翰在申初即下午三点的时候上圣殿去。当他们来到一个名叫“美门”的门口的地方,有一个是生来瘸腿的人,在那里乞讨。犹太人认为,生来有残疾的人,其病根在于父母犯罪,报应所致。这里强调人的罪,如同这个人的病,非人能治。因为,即或天天有人抬他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即或有人救济,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几十年了,他还是瘸子。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一种高贵的风尚,但如果入单单的寄希望干别人的帮助,那是可悲的,也靠不住,人可以帮人一时一事,但人帮不了人一生一世啊。有意思的是,这个“美门”的原文词义是叫得胜的门,遗憾的是几十年来,别人和他自己都无法得胜自己的疾病。在靠人无望的时候,没有信仰的人往往会绝望,而一个信幸的人仙曲滓膏力和盼塑刚今事抽毒沣曲仰望耶稣甚督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语是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也门以及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还是联合国大会使用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目前,我国已同所有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国内从事阿语教学、科研、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翻译等与阿拉伯语相关工作的人员逐渐增多,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穆斯林达2000多万人,有近…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是个崇尚“多子多福”的国家。无论是以色列犹太人还是以色列阿拉伯人,都十分重视家庭,喜欢生活在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里。以色列人喜爱孩子,没有孩子的家庭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不能生育的夫妇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常常遭到同事的歧视和冷遇。相反,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圣经的禁像传统及其被中国开封犹太人与太平天国基督徒所挪用的特殊议题.论文呈现了希伯来圣经的禁像传统,分析了开封犹太人对这一传统的坚持,并能同本地人和平相处的现实,指出太平天国如何以极端的方式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破坏神像的基督教革命派.通过探讨这两个群体对"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这一诫命的诠释与实践,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传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何等重要.这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的宗教冲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