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相似文献   

2.
杨理解 《法音》2015,(2):61-66
<正>很多佛教的大师都异口同声地说慈悲心是人类和一切生命安乐幸福的源泉。例如:国学和禅宗大师耕耘先生说:"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1];星云法师说:"慈悲心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2];索达吉堪布说:"佛教的慈悲观,对现代人来说不可缺少。它虽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样吸人的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气,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6)
一、关于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发扬了佛教积极人世的精神,更能体现佛陀本意;拂去了附积于佛教的各种历史“尘垢”,使人们得以睹见佛教的真面目,功德无量,意义深远。我认为人间佛教不只是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只要立足于人间,目的是为了众生,举凡佛教的精华:般若瑜伽之教,龙树无著之学,罗什玄奘之文(欧阳竟无语),这个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以及以后形成的十宗,都是人间佛教的内容。除非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否则像慈悲、施舍、精进、无我、利他等伟大思想,永远不会过时。人间佛教的提出,使佛教翻开了新的一页。我祝愿海内学人,发幽抉微,把佛学研究推向新高潮。二、关于禅诗《维摩经》:“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禅宗讲“不立文字”“以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2009,(4):72-78
净因法师:目前我想说的是,如何把学术的更专业化。不要把很多大众的东西混进去,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很重要,一般人看不懂没关系,作为一种数据保存,有研究价值。这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个副刊或是心灵版,在国内的空间实在太大了,佛教的资源很多。大家只看到有形有相的佛教资产,无形无相的佛教资源注意的人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认受问题。倒过来说,灵山、海南三亚、法门寺公园花了大量的资金去开发佛教资产,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佛教的力量。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佛教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契机,谁抓住谁就会走到前面。  相似文献   

5.
第三种:佛教思想研究。 佛教思想研究,也需要阅读很多的资料。首先,当然是最基本的佛经,关于早期佛教思想,要读《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等,包括有关佛本生的经典,可能还要去看一下保存在《南传大藏经》里面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10)
前言佛教内宗派繁多,各有其特殊的教义,也各有其特异的认识论。但其中有代表性的,当推唯识说,故本文特以唯识说为佛教的认识论而阐述之。文中所言佛教的认识论,皆指唯识说。一九五三年,笔者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过《关于佛教的实质》一文,曾倡言佛教教义的实质,指以唯识义为内容的认识论,应看作是一门伟大的认识科学,它与现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鼎足而三。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看法,且在见解上更进了一步。现代的各种科学全是向外看,它是从认识的对象客观世界进行研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12)
讲中观学,主要介绍龙树菩萨的思想。因为,龙树菩萨是中观学的集大成者,亦是大乘学派的开山祖师。现在就从他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论》谈起。首先,把“中”字跟大家讲一下,“中”即不偏之义,偏就不对,偏左边不对,偏右边不对;偏说有也不对,偏说无也不对。具体说:“中”就是佛教所说的“缘起”理论,即缘起中道观。大家都知道“缘起”是佛教最基本的学说,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所不同之处,也是与其他哲学所不同的地方。其他宗教、哲学有时也提到缘起的道理,但  相似文献   

8.
正二、佛教哲学、文化艺术、制度信仰等研究1.佛教哲学研究40年来,研究佛教哲学的论文和著作很多,其中不乏具有原创性质的成果,比如赖永海的《中国佛性论》。在进入本世纪以后出版的佛教哲学著作中,有两部著作具有代表性。其一,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该书以中国哲学思想及印度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参照系,以哲学观念和范畴的研究为核心,建立中国佛教哲学的全部体系结构,把它分为人生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三大部分,首次从整体上构建中国佛教哲学的完整体系。其二,杜继文的《汉译  相似文献   

9.
本栏目延请国内佛教学专家方广铝先生主持。方先生治佛教史学与哲学多年,于佛教史籍版本目录尤有心得,是当今有名的敦煌学专家。近十余年来倾力于敦煌佛教遗书研究,奔走于世界各地收藏敦煌经籍的博物馆、研究院,其研究成果被称誉为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方广铝先生关于印度佛教的介绍,利用了较新的材料,显示了较新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国内学者对于印度佛教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会表示疑义。台湾佛教某些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此话说不好,也实在太敏感。1998年10月下旬到11日上旬,笔者应台湾中华禅净协会会长惠空法师邀请,藉出席“两岸禅学研讨会”之机,对平时所思索的问题,有了更为亲切的认识。所谓“第三只眼”,指在政治、宗教与学术的三极格局中,从一个教外学者的视角,发表一点或许是雾里看花般的书生之见。一、台湾佛教的多元化台湾佛教多元化以及主体性,是最近台湾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像现代禅教团理论骨干温金柯,就把“建立台湾佛教的主体性”,作为《现代禅对台湾佛教…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佛教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不同时代的变化。从今天留存下来的经典看,若把早期与后期的加以对比,就可以看到佛教思想发展的脉络。若在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我们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伟大宗教的思想内容与关怀重心在历史当中是变化的,先后不一的。舍利弗本人在佛经中的形像就会给我们以不同的感觉和印象。认真研究过这种内在思想变化的大德僧人与学者都会注意到这种历史变化。 在早期佛教经典中,舍利弗在佛陀的诸弟子中是"大智能第一"、辩才无碍,解义自在,成就八法等等。八法指能闻、能说、能学、能持、能  相似文献   

12.
四封建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论中国佛教宣传得最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孝”,因此孝道便成了中国佛教伦理道德的重心。可以说中国佛教是以孝为中心来展开它的伦理道德学说的。佛教所赖以生存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它的经济基础是以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为前提、一家一户为生  相似文献   

13.
许潇 《宗教学研究》2016,(1):124-128
说一切有部禅数学作为第一种系统性传入中国的佛教典籍,在修(禅定)和学(佛学)两个方面对中国佛教产生影响。后来的中国佛教,不论是对禅的定义,还是对修禅的次第等都基本没有变化,有很多方法都直接沿袭了禅数学的方法。而在义学方面,禅数学的影响更既深且远。禅数学的传入第一次把佛教的蕴、处、界等基本的名相概念介绍到中国,把佛教的话语体系和致思模式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性问题的禅数学、毗昙学阐发,成为中国佛性思想的萌芽,为涅槃学的流行提供了思想准备,大大推动了涅槃学的传播和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佛性思想。  相似文献   

14.
印度佛教本体论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佛教自部派佛教以来,尤其是大乘佛教,重视对宇宙万物的终极本质、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众生的本原和成梯的根据等问题的探讨和阐发,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本体论学说。印度佛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本体哲学思想也随之不断发展,前后变化很大。本文拟就印度佛教的本体“实有”说、本体性空说和本体心识说三个主要的本体论学说类型的内涵与演变,作一简要的论述。一、本体“实有”说释迹牟尼创立佛教时,并不关心,也没有讨论作为实体的“我”是否存在的问题。他主张“无我”,要求“离我执”,是指不要执着“我”的观念,“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陈星桥 《法音》2003,(9):20-22
十、僧人与养生养生之道不仅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知识或认识问题,最重要且更困难的是能否实践以及如何实践的问题。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但由于各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因而对养生的认识和实践也就很不一样。也可以说,不同社会职业的人,其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也会有所不同。如前所述,佛教的养生之道既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它由一类特殊的社会成员———佛教的高僧大德和广大信徒在实践佛教的教理教义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探讨佛教徒———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养生问题,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佛教…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文中佛教术语很少,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缺少正面的推进,否定二者关系者往往对佛教经论了解不多,对于当时的佛教思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本文从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来具体讨论佛教的影响。《文心雕龙》中对于般若思想的高度肯定、对于"圆鉴""圆通"等分析立场的强调,体现了般若思想对于《文心雕龙》观察视角的影响。《文心雕龙》的分析方法,主要受到毗昙学的影响,刘勰通过僧祐受到了僧柔借鉴毗昙学的方法讲解经论方式的影响,并把它运用到《文心雕龙》的创作中。毗昙学关于自相、共相、摄、不摄等分析方法在《文心雕龙》中也有相当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省内25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就佛教来说,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在云甫均有分布和弘传,故称云南为“佛之齐鲁”。巴利语系佛教即市传上座部佛教,过去被称为“小乘”佛教。云南省傣族等少数民族所信仰的佛教,属巴利语系,它和北传的“小乘”佛教老教义学说上都有不同的发展而各具特色。傣族100余万人口,布朗族有6万人口,崩龙族有l.3万人口,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阿昌族有2万人口,侗族有30万人口,部份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居住在云南边睡,由德宏州到…  相似文献   

18.
佛教是源远流长的人类精神资源 ,它在漫长的文化累积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地层”(福柯用语 ) ,这些“文化地层”触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不同层面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 ,这些“文化地层”就构成了一个个专论性的研究领域 ,比如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艺术、佛教逻辑学、佛教心理学等等。当今的佛学研究已越来越从通论性的教史、教理之研究进入到这种专论性的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王月清博士的新著《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6月版 )就是这种佛教专论性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佛教伦理学。《中国佛教伦理研究》以中国佛…  相似文献   

19.
略论佛教“气功”四陈星桥三、佛教“气功”与医疗保健祛病强身乃至怡情养性、延年却老,是各种气功具有的最基本的功用,也是现代气功修炼者共同的目标。佛教徒虽然认为由地水火风组成的四大之身无常、苦、空、不净,但同时也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借假修真和弘扬佛法...  相似文献   

20.
“让他们去唱唱歌跳跳舞他们又不愿意,我就想给他们盘一个店,起初说弄个裱画店,结果裱画店没起来,倒是把佛事用品店开起来了。”欧阳璞石说,“那时我已经学佛好多年了,常年在外写生,请了很多佛教用品在家,开个佛事用品店也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