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他心知问题包括:我心以外是否有他心存在?如果有,如何证明?我们能否认识他心及其活动、过程、状态和事件?如能认识,是怎样认识的?其基础、根据、性质和过程是什么?等等。民众心理学把他人的行为尤其是他的言语行为,作为认识他心的途径。但是,我们只能得到关于自心的经验,对他心没有确切的知识,因此一般的概括、推知何以可能,成为他心知问题上的最大难题。围绕这一难题展开的观点有:类比论证:即根据他人行为与我的行为的类似性,类比推理出他心;行为主义论证:即认识他心等于认识他人的行为倾向;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只要…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有关文化问题的讨论中,某些观点有一个没有明确提出来论证的理论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它的文化,它不仅以文化与动物根本区别开来,而且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也以不同类型的文化而区别开来。例如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是:中国与西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一个是主客二分的文化。这个前提能成立吗?这涉及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关系,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文化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否则,各人所理解的文化各不相同,问题就无法讨论下去了。事实上人们对文化已有比较…  相似文献   

3.
一、对立统一规律能归结为“A是A又不是A”吗?黑格尔提出思辨逻辑的确是对传统逻辑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一种否定。他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但没有加以全盘否定。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第一,是否一切辩证矛盾(对立统一)都是逻辑矛盾(一命题及其否定的合取)?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能归结为逻辑矛盾吗?第二,是否一切逻辑矛盾都是辩证矛盾?例如,设想写一部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是黑格尔《大逻辑})或树。逻辑》中的话的逻辑否定;反之亦然。黑格尔的著作与这本想像中的著作都是片面的,只有这两部著作合在一…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文化主导的社会里,人们将支与收、得与失看得极其重要,任何一次消费、任何一次投资,最先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达到高效益?是否得大于失?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基督徒信仰的追求和属灵的生活也时常用消费的心态来面对。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崛起于本世纪中叶并在当代西方愈益走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近来成为我国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从哲学上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发展的关系、现代“哲学革命”与辩证法理论的关系,也为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所关注。诸如:“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思维条件是什么?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是否可以归结为多元化?在思想的传播、接受与构建以及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语言(语词、指称、指谓)、隐喻、符号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看待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伴随着所谓“意义统一性的失落”、“上帝之…  相似文献   

6.
编后语     
《法音》1994,(10)
佛教自诞生之日起,即以无可抗御的精神键力,在人群中传播普及,并迅速流布世界,所到之处,即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文化本身更呈现出各具特色、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寻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轨迹,我们不禁要问:佛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并非通过征服和殖民,而是通过和平传播,何以能使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接纳它?在与以儒道文化为代麦的中国固有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中国佛教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近代中国佛教日趋衰落的原因何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对我们有何启…  相似文献   

7.
周瑾 《宗教学研究》2005,1(3):110-117
身体的问题,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在人的自我理解、交互理解与世界理解、终极理解中,身体都是不可或缺的维度.如何看待身体,如何把握身心关系,实可彰显出各大宗教的不同特质.对于婆罗门教/印度教传统来说,多层次的身体容器中含藏着神圣的种子,通过特殊的修炼技术达到身体的圣化,就能亲证"梵我合一"的神圣境界.这与中国古代身心思想颇可相互印证.从身体的角度去观照印度教传统,当能提供新的线索,展现新的面相.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跨世纪发展的思考编者按:面临千年之交,传统中医将何去何从?若能发展,又当如何走下去?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关系究竟怎样?……所有这些,不只是高层决策者所关心、中医界资深专家教授所思索的,更是年轻中医所热衷讨论的话题。鉴此,上海中医药大学医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是否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中介过程是否受班级氛围的调节,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52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中学生内疚感量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和欺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冷酷无情特质显著正向预测欺凌行为,道德推脱和内疚在该过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降低冷酷无情特质对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疚水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亦可以抑制道德推脱对欺凌行为的诱发作用。这表明,冷酷无情特质是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干预高冷酷无情特质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减少其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此“人心”应作人格解)。出生不久的婴儿,尚无所谓人格,个个天真颟顸,活泼可爱,长大后却千差万别,有的成为伟人英雄,有的沦为恶棍罪犯。人格如何形成?何以有种种不同?什么是合理的人格?人格是否可以自由塑造?这些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佛学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家独特的解答。 关于人格何以形成、何以有种种差别,西方心理学家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集体主义理论特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理论界分歧颇大。有人把所谓个人从属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这一观念奉若马克思集体主义理论的要旨。也有人把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与集权专制,扼杀令性、甚至与法西斯混同起来,从而作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结论。这两种认识确实有着根本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对马克思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理论的特质失去应有的把握。为了辨正误解,回答责难,有必要联系马克思对于原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评价,考察马克思集体主义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一 一次,在公园,见一种花出奇的大,便问公园管理员,这花结的果一定很大吧? 而公园管理员告诉我,这花是结不出果的。我问为什么,公园管理员说,把心思和力气都用在开花上,又如何能结果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思想史中"身体观"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评介日本中国“身体观”研究著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身体观研究的三个新视野: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呈现的“身体”与作为展现场所的“身体”,并指出中国文化中身体之“内外交辉”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庞朴教授根据文化不断融合的多种动力将中国思想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受此睿见的启发,我想要探索文化碰撞和融合的某些方面;我将把思考的重心集中在儒家传统的创造性主题上,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儒学如何从文化碰撞中获益,特别是历代儒生如何创造新的儒家学说去应对他们时代的危机?我们能从这些转化和再创儒学传统的努力中学些什么?当今中国的研究课题是否继承了这种文化复兴传统?这类当今复兴传统的研究是否有一个特好的例子,而可以引起在当代东亚关注类似文化价值观的人?  相似文献   

16.
济群 《法音》1996,(11)
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戒律在现代僧团是否具有实践价值?今天的中国佛教是否需要戒律?如何看待戒律?如何发扬戒律的价值造福人类?这是当今僧团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同志:“你们写的完全正确(指支部委员会致斯大林同志的信),只是没有说全。在批判部分可以说得更多一些。你们的评价是正确的,只是太软,不够劲。”斯大林同志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力量吗?能对付得了吗?”,他就此回答说:“如果你们有力量,那就应该进攻。当人们力量不足的时候,那就作准备。”斯大林同志:“他们(即德波林派)在哲学、自然科学和某些微妙的政治问题上占据统治地位。应该善于理解这一点。在自然科学问题上,鬼知道他们搞了些什么,写些关于魏斯曼主义之类的东西,而这一切又冒充为马克思主义。应当把哲…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陈巍 《心理科学》2021,(1):30-36
具身认知观念试图强调心智是根植于身体的,身体经验会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对于心智与身体的对话是如何进行的?身体通过何种渠道如何影响心智?等问题困扰着具身认知的支持者。传统的具身认知研究遭遇可重复性危机,身体状态改变影响高级认知的结论受到质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感受与身体表征、具身情绪以及社会认知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内感受很有可能在身体加工和高级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亚文化的特质及其作用与变革胡宁生一、“族──群主义”与东亚文化的特质“族──群主义”是一种力量极强的主体文化与潜在文化观念。它崇尚以家族为圆心、以同宗、同乡、同学为吸附层的群团,它所主张的是一种介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伦理价值取向。“族──群主...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否能够改变文明,就像人类一样,个人或家族经历中曾被抑制的因素会留下印记,甚至会在当今引发混乱?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假设:以往未解决的冲突和“被遗忘的”,即被抑制的渊源会在当下以不满、冲突和激情的方式重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