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  相似文献   

2.
林辉辉 《天风》2006,(16):32-35
“朋友”,何等亲切的一个名词!可如今,人们提到这个词时,往往在亲切中又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成份。法国谚语说,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而在犹太人观念中,他们则认为“没有朋友,就像失去左右手臂一样”。这都形象地指出朋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那些从小就大手大脚请朋友吃饭或者花钱的人,到现在依然有条件大手大脚地花钱。而那些每次一到了付钱时,就没有带钱包的人,多少年之后,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似乎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朋友越穷。我们自古以来都记着:只有节约才能省下来,越节俭才能越攒得住钱:不管赚多少,只有省下来的才是自己赚的等等。这些理念难道都错了吗?社会上节俭的人很多,80%的人都在不断地节俭。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开支就少开支,能存  相似文献   

4.
入帘青     
正一直都是伴随着乡下的时光长大的,乡村的土坯和青瓦总是被大人们组合成高高低低的房屋,留两个窗户,开两扇门,然后,打一堵泥巴的院墙,盖上挑檐的门头就是一户人家,多半如此。也有大户,五世同堂抑或四世同堂的庄户人家,逐渐地会把院子演变成三合院,或者两进的院落,门对门住着几代人。不用说,堂屋都是长辈的,按辈分来,乱不了。当然,院子越多,年代越久远,家族的势力也越大。我祖上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出过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在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你等着。”  相似文献   

6.
当时的月亮     
正我已经写过上百万的文字,却还从未触及过那两个字:初恋。今天妈妈还在说:"你开窍晚,一直是个让我们省心的孩子。"我却清晰地看见时空那头,一个头抵着院墙的女生,趁妈妈出去买酱油的几分钟,短暂而猛烈地哭泣,我甚至听见了眼泪"啪嗒啪嗒"打在夜来香叶子上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心佛     
朋友信佛,我相信,这与迷信无关。    一日,朋友大老远地跑来看我。现实社会,事务繁芜,久未见面的我们一边喝着故乡山野里采摘自制的本地茶,一边闲淡地交谈着古今世事。伤心处,自是一番感叹:高兴时,难免大笑两声。    临别,朋友小心翼翼地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尊铜佛送我,其佛高两寸,重过百克,是一尊在莲台上打坐的观音。我生性好洁净,心自喜佛,朋友有这么贵重的礼物送我,自然无比高兴,爱不释手。朋友说:“送你一尊铜佛,只愿她能唤醒你的心佛,从而带给你安宁和快乐。”朋友还说,人们自古就喜欢在天下众多的灵山秀水间,供奉各种…  相似文献   

8.
友情的树枝     
友情更像一棵树,只要你细心,它就可以枝繁叶茂。但是这棵树,有些枝条要好好地保护,而有些枝条却要果断地修剪掉,树才能顺利生长。有一枝叫敏感。它总是放肆地生长着,烦扰着我对朋友的心情。我曾经过于注重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不关心原因。我总认为友情应是专一的,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也要求朋友对我也同样专一,永远充满热情。无论何时我需要帮助,甚至半夜把朋友从梦  相似文献   

9.
美给自己看     
朋友带我一路翻山越岭,前往深山密林间,去寻找那位养蜂人,只为给远方的亲人买到最为纯正的蜂蜜。路上,朋友告诉我,那位养蜂人很能干,也很能吃苦,每年他都要带着蜂箱,去很远很远的山林里,找到蜜源最丰富、最安全的地方,一个人驻扎下来,长时间地忍耐着孤独,直到收获了让人啧啧赞叹的蜂蜜,才会欣然地回到山下的小村,和家人幸福地团聚。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的一个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幅写着"福"字的春联。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  相似文献   

11.
准时赴约     
正周末,我受邀去参加一场饭局,正好搭了同事的顺风车,便早早到了酒店。因为到得早,我便独自在包厢里百无聊赖地刷着微信。当朋友到的时候,他惊讶道:"听服务生讲,你都到了一个小时啦?""那必须的。我从不迟到,一向诚实守信!尤其是饭局。哈。"我打趣着,"谁让你不早  相似文献   

12.
学会用法     
近悉,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镇一村民因顾及自家屋前的滴水,不听劝阻,竟拆毁该县教堂院墙。事发之后,经多方调解未果,教会只能对簿公堂,日前法院判决,该村民应恢复教堂院墙并支付诉讼费用(见本期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3.
行走在江南的一个小巷口,有清淡幽远的香味袭人而来。有许多游人会停下脚步,深深地吸着鼻子,赞道:"好香,好香。"也有游人会循着香气去寻找它的来源,他们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穿过狭狭的小巷,在一座古老的院墙前驻足,那里是香雪花海的世界,圆冠的枝头开满了绯红的花,如云如霞。赏着这美丽的花,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需要或拥有一些朋友,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不知你是否意识到,你更有必要首先做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朋友,首先要给自己必要的信心,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充满竞争淘汰的浪潮之中,在这个倾斜骚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沉浮着五光十色的尘埃,只有自己充满自信,把自己的能量放释,坚持一种对生  相似文献   

15.
霁虹 《佛教文化》1994,(6):31-31
与朋友出差,途经某地,时近黄昏,见几片彤云之下古木苍苍,林中隐隐藏着一寺,遂停车,与朋友同往拜谒。 朋友乃县文化馆干部,工作之余勤研佛学,参悟禅理,颇有心得。我们迎着轻风,踏着石梯,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愈往前行,山愈幽静,鸟声蝉鸣牵着悠悠云丝,沿着树隙里的阳光,缓缓而游。  相似文献   

16.
一位养蜂的朋友送我一小塑料桶蜂蜜,大概有5斤左右的样子,还特意嘱咐我最好用玻璃瓶储存,以免变质。朋友走后,我找了5个空酒瓶子,洗刷干净,就把蜂蜜倒了进去,不多不少,整整5瓶,满满当当的都与瓶口平了。因为急着看新闻联播,瓶子在茶几上放着也没收拾。刚刚看完新闻联播,客厅传来妻子的惊叫:怎  相似文献   

17.
从东晋十六国时起,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并逐渐向广大的下层民众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佛教与北京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一些佛教的节日或纪念日,逐渐越出了佛教寺庙高高的院墙,悄然走进世俗生活,与民俗相结合,成为老北京积久成习的岁时风俗。一、佛诞日——舍缘豆(农历四月初八)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的日子,称为佛诞日,是佛教最大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之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为他浴身。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寺院每年在佛诞日都要举行浴佛法会,故又将这一天叫作“浴佛节”。浴佛节的仪式是将佛像置于香…  相似文献   

18.
阳光本没有什么,但这阳光是属于香格里拉的!踏上香格里拉的深秋,我感到寒冷,虽不是香格里拉下雪的日子,阳光成了微笑的另外一种版本,打开它的书页,领悟到的除了温暖还有善良。我们是在下午进入滇西高原的,车临时停在了一片高山草甸的中间,道路的两边全是长着红叶的草本植物,余晖中的草甸升腾着美丽的光晕,一大群牦牛在七色的光晕中吃草,同车的摄影师朋友说现在的光线最适合拍照片。我留意了一下,几乎所有的外地车辆都在此停下,一辆大巴上还跳下来一群老外,兴奋地叫着,涌向草甸,举着各式各样的摄影器材贪婪地拍摄。在旁人惊叹的时候,我试图寻…  相似文献   

19.
“喂——,谁穿错鞋了没有?我的一双新布鞋不见了!”“主麻”聚礼拜结束,人们纷纷离开大殿之时,“古棚”下响起了吆喝声。吆喝者三十多岁,衣着破旧,名叫阿三。他可是头一次来礼“主麻”,偏偏就碰上了这倒霉的事。阿三耐着性子,等所有的人都走完了,整个寺院静悄悄的,只剩下他和一双旧布鞋。他愤怒地抓起那双旧布鞋,“嗖”地一声隔着高高的院墙扔到寺外。他光着脚,边走边发着脾气:“唉,自己的鞋自己还不认识?礼拜的人也干这种缺德的事!这拜,咱是不再礼了!”这情景,被站在北讲堂二楼上的寺管会主任沙老哈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刚吃过午饭,就听…  相似文献   

20.
爱仇     
说到爱与被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之爱、子女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这些爱都包涵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融入着自然的情愫。在渴望爱的获得中,那一份期盼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在爱的施舍过程中,那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