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狮子山位于云南省会昆明市西北106 公里处的云南省武定县境内,以山形酷似一卧狮而得名。山上草木葱茏,多奇峰怪石、流泉飞瀑、飞阁悬亭,当代文学家冯牧曾誉之为“雄奇钟秀地,滇中第一山”。狮子山中不仅有雄奇秀  相似文献   

2.
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 ,进入梓潼县境后 ,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 ;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 ,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 ,山连水 ,水绕山 ,形成了“九曲潼江七曲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曲山上古柏森森 ,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 ,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 ,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 ,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曲山大庙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 10公里处 ,南距成都 180公里 ,北距广元 130公里。它背倚剑门群峰 ,面向川西平原 ,是蜀道由陕入川的最后一座险峰。山下 ,有清咸丰三年 (185 3)梓潼县令张香海重修之“送险亭” …  相似文献   

3.
鸡足山(又名鸡山、九曲岩、九重山、青巅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城(金牛镇)西北40余公里处,她西面苍山、洱海,北带金沙江,西北与玉龙雪山遥遥相望,其山势中耸平顶,三方各有一峰伸出,后拖一岭,形如鸡足,故名“鸡足山”。 鸡足山风景秀丽,素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满山碧绿,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奇花异草,  相似文献   

4.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5.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体宁县城西匕公里。海拔585米,总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现划分为“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景区。横江流经其山脚下,皖赣铁路和电(溪)景(德镇)公路近在飓尺,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熔山光水色于一炉的道教名山,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称。齐云山是一处久负盛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道士龚西霞隐于石门岩,依岩洞筑室,绝粮修真。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方土余道元自黟山(黄山)游至齐云岩,得当地居士金安礼的资助,创建佑圣真武沉于齐云岩。相传,…  相似文献   

6.
天师府简介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古称沂溪),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天师府宋祟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祐六年(1319)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于今址。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  相似文献   

7.
在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省,除了神奇 的九寨沟,恐怕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就是峨眉山了。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160公里处的峨眉县境内,主峰海拔3099米,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峨眉山有大峨山、二峨山之分,从远处眺望峨眉,细而长,美而艳。 其实,我们所说的峨眉山,指的是大峨山,此山是邛崃山脉的余脉,介于大凉山与邛崃山之间,地质学上称为“峨眉断块带”,是座悬崖峭壁众多的断块山。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冰浸、…  相似文献   

8.
马德宝,名哈只·阿布都剌·赖赫曼(Hadji Abdur Rahman),字善亭,北京牛街人。儿时,初学阿拉伯字母,自己能够依法拼音。年纪略长,跟着伍郁堂读汉文,能用功,进步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十六岁了,到寺里听了王宽的演讲,立志诵习教典。叔父瀛山赞助他,他就作了王宽的学  相似文献   

9.
重庆老君洞     
老君洞道观,系重庆市及川东地区唯一的现存道观,占园林山地320亩,纵横两华里。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和黄桷垭之间的老君山上,距市中区约五华里,朝山旅游,交通方便。该观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修扩建为“太极宫”,后又名“老君洞”。经过历代维修扩建,至清末建成殿宇九重,并按“玄”字形分级依山势建于海拔五百多米的老君山顶。右边从大山门经三清殿、三峰殿、古涂洞、七真殿青云直上南天门至山顶峰。左边从大山门经三峰洞、纯阳洞、吕祖殿、慈航殿到古老的石猴洞登上顶峰。山势雄伟,殿堂亭廊依山而建,独具特色,飞  相似文献   

10.
莱州大基山浑然天成的青山绿水为隐逸悟道之人造就了修真胜处,留下了众多的道教文化遗存。通过对莱州大基山道教遗存的梳理,追溯了宗教建筑本身的文化特征,寻觅其庄严肃静、清静无欲的道教特质。莱州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据《莱州府志》记载,"莱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始置掖县,隋开皇五年(585)命名为莱州。市区东南8公里处有大基山,群峰环抱、松  相似文献   

11.
瞿春生  徐荣 《中国道教》2001,(2):55-55,54
回头山,原名张举头,发脉于太平山,坐落在江西武宁县横路乡新溪村白石匣;海拔800余米。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又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胜境名山。回头山佑圣宫,起源于宋宁宗嘉定17年(公元1224年),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兴建宫观,名为佑圣宫。延于清嘉庆二十五年,以山主汤汉山为首重新扩建为八字门楼,上下两殿,左右厢房,以及观音堂。附建有炼丹亭、惜字亭、邓九亭、钟鼓二楼和巡山殿。章真人多次来此山修炼,遂改名为回头山。其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历经700多年,宫观几度举废。从1981年以来主体建筑佑圣宫修复一新,1994年,武宁县人民政府将该…  相似文献   

12.
道与存在之序——《庄子》哲学的一个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庄子》哲学中,道作为第一原理,不仅构成了存在的根据,而且体现为存在之序,所谓“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庄子·天道》),便表明了这一点。从哲学的内在逻辑看,《庄子》重齐物,“齐”既以统一性为指向,又与“杂”相对而包含着条理性和有序性之意;在“齐”这一层面,道同时展开为统一性原理与秩序原理。存在的秩序本身又有多重的呈现形态,以天地之序为形式,它既展示了形而上的意义,又表现了审美的维度;在社会之治中,它与人的实践方式或“在”世方式相联系,其中伴随着自然与自发的互融与互动;通过“游心乎?之和”及“守其一”,心或精神…  相似文献   

13.
神奇茅仙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座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之双峰山陡壁南坡。危楼空屿,耸翠流丹;临长淮之要津,衔青山之杰灵。倚山面淮,环境优雅,风景瑰丽,历史悠久。1984年定为省级重点宫观。“则茅仙洞者,遂萃类出。洞位于淮南距县治五六里;相传汉茅盈史弟于此仙去,其迹沿革备志,乘列为风景之一,山不崇而秀,水不阔而文,石不巨而奇,林不深而蔚。”(据《重修茅仙洞记》),而“洞则约深数文又有相相发源之水,四周围绕,幽邃莫测。”清人萧景溪曾赞叹道:“噫噫,岂真海上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耶。”…  相似文献   

14.
高子戈     
长胡三穿,直内,内中有一横穿,援基部近穿处有“高子戈”三字铭文,通长18.5、高9厘米,内长6.5、宽2.7厘米。出土于山东临淄齐故城以北12.5公里的敬仲镇白兔丘村附近,1970年为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白兔丘村南有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高傒之墓。高傒,字白兔,谥敬仲,年少时与齐桓公小白友善,小白与子纠争夺君位,高氏拥立小白,“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齐桓公以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云冈石窟的主持者,北魏沙门统昙曜不仅将西来文化融于石窟之中,更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佛教的发展状况将其所倡导的佛经教义表现于石窟之中。由此可见,昙曜译经与石窟营造相得益彰,分别是北魏佛教文字与实物的记录。北魏和平元年(460),高僧昙曜秉承圣命,于距平城16公里处的武州山开凿石窟,石窟依山雕凿,现存大小窟龛254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作为皇家石窟的主持者,昙曜对云冈石窟的雕刻内容、造像风格以及石窟的开凿理念,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昌国故城     
位于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刘家村以南,城东村以西,东北距齐故都临淄约28公里,今昌城村就座落于遗址的中部。在其东部和西部各约2公里处,分别有涝淄河与沣水(猪龙河)自东南向西北流过。遗址东南2.5公里有一片低矮的丘陵,西北是一片广阔的平原。现在遗址地表平整,地上遗迹已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7.
灵台山地处闽西清流县长校镇东,周达四县,东接永安桃源洞,北靠武夷山、大金湖、宁化客家祖地,西接闽江之源的长汀母亲河,南靠连城冠豸山,仅距36公里,有“南豸”、“北夷”、“灵台心”之美称。灵台山形似一尊坐莲花的观音菩萨, 20公里长的长潭河围绕,山上翠竹青松,参天古木,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森林的古老风貌。在这里能体悟出林深鸟自乐,风紧叶长鸣的意境,往来客人常看到山羊、乌龟、野鹤等动物。1996年,清流县政府把灵台山列为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经过圆通寺满明法师和僧众们的辛勤努力,灵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影响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国内信众…  相似文献   

18.
天宁万寿禅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城北三公里的卦山(亦称万卦山)之肩。早在唐宋时就与黛色参天的“卦岳交峰”名扬三晋。始为佛教华严丛林,金代改作禅宗寺院,经历代修建扩充,成为一组规模宏伟、鳞次栉比的古刹梵宫。但是,在元代之前的诸多史籍佛典中,除现存寺中的两通唐碑外,对该寺及僧人的记载极为罕见。偶有史志涉及,也粗疏简略。因而后人要了解和研究天宁寺早期史实颇感棘手,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在湘赣边界九岭山脉南麓的千里重峦之中,有一处神奇的秀水灵山——黄檗山。黄檗山坐落在江西省宜丰县境内,是禅宗五宗之一的临济宗的发祥地。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建多。此言不虚!一千多年来,黄檗山与县境内相距六十公里处的洞山曹洞宗,孕育出禅宗一代新风,在宋代丛林中一度享誉“  相似文献   

20.
藏经楼记     
江西洪城东南90余公里,靖安县又20公里有石门山,官道蛇行,田畴、水塘、远山、农家悠然陈现。有水名北河蜿蜒相随,水质青碧、沽沽脉脉。河之东有古寺坐静避山坳处,环寺皆山,层峦叠嶂。背之所倚,峰峦突起,人谓之“宝珠峰”;面之所向,七岭奔扑;左右,二岭环伺,九岭盘桓,若龙伏焉,人称“九龙聚会”,地势特异,凡得见者莫不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