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友人处听说郑州有个才女,又是著名画家,当时,只有个简单的印象。日前,我看到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尘露微吟——赵曼散文集》,以及《美术学刊》上介绍的她的作品,百闻不如一见,其文采和绘画艺术令人  相似文献   

2.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工笔人物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绘画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以其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风格,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向前迈进,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工笔人物画的高峰期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重现,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戏曲学院美术教授毛伟以擅画牦牛著称于当今中国画坛,他笔下的西部高原牦牛形体雄壮,神态凛然,象征着中华民族自有的精神风范。在人情日渐浮靡的当下,这种古朴、健康、生机勃勃的艺术表现和追求,无疑具有振奋人们精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是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今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泽洪教授是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在此书之前,他已经撰写了《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6.
笔墨向为中国画的底线、命根子,除此,还有诸如以线造型、意象造型、似与不似间、书写性,等等。总之,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为上。此类无可非议的对中国绘画的准则要素的追求无意间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无须多思地以此指引中国画的发展和格局指向。  相似文献   

7.
工笔画和写意画同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中国绘画从象形的萌芽状态初始,就一直追求"写意精神"。这个"意"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传统,首先应该有清醒和正确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必须有科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努力进取和攀登。同时,必须在写意精神引领下,在有"法"、有"度"之中张扬个性,才能达到"同臻其妙"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自魏、晋、唐、明、近代,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变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也为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文化与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笔墨与审美应与现代文化对接。人物画家无论在技术与精神两个方面都应有所发展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精神层面的境界。人文主义思想历久常新。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发现与刻画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形象,乃是推动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百姓的生活行为无不受其影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俗文化也会产生异化和衍变,产生出俗信与迷信的不同现象。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正确理解俗信与迷信显得颇为重要,从民间禁忌的角度来谈民俗,或许能找出些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以画载情,既不单纯的摹仿客观对象,也不完全抛弃客观对象而进行违心的创作,因此,这就避免了中国传统绘画走向单纯的对客观物体的摹仿,从而走向极端具象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1.
李公麟强调突出了线的运用,将完全用墨色线描塑造形象的传统白描画法,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这无疑是将中国画中的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赋予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为线注入了一种灵性与活力。他对中国画语言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印象派标志着西方绘画传统的重要转变,印象派艺术家致力于摆脱古典画派对于生活物象的精细描摹,强调光色感觉的真实传达,用自由的创作方式展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而这正与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有许多相通之处。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在他长达70年的绘画生涯中,一直研究如何描绘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而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还是风景画,无不体现画者的主观感受,呈现出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徒曾经长期以"高尚其迹"相标榜,坚持出家不拜俗的印度传统.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攻击佛教"无父无君",损害了封建纲常名教.从东晋至唐朝,朝廷举行了多次关于沙门拜俗的争论,其中以东晋成康、元兴、唐高宗龙朔二年的争论最为激烈.中国佛教僧人在元代彻底地改变了出家人不拜俗的戒条,接受了儒家忠孝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中国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服务于现实政治的伦理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民主精神和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宽容态度,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佛教"契机契理"的圆融精神.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2,(3):34-36
清代中叶,出现了描绘西洋音乐另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1794-1857)。魏源喜爱游览祖国山河,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