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78、1979年以来,我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者们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与评价,查明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援  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29-32
儿童友谊概念的发展有什么规律,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題。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不但在实践上可以使我们对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更利于对他们进行杜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教育,而且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或阶段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列宁曾指出:儿童智力发展史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学能为教育工作、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提供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我们探讨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道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姜媛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8,31(6):1308-1312
情绪调节策略近年已成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性别、学业水平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性别差异,有年级差异,有学业水平差异,高年级较低年级、高学业水平较低学业水平更倾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表达抑制策略上无年级差异,无学业水平差异,有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更倾向采用表达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年《心理学报》复刊,标志着我国心理学新时期的开始,至今已十年了.如何评价这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十年中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调查,来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动向.为此我们收集了14种心理学期刊和97种相关期刊上有关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共2274篇,建立了1979-1988年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数据库,经过参考有关文献,请教有关专家,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确定了对这些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测量的标准,从各领域文献数量随年度变化趋势、研究的一般水平、研究者和期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要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国际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现代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以科学方法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学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离婚造成的单亲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但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家庭儿童比较究竟有何特点,我国尚无全面的研究.探索这一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建立和充实我国的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亦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不少学科正在认真开展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研究材料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问题是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七十年代至今“西方关于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几乎没有一本不论及儿童品德发展的问题”(李伯忝:《西方儿童品德发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述略》)。近  相似文献   

9.
从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看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建农  徐凡  周林  查子秀 《心理学报》1999,32(4):428-434
研究者通过对中德儿童技术创造性跨文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差异心理学领域一直十分受人关注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发现,无论是中国儿童还是德国儿童,无论是超常儿童还是常态儿童,性别差异具有基本稳定的趋势,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完全一致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1)在数字、图形和实用创造性思维方面,在中国和德国儿童中都没有发现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性别差异;(2)在心理折叠、学习爱好、技术问题理解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林崇德教授在长期深入中小学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底总结出版了《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0万字),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创新人才进行了心理学整合研究,这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秦筠 《美与时代》2013,(9):48-49
儿童书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于儿童来讲主要注重情感教育,而且审美艺术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对儿童书籍进行设计前,通过对孩子们审美心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审美需求,为了设计出良好的儿童书籍装帧,就要多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相似文献   

12.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3,16(1):39-48
苏联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比较先进的国家。加强对苏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了解,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十月革命到现在,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情况,有必要进行一番评介。据苏联一些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Д.В.艾利康宁~[1],包若维奇~[2],В.В.达维多夫~[3][4])等人的意见,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年龄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二次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末;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本文即参考这种划分方法,根据所能掌握的资料,对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13.
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弹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特殊儿童的心理弹性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学习障碍儿童、身体功能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研究框架及问题范畴,寻找和明确促进儿童弹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并据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促进特殊儿童的弹性发展之策略,以期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在学校集体中,儿童间建立友谊关系和形成不友好关系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不仅在实践上可以给我们提供关于儿童间友谊关系和不友好关系的比较正确的知识,而且在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领域里,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七十年代中期,心理学者对儿童友谊关系的认知基础问题发生了兴趣,开始进行专门的研究。比格鲁和赛尔曼在1975—77年间采用问卷法,收集了儿童间形成友谊关系的认知因素的大量资料。1978年,科尼和赛尔曼又从这些资料中概括出一个儿童友谊观的发展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总想寻找一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为教育实践服务的途径,这套学具就是我们为此而进行探索的一项科研成果.我们研制这套学具是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方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洋  桑标 《心理科学》2011,34(4):875-881
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综合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的研究,对应对的理论发展,儿童和青少年应对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应对的理论发展体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因素向多因素,从单维度向多水平的特点。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发展需要某些认知能力的支持,并和调节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的应对,对其本身结构、相关研究方法以及应对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R·格尔曼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她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很多研究。她认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年幼儿童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他们能做什么。她还认为,年幼儿童有很大的潜在能力。本文就她对年幼儿童数概念方面的研究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儿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外心理学对此问题作了较多研究,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和丹尼尔·哈特(Daniel Hart)对婴儿期至青春期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大量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从中发现了一些一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个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儿童自我认知、自我理解的发展模式,使人们可一目了然,了解儿童自我认知、自我理解发展梗概.本文从中节选出婴儿的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学是否存在危机这个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存在危机;有的学者认为心理学发展不存在危机,并各自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论证。鉴于这个问题,心理学应探索更科学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国外关于儿童收养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养儿童的心理适应、认知发展及人格发展等方面, 研究呈现了不同收养年龄、不同收养前经历、不同收养背景下的儿童不同的发展态势, 并做了原因探析和干预机制的探索。但国外该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仍存在样本区分不明确、对原因的探讨相对薄弱等问题。国内儿童收养的心理学研究应更关注未经历剥夺环境的大龄儿童, 从亲属与非亲属收养、保密型与开放型收养的利弊对比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