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证明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绎、推理往往是让学生“程序输入”式的呆板接受,其效果是如何呢?不言而喻,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阻碍,解决不了困难,因为教师只是“授之以鱼”而并未“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2.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要想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条件。教学效果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好坏决定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所以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授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如何导入新课,如何新授,新授过程中采用哪些教法,如何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能力,使用哪些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在这些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研究、准备。另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法,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术教学受西方教学观念影响非常深,工具论和本质论已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要还“学”于“生”,成为课堂互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建构超越专业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因为美术与文学、数学、宗教、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基于此,我们应重新审视“灌输”教学,可将“灌输”列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授之以渔”也需“授之以鱼”.美术教学并不是针对作品不断讲解,也不是针对形式美法则不停地绕圈,要跳出固有思维,去尝试一种新的自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昆明龙泉观     
龙泉观地处昆明北二十里龙泉山上。山下龙潭,涌泉漫出,古人以为有蛟龙居焉。南诏、大理国时,当时人民每逢水旱必祷于潭;元初,曾建祠祭之,中遭兵难,祠毁。明洪武年间,西平沐公于此地构建道院一所,供奉天师像,并请道士徐日暹主之。后长春真人刘渊然倡道于滇,曾以龙泉观为授道之所;通妙真人邵以正也于此得刘渊然“以道秘授之”。据今观内所存《龙泉山道  相似文献   

6.
<正>自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四史”教育以来,全党上下、全国人民都在如火如荼学习“四史”。基督教神学教育者更应认真学习“四史”,将“四史”融进信仰、融进讲义、融进课堂,做“明理想信念、持道德情操、拥扎实学识、怀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神学教师,积极引领神学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一代黄冠宗师刘理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嗣授,法名理授,俗名宗海,字敬义,号受之子。道教全真龙门正宗嫡派第二十二代弘道传戒律师。武昌长春观、汉阳玄妙观方丈。湖北省汉川县田二河鸡鸣乡北马嘶潭人。刘理授生于清同治九年庚午(1869)二月二十二日巳时。父德勋,母林氏。胎时,母忽厌嚣茹素,荤臭入口,身遂不安。既生,乳不洁不食,地不静不寐,腥臊偶触,呕吐难安,喧嚣杂闻,啼惊莫已。甫四龄,就傅外王父家,说部则属意侠义,观剧则深恶言情。读圣贤书,咸能通晓其理,家人皆异之。常曰:“人为三才之一,若不能参赞化育,实虚此生。”年未弱冠,  相似文献   

9.
岑国桢  王丽 《心理科学》2005,28(3):518-522
以小学5年级和初中3年级的71名学生、他们的78名家长和71名教师为对象,以“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三类内容为故事刺激材料。设置“不知道犯过者”、“不揭发犯过者”两种背景,从公正判断和理解判断两方面比较考察了他们的可交流集体责任观。结果表明,在可交流集体责任的公正判断上教师明显较少;在可交流集体责任的理解判断上教师和学生更为能够理解接受;两种背景和三类内容对可交流集体责任观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在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幅关于“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的画像,它就是由教师的学生观描绘成的,它详细地记录着教师所理解的“学生”的一切方面,并指导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界,众所周知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事无巨细地对学生们千叮万嘱、耳提面命、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和放纵,同时也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恰恰是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的表现。长此以往,势必会抑制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张扬的个性、创造力的发挥、实践能力的增强,使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爱最终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伤害,所以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南五祖     
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五位祖师,即张紫阳、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相传张紫阳于宋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授以“金液还丹诀”,修炼成道,以“金丹之道”授石泰,泰授薛式,式授陈楠,楠授白玉蟾。白玉蟾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授彭耜、留长元、赵汝渠、叶古熙等,自此,逐渐形成道派。元初,此派由于与北方的全真道的观点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上人们一直围绕着教育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展开激烈的讨论,“鱼”和“渔”何者为重,似乎毋庸置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罗杰斯把从事数十年的心理治疗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应用到教育领域,在“鱼”和“渔”的选择上二者皆抛,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体现了一种“授人以筌”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其学习理论的提出、教育理念等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杨虎 《现代哲学》2022,(2):153-160
妙有微妙至极、不可思议、圆融无碍等义,观妙即原初生活领悟。妙之究竟义在于圆融无碍,即于一切事情而观其“无分别相”,观“物”即“无”。在如何“观妙”的思想方法问题上,藉由天台佛学“妙”论的启示,引出“绝待”观妙的圆融思想;“圆融”又蕴涵了“相即”,“绝待”之“即”方是“圆即”,这需要通由从“分别心”到“无分别智”的“观法之切转”透显,观法切转无转相。通由圆融存在观法,转出“妙生万物”的思想方向,不舍于物而“即物”以“妙物”,在生活的相续中不断成就个体的自由与事物的自如。  相似文献   

15.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大乘止观法门》相传系天台宗的大师慧思所作,在思想上与慧思现存的其余几部基于实相论立场的论著颇有不同,其中所开示的止观行法也殊为特别,乃是宗依于《华严经》和《起信论》而以“一心如来藏”为绝对本体并依唯识学的“三自性说”而开“三重止观”之禅修次第。其观法的重点乃是对现象世界之非实在性的体认,在某些方面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存在之悬置”不无可相比较之处。同时,论中关于“历事止观”的指授体现出止观禅修之生活化的特色,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倾向。  相似文献   

17.
“自育自学”实验是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何炳章先生,依据他的“自育自学”思想,倡导和主持的一项教育实验。迄今为止,已走过了27个年头。“自育自学”实验,是坚守教育本质、运用教育根本规律、遵循人才成长普遍原理的教育实验。该实验所倡导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成才需要,未来的社会呼唤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授之以渔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左银舫 《心理科学》2004,27(2):353-354
本文就中小学教师对于知识和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相对的、辩证的和有联系的,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地灌输而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知识观的“机械-辩证”和教学观的“接收-建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占辞中屡次出现“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其“下上”应非指某具体的自然神或祖先,而是将充满百神百祇之“天地”当作祈祷对象。不过商王祈祷“下上若”的重点不在笼括祭祀上下所有的神祇,而在祈求天地交互,以上下共同授佑,来保障王事的成功。从字体的书写来看,早期的“下上”写法明显构成互相交接闭合的图案,若换次序作“上下”。则明显可见上下互相分隔的图案,这其中有着重要的象形意义之差别。在中国先民核心的传统中,《周易·泰卦》的结构正好用下上般的逆序来表达天地交通。除此之外,传说殷人的易法《归藏》,其卦序也为坤乾或可谓“下上”。甲骨文所用的“下上若,授我佑”祈祷套语之意义就是商王祈求获得“泰”之状态,因而刻辞中采用下者在上而上者在下的排位。  相似文献   

20.
正《老子》中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在职场上,这提示领导者不仅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更要教会他们做事的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面7种境界是一个好领导不得不学习的,普通员工也可以从中悟出职场的为人之道。授人以鱼:给员工适当收入。一定的经济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管理者应以“模范者”的身份带领员工开拓业务,给团队带来丰厚的收益,也使员工获得与之劳动相匹配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