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喻     
社会是书的具体注释,书是生活高度的浓缩。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有着不结之缘。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他们爱书,读书,也著书。既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壮丽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由于热爱书,得益于书,中外名人大都为书设下妙喻,留下由衷的礼赞。著名学者亚兰说:“任何人的思考,都是对别人的想法的思考。……思想最深沉的人,总是从别人的想法中采撷适合自己的东西。”来,让我们一起感悟书喻吧。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之可以医愚。”——人类虽然已从茹毛饮血的愚昧中走出来了,从刀耕火种…  相似文献   

2.
陈明 《天风》2002,(7):31-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  相似文献   

3.
无用之书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有用的书”而言,儿与专业相关,学到的知识可以在未来谋得一个社会立足的地位,或者能够给自己带来即时的好处的,算是有用之书,否则都可打入无用之书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刘兴强 《天风》2003,(8):6-7
经文:弗4:4 神藉着腓立比书第4章,告诉了我们喜乐的秘诀。喜乐与物质或我们周围环境以及我们的地位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不愁吃不愁穿,出门有汽车开,可能也会终日愁眉苦脸然而也许生活在贫困环境的人,却常常会笑逐颜开。所以喜乐是来自神,是我们与神相交、相通的结果。在腓立比书第4章中,保罗告诉了我们他以什么为喜乐,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
无用之书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有用的书”而言,儿与专业相关,学到的知识可以在未来谋得一个社会立足的地位,或者能够给自己带来即时的好处的,算是有用之书,否则都可打入无用之书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5月23日我们到南小栓赵朴初会长家中悼念,陈邦织夫人强忍着失怙的悲哀,叙说了朴老5月对日下午3时出现昏迷,救疗到5时终于辞世的情况,并向我们出示了赵朴老的这份遗嘱:关于遗体的处理,我曾在二十多年前写过遗嘱,置书橱屉内,不知缘何失去,今尚记忆原文大概,再书之遗体除眼球献给同仁医院外,其他部分凡可以移作救治伤病者,请医师尽量取用。用后,以旧床单包好火化。不留骨灰,不搞遗体告别,不要说“安息吧”。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今何有,谁与安息,清风明月,不劳寻觅。一九九六年十月书于北京医院赵朴初…  相似文献   

7.
当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以下简称《构造》)一书把全部经验都归结为那原初被给予的单个知觉时,它往往被理解为经验论的认识论纲领。而按施太格谬勒的观点,经验论的认识论的典型范式,因而现象主义的范式,都是通过如下命题(P)来表示的:(P)一切实在物和过程都是出自感性材料的逻辑建构。①根据这一命题,我们认为,卡尔纳普的《构造》恰好是这样一种范式的反例。事实上,在卡尔纳普的整个建构体系中,尤其是在《构造》一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康德的、约定论的和唯理论的影子。所以,《构造》不应当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经…  相似文献   

8.
<正>“俗”在宋代用来品评书风高低,宋人将书法与学养、胸次联系在一起,认为俗书是病,难以根治。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每个朝代、每一代人对书风的理解与审美都不一样,所以对俗书的定义也不相同。在我们学书过程中要正确看待俗书的问题,不能盲目崇拜魏晋风度,造成千人一面的书法风格。一提到“俗”,我们会想到与它相对的一个词“雅”。“俗”即为不雅,那何为“雅”?“雅”最早出现于《荀子·儒效》:“法二后王谓之不雅。”杨倞注:“雅者,正也。”这是雅的最初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生犹如一本读不尽的"巨书",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和魅力.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带有个性化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本思考人生哲理的书涵盖和包容所有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作者在其著述中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可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爱好,就要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11.
小羽 《思维与智慧》2008,(12):22-23
乡村是上帝赐予的,城市是人类创造的。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一书中指出:“城市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一个整体分散并存的空间、一个物质作用的领域、一个相关决策的系列或者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这是学者的说法,但往普通人眼里,城市,其实就是我们流动的生命驿站。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13.
追求长进     
郑俊杰 《天风》2004,(12):i012-i012
当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促使我们信仰与时代同步。彼得后书1章18节就告诉我们要在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只有长进才能让我们与主更亲近,也只有长进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见证。  相似文献   

14.
天恩溯笔———《旧约》导读(续)马玉田编译第一章圣经———由天主默感而写成的书随着我们这个工作的继续,我们将看到《旧约》的构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人为过程。我们应确信,圣经不是一部现成的从天而降的、用古老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现代文字宣布神秘消息的书。但是...  相似文献   

15.
查经小贴士     
葛藟 《天风》2018,(8):45-45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神的话语是我们每日的灵粮,我们不仅要读圣经,也需要养成查经的习惯。可以说,查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查经呢?查考某一卷书或者某几节经文,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即这卷书的作者、写作背景、主题及结构。当我们对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就能更好理解具体经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刚才所诵读的经文是保罗书信中的一段。我们把保罗的这卷书信称为“以弗所书”。这并不是因为这卷书是保罗在圣灵感动下专为以弗所教会的弟兄姊妹而写的,而是因为以弗所教会保留了这卷书的抄本,后世的抄本可能大多是根据以弗所教会所保存的抄本流传下来的。在最后的抄本中,如Aleph抄本和B抄本,还有第46号莎草纸卷,都没有“在以弗所的”字样,而且在古教父奥利金和第四世纪的Basil所引用的经文中,也没有“在以弗所的”这些字。再加上在这卷书里没有保罗书信所常用的问安和个人的问候,这些都似乎在说明,《以弗所书》是一卷供教会传阅的通函,里面传达出的是保罗希望众教会都能知晓的信息;而不是像保罗其它的书信那样是针对某个教会或某个人而写的书信。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孔子研究》2016,(5):79-89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并深入阐释其内涵。由此,可以体察主书例在春秋辞例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主书例对构造春秋笔法、彰显微言大义所发挥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此文的题目是张慎博士《黑格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一个标题,也是她在“结束语”中所表明的全书的主旨。此语出自黑格尔1816年IO月初到海德堡大学的开讲辞。张慎女士在书中诗意抄录了这篇开讲辞的全文,并在“结束语”的最后一段话里点明:“今天,我们生活的年代已不是黑格尔的年代,我们对世界的经历也不可与他的经历相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的哲学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照,经常回顾一下历史,将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会也不敢再强求哲学恢复昔日的至尊地位,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如果不重…  相似文献   

19.
《约拿书》是《旧约圣经》中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五卷, 它与其它十一卷书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并非有关先知慷慨激昂的说词,而是有关先知的故事。《约拿书》的作者继承了第二以赛亚先知的传统,即认为上帝所关心的人不是仅限于犹太人,而是普及他自己所创造世界中所有的人。这卷书所阐释的是以色列人作为上帝子民的真正使命是在外邦人中传扬上帝之爱的好消息,并且由此表现出一种普世主义的思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采用结构评介(structuralist criti- cism)的方法,并且由《约拿书》的结构和文体入手,借此阐释此书中所蕴含的普世主义思想。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平行地观看耶和华和约拿、水手们和尼尼微人的行动所带给我们的普世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读经:罗15:4,提后3:16 圣经中不仅有教训,而且有能力。如果单单是教训,我们不一定要读圣经。世界上有许多书可以教训人,并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做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