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斋醮     
道教祭祷仪式。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东汉五斗米道仅有“指(或作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泥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两晋南北朝时,经上清、灵宝派道士之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六斋,即金策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再加玉篆斋、上清斋、指教  相似文献   

2.
道经中常见"抟颊"一词,意义难解。虽有学者做过解释,但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抟颊即"用手按摩脸颊"。道教存思法中,常有"叩齿多少过,以手摩面目多少过"的说法,"以手摩面目"即抟颊。抟颊是早期道教的一种礼拜仪式,体现了道教长生久视的思想。"抟颊"常误作"搏颊",以讹传讹,被误认为是涂炭斋中的一种自虐行为。  相似文献   

3.
五世纪以降形成的受道法位与中古道教仪式的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各个法位规定的道士所受仪典名目可以判断,中古时代最重要而且比较流行的基本仪式类型有五种,即朝仪、传授仪、斋仪、醮仪、章仪。另一方面,从古灵宝经开始,道教仪式又逐渐按法位区分等级。本文简略讨论了五种基本道教仪式类型的渊源、形成和发展,揭示了南北朝以来诸法位的各类仪式都仿效灵宝斋仪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4.
道教音乐自公元四世纪北天师道寇谦之制《云中音诵》,改直诵为音诵以来,就日益丰富多彩,即有古代音乐的古朴,典雅,又融化了地方民间音乐的特色。道教徒们历代相授,流传至今,独具一格。但由于历来都是以口授方式来继承,或是写成独特的符号谱子,即非宫商,也不是工尺,给广大的道教徒学习斋仪韵调带来一定的难度。至今,明代《道藏》中所保存的宋代道教乐谱——《玉音法事》,还未释译出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古老民族文化,便于广大道教徒学习道教斋仪经韵,也使国内外人们便于了解,并作为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全国各地已陆续整理出一些道教斋仪音乐的录音和录像,并收集到中国民族器乐曲集成中。白云观于今年六月份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帮助下,对道教斋仪经韵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5.
拜师杂记     
斋醮仪范是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影响群众的重要方面。道教正一派尤其重视斋仪的意义,主张用“以道为体,以法为用”的天人感应祈禳之法,为人超度先灵,求福免灾。早在南北朝时,宋著名道士陆修静曾精心编撰斋仪著作百余卷,把斋仪的意义提得很高,他认为斋仪是求道的根本,主张用斋仪来约束人的犯罪和不道德的思想行为。他说:“夫感天地,致群神,通仙道,洞至  相似文献   

6.
道教科仪在近代的传承和演变刘仲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动荡的历史,剧烈的社会变迁,是在战争的陪伴下展开的。在这种时代环境的冲激下,道教不能不发生演变,其中包括仪式的演变。道教的仪式,常称作仪范、科范、科仪,举行仪式称为行道。最早成熟的道教仪式,是斋仪。斋是...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文作者过去的研究,东晋末刘宋初出现的道教灵宝斋主要是以行道为核心的一种集体法会仪式,举行期间所有参与者须奉持类似于佛教戒律的系列戒条。灵宝斋是古灵宝经借鉴源出印度佛教布萨制度的汉传佛教斋法创立的,其中融摄了中国本土道教的天师道和方士仪式成份。王承文在其近著《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中提出了与笔者完全相反的观点。一方面,他竭力证明古灵宝经中的时节斋或灵宝斋源出中国本土宗教;另一方面,他认为汉传佛教的时节斋乃仿效中国本土宗教斋法而制立。本文从三个方面反驳王说,期望通过深入的讨论推进中古佛道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破狱"是宋代道教黄箓斋科与炼度科仪等度亡仪式的重要内容,特指高功法师借助存思内法及一系列相关仪式打开地狱之门以拯滞济幽。这类仪式是在早期道教灯仪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在六朝时期,道教灯仪具有祈福消灾与济拔先亡两大功能。如《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中用烛灯"上照九玄诸天福堂,下照九地无极世界长夜"~1。又,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述"明真斋"称:"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法亦于露地然(燃)一长灯,上有九大(疑为九灯),如金箓灯法,但不立坛门户之式耳。"~2"明真斋"用于道徒自拔先亡,该斋法以灯仪为主,与"金箓斋"之灯法相近,但不立重坛及诸坛门,且燃灯数量亦少于"金箓斋"。  相似文献   

9.
道教崇尚素食为主之饮食方式。道教饮食尚素有坚实的义理基础;行之有效的道教戒律是道门饮食尚素之制度保障;扬善止恶的长生成仙信仰为道教饮食尚素提供精神动力;形式多样的道教斋仪,则是道教饮食尚素之重要体现。饮食是生命之基石,道教饮食尚素思想及践行是其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道教     
本文从对道教产生之前社会的生死、灵魂观念及种种人神交往巫术的分析入手,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组织结构、宗教生活、斋仪、修炼方法及其发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