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人,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中象神却是以双手捧物的跪拜形象示人,"象首金刚铜香炉"中的象首金刚是否是象头神毗那夜迦值得探讨,其姿态的改变值得探析。唐代香炉区别于宋代的瓷质香炉与秦汉的青铜质地香炉,唐人燃焚香料以求去浑浊除污秽,达到礼敬神佛的目的,以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为例,对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此件器物的风格特征。通过探讨毗那夜迦形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分析象首金刚铜香炉中毗那夜迦姿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唐人将毗那夜迦形象安置于铜炉之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8,(10):56-56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祈福》公元前6世纪,在古印度蓝毗尼花园,佛教创始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在这里诞生。公元纪前后,佛教传入巾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悲智双运和济世利生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国人的心中,会想当然地认为,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古籍都载明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迦毗罗卫国是在古印度(天竺),怎么就到了尼泊尔呢?近些年来,大陆佛教徒兴起了赴印度的朝圣之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创建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在世活了80岁。早期佛教着重理论,而不重视偶像崇拜,故不雕塑佛像。佛教最初崇拜释迦牟尼为佛,而只是把他作为教主。当时人们礼拜的具体对象是纪念佛的菩提树、法轮和浮图。自从佛教僧侣传教活动开始以后,才开始把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6):4-5
今天是汉传佛教的佛诞节,又正值藏传佛教的萨嘎达瓦节期间,5月3日是南传佛教的卫塞节。在这善妙吉祥的日子,中国佛教协会谨向全国佛教四众弟子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两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诞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青年时期,悉达多太子深受生老病死之苦的触动,毅然放弃了王宫荣华富贵的生活,剃发出家成为一名追求解脱的修行者。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6)
<正>今天是汉传佛教的佛诞节,又正值藏传佛教的萨嘎达瓦节期间,5月3日是南传佛教的卫塞节。在这善妙吉祥的日子,中国佛教协会谨向全国佛教四众弟子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两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诞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青年时期,悉达多太子深受生老病死之苦的触动,毅然放弃了王宫荣华富贵的生活,剃发出家成为一名追求解脱的修行者。他借鉴并超越了印度当时已有的文化成果和修行方式,克服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立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约在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等蔚为壮观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两个现象往往会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却又于13世纪在其发祥地衰落和消失了;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公案和争论,这些公案和争论不但表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宽容精神,同时也在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家毓 《法音》2021,(11):60-65
一、毗那夜迦的起源和流传象头神起源于印度,它的名字叫犍尼萨或叫加内塞,皆来源于梵语音译(Ganesa)。神话中象头神犍尼萨是湿婆和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儿子。因湿婆长久不回家,回家后发现一陌生男子即犍尼萨正在门外看守,而其妻在门内洗浴。湿婆执意要进门,但犍尼萨不允,湿婆一怒之下便砍下他的头颅,而后湿婆得知这个男子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湿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听从毗湿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之行     
今年五、六月间,我跟随以一诚祛师为团长,惟贤法师、刀述仁居士为副团长,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了山区之国─—尼泊尔。我有幸游览了尼泊尔著名的宗教圣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园,以及新建成的中华寺和博斯博地神庙。 一、兰毗尼园 佛教徒和稍有佛教常识的人,一定都对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并不陌生。传说,当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按当地的风俗要回娘家临产,从迦毗罗卫国回娘家的路上经过兰毗尼园,在一棵无忧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因此,佛教徒便把兰毗尼园看作是佛教圣地,以来此朝圣为一生之荣。中…  相似文献   

11.
国内动态     
《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编导们在一次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偶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摩演奏后,认为《茉莉花》曲调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而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的。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的。从此茉莉…  相似文献   

12.
王磊 《美与时代》2004,(5):20-21
佛教艺术源于印度,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后50年,印度中部出现了巴尔胡提、桑志、佛佗伽耶等处的塔门,及塔周围栏杆匕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的浮雕,这是印度佛教艺术最早的创作.在印度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大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敬信佛法,从而使印度佛教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思鹏 《法音》2006,(9):7-13
佛弟子中大分两类,一是出家众,二是在家众。出家众中,若是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学佛者,佛教称为“比丘”,新译为“苾刍”;若是受了具足戒的女性学佛者,佛教称为“比丘尼”,新译为“苾刍尼”。在家众中,若是受了三归五戒的男性学佛者,佛教称为“优婆塞”,新译为“邬波索迦”;若是受了三归五戒的女性学佛者,佛教称为“优婆夷”,新译为“邬婆斯迦”。“邬波索迦”是梵语upqsaka的音译,“邬波”意译为“近”,“迦”意译为“事”,“索”是男性的通称,若是“斯”,便是女性的通称了。而“邬波索迦”与“邬婆斯迦”,实际上就是指亲近承事三宝的在家男居…  相似文献   

14.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婆罗门教相传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而得名。此外还信仰多神。它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  相似文献   

15.
黄教是西藏佛教的一个宗派,本名迦登派。它依宗喀巴所创迦登寺立名。“迦登”藏语为“迦鲁”,一般人称之为“格鲁”,故又称为格鲁派。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一名罗卜藏扎克巴,青海省西宁人。“宗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西南边沿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属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楞伽宗)。其教义主张“三世实有”,应是历史上部派佛教的上座部中之一切有部。自佛陀涅槃后一百多年,在印度毗舍离城的结集会上,弟子们由于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发生分裂。大乘佛教兴起之后,对部派佛教统称为“小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来自“西天”迦湿弥罗的佛教僧人萨哈拶释哩在中国传法弘道十余年。他去世后,中国弟子智光宗承师说,发扬传承,从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印度密教特征的佛教教团,即“西天僧”。这个教团以北京地区为中心,与宫廷皇室及宦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位尊崇。其宗教影响也进入到宫廷之中。  相似文献   

18.
谈谈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 ,由当时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舍王位出家修证悟道后于公元前6至5世纪创立。公元前3世纪时 ,由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大力弘扬 ,佛光法乳即遍流世界 ,佛教遂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两汉之际的事。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 ,战乱频仍 ,各种文化思潮易于传播。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文化、思想领域等诸多方面都给古老文明的中国带来了崭新的东西 ,给汉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佛教典籍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如何把这样多的“天书”介绍给中国的信徒 ,这是摆在有志于佛教译经事业的诸大德高僧面前的一项…  相似文献   

19.
《迦旃延偈》与《迦丁比丘经》的主旨、内容和框架都非常接近,两者都应是产生于印度西北部,而非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早期佛教文献。两者都有"法灭故事",其中提及破坏佛教"恶王"的线索,可对应为不同的外族入侵印度的历史事件。推论《迦旃延偈》"法灭故事"所依托的历史背景应在公元前3—2世纪,《迦丁比丘经》"法灭故事"的历史背景应在公元1世纪以后。《迦旃延偈》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涉及"法灭年代"预言的一部早期印度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20.
高观如 《法音》2000,(7):16-17
据尼泊尔《苏瓦扬普史书》记载:“加德满都一带地区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那伽巴沙湖泊,湖内有龙王居住,后来文殊师利由摩诃支那(中国)来到此地,辟开了湖南边的山岭,将这一湖水泄干,并在此建立苏瓦扬普寺,因之称此地为尼泊尔。”这一传说显示了中尼两国传统的亲切友谊。 西元前565年,迦毗罗卫(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的王子释迦牟尼出生在今天尼泊尔南部的洛明达(古称蓝毗尼)。他出家成道后,在印度各地游行说法,吸收徒众,传播他的思想,于是形成为佛教。他的教法于西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各族人民的广泛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