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希腊人以"自由"为理想人性,以"科学"为人文教化的手段。"科学"就是希腊人的"人文"。"自由"即成为"自己",而"自己"只能通过"永恒"不变者才可达成。追求永恒的"确定性"知识于是成为一项自由的事业。作为自由的学术,希腊的理性科学具有非实用性和内在演绎两大特征。自由的科学为着"自身"而存在,缺乏外在的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自由的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和展开"自身"。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3.
弘扬科学精神是当前社会上各项活动中的一个时尚词。许多领导的讲话,传媒的报道和发表的文章,以至某些口号中常常离不开"科学精神"这个词语。中科院今年发表的《关于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开放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共享"(Open science,data sharing,software sharing)作了最新的简要介绍。它是当前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它要求研究者不仅仅重视研究的最后成果——论文,更要关心做科学的做法: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软件,数据处理等等。例如,PLOS从2014年3月起要求作者在投稿时包含一项数据可用性的声明,让读者可以得到原始数据,以便人们使用或检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要求申请者承诺在科研中公开数据。公开数据是为了得到科学界的监控,从而提高科学自身的纠错能力,改善科学的重现性。"开放科学、数据共享、软件共享"的开放精神,涉及科研人员,学术期刊与出版社,资助科研的基金会及各种学术团体,以及公众对科学的关注与参与,可以说,这就是当代的科学精神。最后,文章还简介了国内心理学学者对"开放科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吴建国 《学海》2015,(2):5-8
依据科学原则给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话语体系(中国版),是争夺学术话语权的关键。但学界因为概念指意沿用"苏联版",而形成"概念避讳、问题悬置";因没看清其"科学、技术、价值"三层架构关系,而形成"问题虚置";因论证方法仍仅用差异比较,不用相同比较,而酿成"推论障碍"。这些用"科学原则"才能揭示的流弊,生出许多"理论盲区",影响"三大自信"的社会形成。须依科学原则,在基本概念的确指中研究概念再分,这是理论进化的基础;在基本原理的凝练中研究其三层互动架构体系,不能停滞于管窥性马克思主义解读;在具体应用中坚持其科学普适性,不可将美国社会错置在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之外。  相似文献   

6.
针对告别中医中药风潮,提出既然以"科学"的旗号,首先,立论就应恪守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地考察问题,讲究哲学思考,而不可不顾事实与历史背景,随意编造;也不可削足适履,以"物理科学"观,规范所有的科学学科.并就医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评述的《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超自然现象声称的科学调查"部分文章观点,阐述了超自然声称的基本概念及其近期流行状况,针对"后世""濒死体验""祈祷效果""都灵裹尸布""灵魂存在"等声称所进行的科学性调查,揭露了这些所谓的"超自然"声称,都是禁不起真正的科学质疑与检验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无神论》2021,(1):33-38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科学史中很有争议的主题。非基督教运动期间,反基督教思潮和科学思潮促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与宗教论战。在论战中,"非基督教"学者与"护基督教"学者围绕"宗教是否违背科学精神""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发展"和"宗教是否阻碍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进步"三个主题展开激烈争论。论战加速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强化了"科学"在中国的地位,其影响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科学精神?自从江泽民从政治家的高度倡导科学精神,并于2000年4月12日为中国科学技术馆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评述的《科学与宗教:它们可以调和吗?》"超自然现象声称的科学调查"部分文章观点,阐述了超自然声称的基本概念及其近期流行状况,针对"后世""濒死体验""祈祷效果""都灵裹尸布""灵魂存在"等声称所进行的科学性调查,揭露了这些所谓的"超自然"声称,都是禁不起真正的科学质疑与检验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张功耀先生在网上,在期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谬说,理由之广,论点之奇,可谓独特.如说"中国古代无科学","在甲骨文流行时代,中国还没有医学","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国可能还没有医","中脉诊方法不具备起码的可用来排中分析的逻辑基础"等.为正视听,故从原始中医学的先进性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创新的成果,而创新的成果源自创新的思维.法国数学家彭加勒在谈到创新性的思维时说过:"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并提出了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活动的"三段式"理论.从"炸药"到"伟哥"科学创新的百年历程中,去验证和探究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思维,以及这个理论中包含的逻辑与直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教授在著述中和为媒体撰文时对所谓的"科学迷信"多有抨击,他们无视科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福祉和科学精神对促进心智自由建立开放社会的不可或缺,而抓住科学技术被不当应用中带来的环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大做文章,归咎于科学和科学家群体,甚至喊出"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反科学思潮,不论持这类论调的人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是在为仍充斥于国民心中的蒙昧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就近期《读书》杂志发表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此类文章提出质疑和批评,为科学辩诬。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关于"废伪"之争异常激烈。主张"废伪"的人往往把没有严格的标准将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区分开来作为其立论基础。本文通过回  相似文献   

15.
<正>任继愈先生关于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思想,如果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脱贫的必要,改革开放以来,讲得很多,也很透,并且成就显著。"脱愚"这个任务,则讲得不够多,不够透,成就也不够大。脱愚,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是一日之功。在某种意义上,比脱贫更加不易。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任继愈先生讲的脱愚,主要是指对待有神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思考邪教"法轮功"何以成势的问题时,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回答:一是应该廓清邪教"法轮功"成势的历史过程和史实;二是思考邪教"法轮功"成势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本人都作了一些尝试。第一方面的工作,已有"二十年辨是非——‘法轮功’何以成势(《科学与无神论》杂志2002年至2003年连载)";第二方面的工作,于今年完成的"法轮功成势思想文化背景研究"是中国反邪教协会的2009年课题:"十年反思——后‘法轮功’时期社会神秘主义思潮的流变及其可能的影响"其中的一部分。选出部分章节刊登在《科学与无神论》上,供大家讨论。本文拟从上世纪世界流行的"新时代运动"思潮影响来考察邪教"法轮功"的成势。"新时代运动"思潮,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的确造就了像张宏堡、张香玉、沈昌、李洪志这样一些自称具有神功异能的"新时代大师":也造就了中国"新时代运动"的理论基石——人体科学和具有"灵性"思维的中国"新时代"弄潮儿柯云路。他们沿着"新时代"开创的路,"创造性"地辟出一个科学哲学的新解,从而成为中国"新时代运动"的标帜。让历史告诉现在,警示未来——正胜邪则治而安。在思想文化领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潮的影响,以防微杜渐,让我们的国家的思想文化沿着正确、健康、向上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7.
在"意识之谜"的破解道路上,科学心理学站在严格的实证主义立场上,力求摆脱对意识模糊、抽象特征的理解传统的束缚而转向对精确化、操作化的追求.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在批判和反思科学主义心理学意识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新的意识本体论、科学观、和方法论,但也披露出主观建构论、相对主义和导致意识心理学"新分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宗教经验是宗教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宗教意识则是宗教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本文梳理了詹姆斯机能心理学派借助潜意识"中介项"理论,阐释宗教经验的历程,他认为潜意识这个人神相通的"中介项"是宗教神学的"亲密的伙伴",是宗教与科学对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静 《孔子研究》2020,(1):120-128
经世致用作为儒学的精神特质,其内涵历有嬗变,至晚明时则因与西方科学的互动而有重大革新与突破。经世致用的革新缘于士人对儒学发展逻辑的深刻感知和主动展开。"经"的权威淡化为儒学与西学的互动创造了良好氛围;"世"的现实转向为士人引入科学开辟了通道;士人对"用"的追求不仅推动着"致"的体系中增添了科学演绎方法,而且对"不用为用"新内涵的接纳意味着求故的科学精神在儒学体系中逐渐融入。经世致用内涵在面向传统革新的同时,也因科学知识、方法、精神的融入实现了突破。经世致用内涵在晚明的变动意味着它非但没有阻碍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反而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扎根,是儒学与科学良性互动的典型例证,展现了儒学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针对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渗透,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遏制宗教极端化具有极端重要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旗帜鲜明开展思想斗争,坚决抵御和批驳"双泛"思想和"三股势力"在新疆历史和民族、宗教等问题上散布的谬论,正本清源,强基固本,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